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龙王2十八学士】张伯玉:编户植榕 泽被千年

[观点-今天福建]

岷江公园内张白玉式铜像本报记者龙友亭照片

文化名片

张伯玉(1003 ~约1070年)、自贡达、建安(今天福建建宇)人。

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守陈州司户参军。景祐元年(1034年),登书判拔萃科。康定、庆历年间,在吴郡(今江苏苏州)担任从事。历官并州(今山西太原)节度判官,知并州太谷县事。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以其敢言,荐于朝廷任职。嘉祐初年,召为侍御史。嘉祐三年,出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以度支郎中知越州(今浙江绍兴);治平二年(1065年),移知福州,夏天酷热难耐,遂令编户浚沟六尺,种植榕树,后来呈现“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官终检校司封郎中。熙宁初年卒。著有《蓬莱集》二卷,已佚。

福州森林公园里的榕树王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在福州市杨桥西路与江滨西大道的交叉口,金牛山公园的对面,一座高3.8米、造型奇特的雕塑默然伫立,雕像左手向上托起,右手执锄头,头顶上是一株榕树的造型。

雕塑上的这位名人,便是宋代福州太守张伯玉,公元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张伯玉在晚年移知福州,主政这一方水土,从此与福州结缘,福州别称“榕城”的由来与他有着深厚的渊源。

“绿荫满城,行者暑不张盖”

张伯玉,生于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宋治平二年(1065年),62岁的张伯玉自越州知府任上移知福州。

在福州,张伯玉干了一件大事,改变了这座城市的走向,也让他青史留名。原来,当时福州城内居民饱受旱涝之苦,再加上南方夏季炎热,很多百姓因此患病。张伯玉经过仔细考察,“令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樾,岁暮不凋”。这项“编户植榕”的政策,效果非常明显,据《三山志》记载,由于大力植榕,以至于福州“熙宁以来,绿荫满城,行者暑不张盖”。

福州市文史研究员邱泰斌说,颁布政策鼓励市民植榕,张伯玉是有记载的第一人。据说,为了推动植榕,张伯玉还带头亲自在衙门前种了两棵榕树。“遗憾的是,史书中关于张伯玉编户植榕的记载太少,找不到具体的奖惩和措施,后人也就无法去感受当时满城植榕的热闹场面了。”邱泰斌说。

不过,福州之所以得名“榕城”,却也并非张伯玉一人的功劳。邱泰斌说,唐宋时期,先后有多名福州的地方官员为“榕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张伯玉之前,闽王王审知筑夹城扩土地,为编户植榕奠定土地基础;北宋的蔡襄任职福州时,大力倡导水利,曾在官道上种植榕树。张伯玉移知福州时,各项条件基本成熟,编户植榕的推行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邱泰斌认为,福州内河水系发达,加上又属沿海地区,因此抗旱防涝的任务很重,而榕树根系发达,能够很好地涵养水源,是非常适合福州地理环境的树种。“编户植榕是以官方名义做的一次植榕倡导,而民间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植榕的好处,此后榕树在福州大地上算是真正扎下了根。”邱泰斌说。

后世缅怀,建起城市雕塑

目前,福州市区有5万多棵榕树,约占全市行道树总量的50.5%。1985年,在福州开展的市树、市花评选活动中,榕树毫无悬念地当选为福州市市树。

与此同时,张伯玉编户植榕、造福一方的历史功绩也受到后世的敬仰、推崇。“上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到福州任职后,提出要建一批城市雕塑,打造城市形象,让市园林局牵头实施。”时任福州市建委副主任、市园林局局长的张家友回忆道,当时习近平同志指出,宋代福州太守张伯玉“编户植榕”,发动全城百姓遍植榕树,对福州抗旱防洪有功绩,应该给他建一座城市雕塑。

