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电荷不存在?”别胡闹了

议论风生

近日,一个名为“青年传媒”的头条号首发了“云南大学‘凡伟’发现电荷不存在”的文章,引发普遍关注。云南大学7日发布声明称,“凡伟”并非云南大学师生,在知乎上凡伟的论文也遭遇了网友的集体打假。

随后,凡伟以“民间科学爱好者”的名义向科学界发出檄文,声讨科学权威对于民科的不屑,痛陈他寻找国内外科学家的背书而未果、想要发表论文而苦无平台的经历。虽然在这篇声明中,凡伟试图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的弊端、以论文为核心的评价系统等来博得同情,但却恰恰暴露了他的偏执和自负。

这场自我炒作,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声明中,凡伟讲到自己提出“电荷不存在理论”的目的:通过解释磁铁和摩擦起电现象拿到诺奖,从而夺取话语权,进而“改变应试教育制度”。他还提到,他很想能在24岁就获得诺奖,因为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是25岁,他想刷新这个纪录。在这样功利的动机下,他必然是要拿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勇气来挑战物理学的基础预设,一搏眼球。

然而他的实力显然配不上他的野心。他想撬动地球,却连支点应该在哪都不知道。浏览他的论文就会发现,他缺乏基本的学术研究素养,导致论文中漏洞甚至是笑料百出。不仅把自己的英文名字写错了,还给外国科学家起了一个中文音译的名字。通篇论文只有一篇参考文献,却是一本大学物理教材。至于论文主要论点的不可证伪性、内部观点间的矛盾、实验只有描述而缺乏数据等也被网友一一披露,网友们将凡伟的论文视作是一场“民科套瓷儿”。

我们不能否认在主流的科研院所之外还存在着对科学感兴趣甚至颇有所得的民间研究者,但是更基本的事实是随着科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学科实验室的日益专业化,外围的民间研究者已经很难一窥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真容”。更何况是基础物理学,这个强烈倚重理论基础和专业实验的学科,单单通过自学物理教材就进入科学共同体的话语体系中几乎不可能,遑论要彻底推翻。

而凡伟等人,颠倒了科学发展的逻辑。他们不屑于扎实地向前推进而是毫无理性地推翻一切;他们缺乏“厚积”的耐心和定力,而图侥幸于“一飞冲天”。 在科学理性精神逐渐普及的今天,他们的宣言不过是一场笑话罢了。

□孟然(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