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特洛伊木马病毒】特洛伊木马:隐藏在史诗神话背后的古代早期攻城塔

这是1773年创作的油画,描绘了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木马的形象。

创作者是当时非常知名的威尼斯绘画大师多梅尼科-提埃波罗。由于出生艺术世家,所以受到过极好的绘画训练,并长期活跃于西班牙和法兰西的宫廷。他一生绘制过不少有关宗教与神话故事的作品,这幅特洛伊木马游行,便是流传甚广的代表作。


长期以来,关于特洛伊战争与木马的传说故事,都被认为是捕风捉影的艺术虚构。但随着19-20世纪的考古学发展,大量关于古代近东和爱琴海两岸的遗迹被发掘出来。人们对于特洛伊木马的认识也逐步随之提高。当代学者不仅大致勾勒出这场战争的历史原型,也发现木马实际上就是当时的高科技武器--攻城塔。


德国商人舍利曼 特洛伊与迈锡尼古城的发现者


目前已知的最早城防工事,大约出现在10000-9000年前的中东。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土耳其,境内都有设防的人类定居点被发现。显然,在有后来的大规模城市之前,人类对于居住地的防卫技术就已得到了发展。攻城手段的开发与成熟,也只会是一个时间问题。最古老的攻城锤,很快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并迅速被推广到安纳托利亚与埃及。但操作者却需要长时间暴露在城头的防御火力之下,攻城锤本身也可能遭到针对性破坏。于是,为保护攻城锤和设立的第一代攻城塔便孕育而生。


鼎盛时期的迈锡尼希腊城市分布


公元前13-12世纪间发生的特洛伊战争,无疑是两个地区强权间的矛盾总爆发。作为进攻者的迈锡尼希腊人,已经由分散的城邦发展为地区联盟,并以一个整体出现在外部世界面前。但贫瘠的巴尔干南部,并不能支持大型帝国所需消耗的农业产出和人口规模。因此,当时的希腊人就需要沿着早期航道去西亚和埃及等地贸易。以当时的航海技术,船只基本上不能脱离沿岸,否则就会因迷失方向而毁灭乘员。因此,诸如特洛伊这类沿海城市兴起。享受着来自黑海与欧洲地区的商船供养。


特洛伊城的位置 注定其会因为海洋贸易而富裕


然而,由于特洛伊本身位于大陆边陲,不可能在富裕后躲过强权控制。立国安纳托利亚中部山区的赫悌,就很自然的将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虽然特洛伊没有被直接纳入帝国领土,却成为了赫悌的主要属国。依靠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军国保护,城市也有底气在外来商贾面前显得蛮横,并对国际贸易伙伴保持强势。加上城市周围也有一定的农业和牧业基础,国力足以碾压单个迈锡尼城邦。


强大的赫悌帝国 也是特洛伊的最高宗主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和财富诱惑下,迈锡尼希腊人开始在小亚细亚半岛建立前进基地。这一行为在早期并不涉及特洛伊本身,却直接惹毛了控制欲旺盛的赫悌帝国。随即,赫悌人宣布对迈锡尼人施行更为严格的贸易管制,几乎把希腊逼入绝境。双方也为此爆发了长期鏖战,成为了后来特洛伊战争传说的第一层原型。巧的是,由于同属第二波向外扩散的印欧族群,迈锡尼与赫悌人的军政制度也如出一辙。两者几乎都是早期军国主义的典范,并将对外战争视为国家存续的重要生产手段。只是因为赫悌人的国力更为强大,战争经历更为丰富,才最终将希腊人逐出大陆。


正在列队押送俘虏的赫悌步兵


但赫悌人的胜利,反而为自己打开了毁灭之门。迈锡尼希腊从叙利亚等地进口的战略物资,就包括制造武器和工具的铜。失去稳定货源后,其生存力与军力都遭到严重打击。生活在其周围的其他蛮族,开始利用人力优势进行侵蚀。在此困境下,迈锡尼人要么主动出击,要么在被灭国后被动参与,将更大规模的战争带到大陆。这就有了特洛伊战争传说的第二层原型。浩浩荡荡的大军,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猛攻特洛伊城,最后占据并将之毁灭。


攻上特洛伊城头的 迈锡尼希腊人


当然,整个过程绝不会一帆风顺。虽然赫悌人因内战的元气大伤而无力增援,但特洛伊自身就有那个时代最完备的城防体系。在坚固的外墙之内,还有兼具卫城堡垒作用的王宫。其中储存有大量武器和生活物资,确保城市不会因围困而遭受饥饿。对于渡海来战的希腊人来说,无论是否还有背后的本土支持,都比不上坐拥府库的守军便捷。如果没有办法做到较快破城,那么自己的军队就会开始挨饿。


