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林健 编辑:许栩
前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黄总所赐《创新、转型与升级》的六个课件。虽然非常遗憾未能亲睹老师们的风采,无缘趋前聆教,但课件读后,我仍感受益匪浅。课件中折射出的“创新”的新思维和新思路,在很多方面让我豁然开朗,也让我由此产生了一些体会和想法。
本文,我结合我们公司这些年的实际情况,聊聊我对“创新”的看法。
我们公司的创新之路。
我们公司是某一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将“收获在于创新,收获在于投入,收获在于共享”作为核心价值观。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有创新,还有投入与共享,但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投入与共享与创新息息相关,这两方面都由创新带来的,都是为创新服务的。
90年代初期,我们公司通过创新逐渐成长壮大;90年代末期,公司通过创新开创了本行业某一高尖技术之先河;2008年,公司通过创新研究了引领行业潮流的新产品;2010年,公司更是通过创新颠覆了国内的传统的产品生产理念。
这么多年来,我们公司不但敢于创新,还敢于在创新上投入并达到共享的效果,这些思路与努力,使公司发展成为在多个省份拥有多家子/分公司的集团公司。
我们公司的这些不断成长壮大的历程,证明了创新是企业生存之道,创新是企业做大、做专、做强的必由之路。国家因创新而富强,企业因创新而发展,个人因创新而体现价值。
创新是硬道理!
五大创新思维。
创新的范围很广、方式多样,比如管理创新,由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到今天的心本管理;又比如营销创新,从产品观念到销售观念,到现在的市场观念;至于科技创新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从工业1.0到工业4.0这个科技的银河中繁星点点、耀眼生辉!
创新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我个人觉得我们需要有五大创新思维,分别是联想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和动态思维。
1、苹果落到牛顿头上,使得牛顿产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是联想思维。
2、两轮儿童车的颠动,使得英国医生邓禄普发明了自行车轮胎,这是侧向思维。
3、海带汤的鲜味,使得日本化学教授池田产生发明了味精,这是发散性思维。
4、金利来的逆市提价,这是曾宪梓运用逆向思维挽救了金利来领带。
5、计然七策造就了富甲一方的陶朱公,这其实是范蠡运用动态思维成为了商人的祖师。
在我们公司转型升级的时刻,我们团队非常注重培养和训练团队成员的这五种创新思维。我们一直觉得,有了好的思维,有了联想、侧向、发散性、逆向和动态这五种思维,不怕没有好的出路。
创新的三大意识与转型升级的六条途径。
思维、理论和理念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执行人员解决问题的办法比思维、理论和理念更重要。工人需要有操作的办法,管理人员需要有管理的办法,营销人员需要有开拓市场的办法,行政人事需要有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办法,等等。
创新也需要方法。
1、创新需要有三大意识:危机意识、问题意识、责任意识。
柯达的“玻璃窗理论”可以作为借鉴,“温水煮青蛙”效应应该避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不可淡忘。
海尔之所以能走向世界,就是因为张瑞敏始终“自以为非”、始终“如履薄冰”、始终“战战兢兢”。
2、创新需要从眼前做起。
眼前要做什么?就我们公司来说,是转型与升级。据专家研究,目前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有六个(如下图),我们公司完全可以学习、借鉴和应用。
六条转型升级途径中,重塑企业基本面我觉得非常重要。
重塑企业基本面就是从不同的方面来练好企业内功,将一些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要素做得更加扎实。
这些企业的基本面就是往下的三个升级途径:一为持续创新,二为管理提升,三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绩效。
创新是企业内功的首要标志,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格力空调、京东商城、阿里巴巴、华为、联想,都因为不断创新而傲视群雄。对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甚至扩展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创新,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利润增长的支撑点。因此,创新就成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动力。
3、创新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即把个体的小创意、小发明汇集成部门或公司的大创新,从而整合成配套的集成技术,让公司的技术、成本、管理优势领先于我们的竞争对手。
同时,我们需要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拓广营销渠道,进行宣传造势,持续扩大公司在业界的影响力。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且永不停歇。
我们公司自成立以来,研发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和管理创新诸多方面一直勇立潮头。经过近30年的积累,我们在技术、新产品开发、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积累了很多优秀的基因。
但是,在互联网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更新一日千里,行业竞争波诡云谲,公司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日趋严峻的外部竞争环境,面对不断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需要学习,我们需要创新,我们需要变革,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来赢得二次、三次、N次腾飞。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且永不会停歇。
结语。
感谢黄总!关于创新,我作为公司的一员,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要积极探索并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地管理效率,不断总结优化管理技巧提升基地的执行力,建立学习型组织,积极配合公司研发技术部门,不断消化吸收国内国际先进生产工艺,结合我们的产业规划,持续进行工程技术改造升级,挖掘装置的潜能,持续强化下属的创新意识。
创新之路漫漫且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