福州市园林局接到任务后,请来各地的雕塑家设计出了一批小样,让专家评议,又请来沈阳鲁艺、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在福州街头踩点。历时几个月,最终,王审知、张伯玉、林则徐、严复等4位对福州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入选,他们的雕塑分别立在城区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1993年12月,张伯玉植榕雕塑被立在了福州西门兜两棵大榕树下。雕塑为花岗岩材质,站立式,高3.8米,雕像中张伯玉左手向上弯曲,掌心托着希望的种子,右手扶锄,头部高昂,双眼满含希冀。

后来,西门兜环岛因市政工程扩建,张伯玉的雕塑被移至西湖湖头的撷秀园内,大约在2000年左右,雕塑被移到杨桥路江滨西大道口的闽江公园北园创业园内。当年主持雕塑移建项目的福州市园林设计院原院长林焰回忆说,当时创业园内榕树生长不旺,市绿化工程处还特地将榕树补齐了,而今补植的榕树也已是郁郁葱葱。

挖掘内涵,弘扬榕树精神

生活在福州的人们,每天都在享受着榕树绿荫的庇护;而离开这座城市的游子,哪怕远在天涯海角,梦里回首,也肯定有着家乡榕树的影子。

据不完全统计,福州常住人口中,以“榕”为名字的就有约4万人。榕树,不仅融入福州人的日常生活,更是福州人共同的乡愁。多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植榕、护榕工作,榕树被列入福州市常用园林绿化树种名录库,除了广植榕树,还对古榕立法保护,福州市区的600多株古榕,都得到了精心呵护。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到来,榕树生长快、根系发达的特点却成为一种“缺憾”,容易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怎样在延续福州人乡愁的同时,又让榕树更好地与现代城市生活相容并存?2014年12月,一场名为“榕树应用与榕树文化”的研讨会在福州召开,围绕福州榕树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绿化规划等内容,与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福州市园林局局长杨晓介绍说,福州已启动了榕树应用专项规划,着力点是要加大对榕树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的科学应用,在道路、小区、公园、景区等处的绿化美化中,更加突出榕树元素,“比如建设榕荫停车场、榕树主题公园等,在公园、景区,特别是综合性公园中,还将开辟以榕树景观为主的专类园,让市民走出家门口即可见到榕树林”。

如何挖掘榕树文化内涵,福州市人大代表金建琳建议,可以对知名榕树进行挂牌,标明品种、树龄以及历史典故等,同时,宣传榕树文化、榕树精神可以与旅游结合,比如精选一两条以榕树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向游客推介。

邱泰斌认为,榕树寄托着老福州人的乡愁。此外,榕树还是福州的生态文化名片,是福州宜居城市的象征,应该大力弘扬榕树精神。

记者了解到,福州市将启动榕树文化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普及榕树知识,宣传榕树文化。“让榕树走进城市的每个角落,让榕树下的童年成为市民隽永的回忆——我们管这叫‘榕进社区、榕下成长’!”杨晓说。

位于福州于山上的“寿榕”根抱石。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榕树老人”葛燮瑶

在福州,有一位八旬老人,曾拉起一支老年摄影爱好者的队伍,历时6年,踏遍福州五区八县(市),拍摄榕树照片2000余张,并于2006年6月结集出版画册《榕之魂》。

他,就是被称为“榕树老人”的葛燮瑶。

2000年元旦,业余爱好摄影的葛燮瑶接到福州市老干局的一项特殊“任务”:拍摄一本关于“榕城之榕”的画册。此后,他和老伴黄雅芳人手一部相机,成天在有榕树的地方转悠。

“我俩就跟着了魔似的,小到榕树盆景,大到千年古榕,一棵树通常要拍掉一卷胶片,胶片冲洗出来一看不满意,又跑去重拍……”拍照只是工作的一半,葛燮瑶夫妇还四处查资料,跑图书馆、园林局,报刊上许多关于榕树的资料都被他们剪下来存档。为了理解榕树的精神,葛燮瑶还找来相关文学作品,希望从中得到启发。

