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修改备忘录的情况下添加微信朋友的时候,过段时间就不知道他是谁了。(约翰f肯尼迪)。
而以前主要用QQ作为社交平台时,我们竟然能记住每一个好友或者网友的网名。难道真的是现在的我们记忆倒退了吗?刚有QQ的那个年代,别说手机了,连电脑都是稀罕物。所以很多同学泡在网吧可能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跟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在QQ上聊天。翻看那时候的毕业纪念册,联系方式标注的都是QQ号,因为也没几个同学有手机。
那时候也很少去把别人的QQ网名备注成真实的名字,因为谁的网名叫什么,谁的头像是什么,好像都记得很深刻。打开电脑,登录QQ,你牵挂的人也好想念的人也罢,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他(她)的头像是亮着的。
手机没有普及的岁月里,你在线时如果对方也在线,那就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也因为QQ,我们可以和天南海北的任何一个人成为好友。也是在那时起,出现了一个新词——网友,这个在今天看来早已不再新鲜的词语。
那时候登录QQ,会先看看谁在线,会期待有个人在线上等着自己。听到发来信息的“嘀嘀”声,也会特别期待地点开。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都会在QQ空间里记录,然后期待大家的评论和回复。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登录上QQ的第一件事就是设置成“隐身”的状态,也不在期待在QQ上谁发来的信息。明明看到那只小企鹅变成了不停闪动的头像,依然不想打开,而QQ空间也早已停更。
虽然有了新的平台取代了原来QQ空间的作用,但是再也没有以前那样投入地斟酌字句写空间、写说说的心境了。
因为微信朋友圈里更多的是自己生活半径里的人,虽然有的更熟悉有的相对陌生一些,但是清醒地知道哪些内容是可以发哪些是不可以发的,于是有了分组,有了仅自己可见。
我们这一代人变得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安静和沉默,因为生活推着我们不停地往前走,停下来伤春悲秋似乎也成了一种奢侈。偶尔有些想不吐不快的人和事,可能发出去以后又会删了,因为知道能改变现状能对抗种种不顺的,不是发泄而是咬着牙去接受。
一直沉默的空间,永远处于停更状态的社交平台,它们的背后是一代人正在努力地生活,没有时间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