中建三局壹品绿色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蛟龙
中房报记者 唐军
通讯员 朱军伟 朱炜钦 | 武汉报道
今年一月底,武汉市场因受疫情重创,而遭受冰封,4月初,在历经76天的艰苦卓绝的抗疫后,武汉战役告捷。
从战役中坚,到全面回归装配式建筑与地产业务,中建三局绿投公司没有丝毫的休息与喘息。在积极投入到复工复产中,公司也在绿色装配式建造、地产开发等领域寻求着突破,亲历百年难遇的疫情,他们对绿色城市、行业未来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与思考。为此,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对中建三局壹品绿色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蛟龙进行了专访。
中国房地产报:武汉疫情暴发,你对行业动向,特别是市场需求方面有哪些新的观察?
叶蛟龙:我们迫切的感觉到,应该进行产品升级。在3月份,我们以问卷调研形式收集客户信息,研究了客户疫情后购房需求和购房心理上的变化,撰写了《疫情环境下客户住房需求优化升级调研报告》,并及时调整产品策略;针对后疫情时代人居需求,不断探索更智能、更舒适、更人性化的装配式人居产品。
中国房地产报:针对市场的需求的新趋势,公司在绿色城市发展、提升产品力等方面,有哪些举措?
叶蛟龙:目前,我们的项目均按绿色建筑的标准在实施,在生产施工环节四节一环保比传统施工有很大的进步,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挖掘装配式建筑的绿色潜能,减少建筑建造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从产品设计、建造和运营诸多环节,全周期的打造绿色建筑,在低能耗建筑,被动建筑方面加强研发,为绿水青山做出贡献。
在产品方面,我们健全产品研发体系,梳理装配式地产品牌优势,紧抓客户研究,精准定位,结合装配式地产自身特点,以5S 居住理念融入壹品地产品牌,优化产品线内涵;二是提升项目复盘能力,及时总结在施装配式项目开发经验,针对地域特点,从设计、工期、质量、节能环保、成本等多个方面形成标准化、专业化方案;三是借助公司全产业链优势,提高施工质量,控制增量成本;四是提升拿地前期研判及技术策划能力。
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装配式行业内的技术引领性,特别是超高层装配式建筑实施落地,以及真正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快速施工;同时,我们加快推进内装工业化的实施落地(除厨卫以外的研发,如内隔墙的内装工业化,并进行实施);我们还强化装配式全产业链的BIM管理平台的搭建及实操。
中国房地产报:对今明年行业市场发展变化如何认识?平稳、恶化还是难以预测?
叶蛟龙:首先,宏观环境方面:现阶段海外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短期内降准降息仍有预期;调控政策方面,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仍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变,近期限购限贷主体政策难现放松,但各地政府灵活因城施策,多以人才落户、取消落户限制、公积金贷款、购房补贴等政策来促进购房需求释放,湖北省出台了17条措施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但从武汉市4月份以来的市场交易表现来看,市场的复苏仍然不及预期。在土地市场方面,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政府推地节奏会加快,一二线热点城市优质地块持续放量,热点城市土地市场热度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购房置业情绪,武汉土地市场1-6月仍低位运行,下半年土地供应将持续加大。
从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来看,在供应端方面,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房企扎堆推盘,市场供应将在三、四季度迎来集中暴发;从成交端方面,市场“两极分化”现象将进一步加剧,成交量在二季度艰难地复苏,预计在三、四季度全面回暖;一方面疫情期间积压的需求将逐步释放,另一方面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行业复苏、市场回暖;因此,在国家“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我们认为,今明两年的市场环境仍以“平稳”为主。
中国房地产报:你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有哪些感受与预判? 如何应对?
叶蛟龙:从“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业界的共识;数字化转型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筑业大而不优,科技贡献率不高,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也已成为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拓展数字技术、智能手段为行业业转型升级赋能变得迫在眉睫。
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是引领行业向绿色城市、绿色建筑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今后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科技能力,随着这波科技的快速发展的浪潮,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核心指导思想,加快信息化、智能化、5G等技术应用,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中国房地产报:公司在科技创新、装配式建筑研发应用方面有哪些探索?
叶蛟龙:科技创新是企业的发展驱动力,我们正全力推进科技水平的提升,致力于打造受人尊重的科技型投资平台。
首先,在装配式建造技术方面有较大突破,我们中建壹品澜庭项目在住宅地块打造了国内首例高度超100米且竖向承重结构的装配式项目案例,这将为国内其它项目在技术、设计方面提供借鉴与参考;同时。我们率先试点干法楼面地面施工,探索装配式工业化内装解决方案;我们绿投公司总部大楼是行业首例框架结构体系中以核心筒进行预制的案例,且装配率高达到91%,将是装配式商办物业的标杆。我们的中建壹品阅江府项目装配式构件标准化率达80%,项目幼儿园将采用新装配式结构体系(干式连接结构体系)。
在信息化方面,搭建计划云、工厂云以及现场管理云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动作的信息化,同时基于大量项目的实施积累,搭建了装配式建筑大数据库,反哺技术研发,在大数据分析中明确下一步的研发和推进方向,实现良性循环。
在智能化方面,基于对于人居需求的调研分析,实施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化技术融合。根据人居环境需求,以建筑智能系统为中枢,植入智能化控制系统,结合智能门锁、智能安防、一键离家、智能窗帘、情景灯光、背景音乐、智能插座、智能床、红外感应灯、燃气水患报警、远程监控、智能家庭影院、环境检测系统、睡眠监测系统等,营造舒适人居环境,及用户个性需求,通过智能化提升人居品质,在工厂生产环节,基于物联网和5G技术打造智能化无人工厂,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中国房地产报:公司区域拓展、土地储备等方面有怎样的安排?企业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叶蛟龙:在区域拓展方面,2019年,我们持续深耕以湖北区域为核心的长江经济带,同时进军华北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拓宽三大区域战略布局,为“三年打造三个稳定产出区”的战略构想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已经形成津楚粤“六城十四盘”滚动发展格局。
在土地储备方面,2019年,我们全年新增土地储备96.65万平方米,大幅提升81%。湖北区域持续深耕,破局武汉市中心区域;京津冀经营点披荆斩棘,首次挺进津门房地产市场;广东区域厚积薄发,首度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装配式地产领域零的突破。今年,我们结合发展战略与疫情形势,将择机挺进长三角区域,力争有所突破。加大“走出去”力度,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点战略发展区域进行布局,抢抓市场。
在公司的发展规划方面,我们将秉承中建三局在“两山”建设与抗疫中凝聚而成的奋斗精神与奉献精神,打造装配式地产领导品牌,把公司早日建设成为受人尊重的科技型投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