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获得了在三异生活(ID: IT-3E生活)中转载的许可。
移动电源——对于现在的手机用户来说,处于不亚于“救世主”的地位。
在所有的智能手机配件中,保护壳有人爱用有人不喜、屏幕贴膜褒贬参半、其他的东西那就更加小众,唯独移动电源可以说是居家旅行、出门必备、人人都爱……从某种程度来说,移动电源“受宠”的背后,可以说是反映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当今旗舰手机主控那“膨胀”的功耗,比如说手机电池技术的不思进取,又比如说在手游、视频、社交媒体的影响下,人们如今对智能手机的依赖……
然而,“容量缩水”的移动电源,你怕不怕?
以上这些并不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笔者今天首先要给大家展示的,是来自某知名品牌官网的移动电源产品详细规格页面截图……
是的,如大家所见,这是一款10200mAh容量的快充移动电源,它支持普通充电与快速充电两种不同的输出模式——到这里为止都还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厂商不仅标注了电池的容量,还贴心地给出了普通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模式下的“实际可用容量”——发现了么?移动电源的实际可用容量在两种充电模式下均出现了较大的“缩水”。特别是在快充模式下,甚至只有标注容量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了。
这是什么情况?难道说我们平时所使用的移动电源,其标定的“一万毫安时”、“两万毫安时”,在实际使用中根本就达不到么?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家用于“自曝”的厂家,就真可以算是业界良心,勇揭行业黑幕了不是么?
别紧张,事实的真相其实要比各位想象的更加残酷(笑)——因为这家厂商的确没有说谎,这个锅也的确应该整个行业来背,但“锅”不在于电池容量缩水,而在于不科学的、容易误导消费者的容量标注方式——“毫安时(mAh)”这个单位本身,就是个错误。
其实,这是个并不复杂的物理谎言
什么叫做“毫安时(mAh)”?稍有物理常识的人都应该想得到,电流的大小单位是“毫安(mA)”或者“安(培)A”,它形容的是电路中的一个瞬间状态;而将瞬间的电流大小乘以时间单位“小时”,就变成了衡量以小时为单位的一段时间里,电路中总共流经的电流总量,这,就是“毫安时(mAh)”的基本原理。
对于移动电源而言,以此类推,“一万毫安时(10000mAh)”自然指的就是“在以小时为单位的一段时间里,总共可以输出一万毫安电流”的意思。但问题是,这样的描述,能够被用于衡量移动电源的总电量么?
答案是,不能,因为没有给定电压,光知道电流和(做功)时间,是不能确定总共的能量大小的。
那么,移动电源厂商为什么不告诉大家,“一万毫安时”对应的电压呢?稍微搜索一下相关资料,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这是因为,整个行业都默认将锂电池内部的存储电压认定为3.7v,并以此作为基准电压来标注移动电源的“容量(毫安时)”。
这样一来,实际上就犯了两个错误:第一,锂电池本身的电压其实并不是个恒定值,它会随着内部电量的多少而上下浮动——在移动电源输出电量时,内部的电压根本不可能恒定在3.7v上。其次,即使是最普通的慢充移动电源,其输出电压(5v)也要远远高于这个行业“默认”的3.7v内部电压,而这导致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在5v或者更高的输出电压下,实际上移动电源所能输出的总电流根本不可能达到3.7v下标定的10000mAh。这算不算“虚标”,从某种程度上说,当然算。
如何正确认知充电宝容量?其实答案早就有了
总的来说,对于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充电宝而言,以“毫安时”标注容量,既不科学也不真实。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为什么此种错误的容量标识一直没有得到纠正,消费者如今又该如何正确地认知手中的充电宝“到底能存多少电”呢?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隐藏在本文一开始的那张截图里——现在,让我们再看一遍它:
根据图中所述,该充电宝内置的电池电压3.7v,此时的总电流输出量为10200mAh、即10.2Ah(安时),两者相乘,可知其总存储的能量大小为37.74Wh(瓦时)——这,才是它真正有参考价值、也符合物理规则的“能量总值”。
同理地,图中所述的“普通充电实际可用容量”和“快速充电实际可用容量”实际上是分别基于5V、9V恒定电压输出所测得,大家自己用6700mAh乘以5v,用3550mAh乘以9v,就可以得到后面的33.5Wh和31.95Wh这两个数值。它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输出模式下,这块充电宝真实所能输出的额定能量。换句话说,内部存储“额定能量”37.74Wh,这才是这台充电宝真实、正确的容量,而不是什么不知所谓的“10200mAh”。而两种充电模式时不同的的额定容量(33.5Wh和31.95Wh),则是因为转换效率损失导致的,并不是虚标,反而还可以说是很诚实,很值得称赞的行为。
如果各位读者平时有乘坐航空器出行的经验,应该就会对“Wh(瓦时)”这个单位有一定的印象。因为就在中国民航局《关于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规定的公告》中,就有明确的“充电宝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无需航空公司批准;额定能量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以及“严禁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60Wh的充电宝;严禁携带未标明额定能量同时也未能通过标注的其他参数计算得出额定能量的充电宝”两段文字。在这其中,明确说明了充电宝的容量应该标注额定能量,或者安检人员应该根据“毫安时”和额定电压计算出额定容量再来判断充电宝是否能够放行,而不能只看“毫安时”。换句话说,“瓦时”其实才是被官方承认的,充电宝的正确容量标注方式。
当然,话说回来,为何充电宝行业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顶风作案”,不标注瓦时而要使用容易被误解的“毫安时”作为容量标识呢?这里面其实牵涉到的因素颇多。但在笔者看来,稍微严谨一点的厂商,至少应该如本文开篇所述的那家品牌一样,依据不同的充电电压标上对应的不同的“毫安时”以及据其计算出的真实可用容量。否则的话,就真的有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意味了。
*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授权转载,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TechWeb立场。
— 【 THE END 】—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