拍摄过程中,他们见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壮观或奇异的榕树景象。

在白马河公园里,有一株因创伤而主干腐朽的古红榕,传说是被雷劈成两爿,现竟一分为二,生长茂盛。

在仓山城门,有一株榕树枝干折断,横靠另一榕树,日久两树相连,竟融为一体,仿佛一对情人牵手。

几年拍摄下来,葛燮瑶对榕树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成了榕树的知心人。他将榕树精神归纳为:落地生根、意气昂扬的进取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垂荫一处、造福一方的尽职精神;宽怀大度、和谐共荣的团结精神;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合作精神;能屈能伸、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谦和笃实、遍布家院的乐群精神;开拓进取、永葆青春的创新精神。

葛老说,榕树精神可说是最完美的品德化身,也代表着福州这座城市的精神。

福州许多道路两旁的榕树绿树成荫。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福州古榕地图

福州古榕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榕树就超过600株,有的造型奇特,有的异常珍贵,可谓“一树一景点”。

那么,在福州,想来一次榕树探访之旅,有哪些线路可供参考呢?

2009年,经过多位专家在福州实地走访和建议后,福州市园林部门以十大古榕、十大名榕、十大奇榕为主线,推出了8条榕树旅游规划线路:

1.于山寿岩榕—平远台古榕—狮髯榕—月朗风清榕—乌山的清冷台兄弟同根榕—乌山骑墙榕—清慈庵骑墙榕—南门兜的榕城象征榕;

2.朱紫坊河沿龙墙榕—海潮寺十八学士榕—水部双龙戏珠榕—光禄坊天竺榕王—高峰桥人字榕—双抛桥连理榕—裴仙宫榕城第一榕等,沿途参观林觉民故居和改造后的三坊七巷;

3.新店战坂正镜古榕—森林公园榕树王等;

4.麦园路美髯榕—仓山万春巷外贸宿舍内—高湖村思贤榕—齐安村古榕树等;

5.台江区荷泽寺—四中“编网榕”—义洲邮电所门口—北江滨望龙台公园三宝榕等;

6.马尾中国塔榕—马尾罗星塔公园独木成林榕—马限山七星榕,沿途参观船政博物馆、海战纪念馆;

7.林浦村泰山榕—三角埕白云村牵手榕—螺洲门榕对五虎等;

8.洪山原厝百骑将军榕—梅峰西台地藏寺“连理榕”等。

其中,第一条于山—乌山线路,由于沿线人文色彩浓郁,是福州文化核心区,因此被专家认为是探访福州榕树的经典线路。

记者手记>>>

应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张伯玉在福州任太守,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且已过花甲之年。然而编户植榕的实施,却给后世留下了足以享用千年的财富,在福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深刻的印记。

在张伯玉离任后,后任太守程师孟曾撰诗曰:“三楼相望枕城隅,临去犹栽木万株。试问国人来往处,不知曾忆使君无。”可见编户植榕的历史功绩,在其身后不远,便得到认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榕树要成荫,一般要在20年以上,作为已到仕途末期的地方官员,张伯玉想必也清楚,植榕是不可能给他带来多少政绩的。明知不可为,却为何要义无反顾去做?这就要看如何取舍了。

当时的福州,饱受洪涝灾害的侵袭,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也不现实。在张伯玉看来,榕树根系发达,吸水性强,既可以抵御自然灾害,又可以美化环境,还能福泽后世,造福一方。由此,植榕成为一种必然,至于能不能快速地看到政绩,则不在优先考虑的范围了。

据不完全统计,仅福州市区目前就有5万多株榕树,张伯玉留下的遗产仍在继续庇护着榕城的每一位市民,并且深深植入福州城的历史,成为福州城市精神的代表。今天,我们怀念张伯玉,不仅要感激他给福州留下了宝贵财富,更要学习他施政为民的情怀。

当前,我省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干事创业的氛围很浓,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从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真抓实干、夯实基础,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本报记者 龙友情)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