长期围困对渡海而来的迈锡尼人不利


于是,迈锡尼人搬出了他们从大陆死敌手里学来的高科技武器--攻城塔。相比后来的同类产品,这种早期型号实际上就是为操纵攻城锤而设计的。工程师用带有轮子的木质推车,保护那些锤击城墙或城门的工兵。又因为攻城锤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所以前部还被故意拉高,让外形远看似乎就是匹马。


基于考古发现的特洛伊古城复原


上古的攻城塔就是特洛伊木马的原型


在战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青铜时代晚期,马匹是最重要的军队畜力。一些具有较高地位的武士,也会选择骑马代步,让这种动物在具有了象征胜利和权威的符号地位。特洛伊城本身也有自己的养马产业,并经常向外部贩售马匹,进一步完善了后来的特洛伊木马形象。最终,考古证据向今人表明,特洛伊城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被焚毁。之后的新城,要等到公元前8-7世纪,才由另一批渡海而来的希腊殖民者重建。


特洛伊战争的结束 并不能挽救迈锡尼希腊的命运


不过,攻灭特洛伊也没能帮助迈锡尼希腊渡过难关。在第三波大肆扩散的印欧人群驱赶下,他们被迫继续沿海向南,最终散落到黎凡特和埃及。少量留守者在诸如雅典等地,与新南下的古典希腊人合流。也有在塞浦路斯岛的殖民者,躲入内陆山区,并坚持到公元前6-4世纪的波斯帝国时代。在他们身后,还有众多居住在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的蛮族部落。他们会在赫悌人的废墟之上构筑新的比提尼亚、弗里几亚和卡帕多西亚,直到罗马帝国时代才完全消失。通过这波洗牌,原先模仿大陆军国设计的宫廷制被完全摧毁。需要举国之力才能建造的复杂工程技术,也随之烟消云散。


公元前8-7世纪 早期古希腊特洛伊木马艺术形象


公元前6世纪 古罗马的特洛伊木马艺术形象


公元前10-8世纪间的黑暗时代,大批像荷马这样的游吟诗人,承担起希腊这片土地上的族群记忆和共同体构建。但从未见过复杂机械的他们,根本不可能还原上古攻城塔的原貌。以讹传讹的巨大木马,是普通人最能记住的符号形象。因此,无论是重新崛起的古典希腊,还是继承其叙事体系的罗马与近代欧洲,都在史诗传递过程中保留了木马屠城传说。原本的强攻利器,也因此化身为阴谋与诡计的代名词。以至于到了21世纪,还会成为钓鱼类电脑病毒的正式统称。


公元5世纪 晚期罗马帝国时的特洛伊木马形象


中世纪手抄本上的特洛伊木马艺术形象


特洛伊木马在当代 甚至成为一类电脑病毒的统称


然而,这种上古攻城塔却并没有因为迈锡尼与赫悌的毁灭而完全失传。在赫悌人的衰败过程中,东面的亚述帝国悄然崛起。他们完全采纳了赫悌式的军国主义制度,以耕战圈养民众,用最血腥的暴力手段对待四方近邻。在几乎全部社会生活为军事服务的氛围下,攻城塔技术也被模仿和继续发展。以至从19世纪开始,考古学家得以在众多亚述遗址内看到众多攻城战浮雕。外观类似马匹的攻城塔,无疑是其中最吸引眼球的组成部分。


亚述浮雕上也有改进的“特洛伊木马”


在亚述人手里,前部的空间被进一步放大,形成了可以容纳弓箭手木质塔楼。这也是攻城塔这种武器在之后2000年里的发展趋势。可见战争的长期刺激,一直在推动人类的技术进步。这个原理即便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依然没有过时,未来也不会太大改观。


“特洛伊木马”在亚述军队手里进入最辉煌时代


坚持到最后的一些上古迈锡尼后裔,在波斯帝国统治时期,还维系着自己的内陆邦国。但在重新崛起的古典希腊感召下,他们还是站在了肆意剥削自己的帝国对面。公元前496年,波斯军队登陆岛上。守城的迈锡尼裔士兵,最后一次见识到“特洛伊木马”的威力。但军事技术的不断推前,还是让这种古老的复合型攻城武器被时代淘汰。


围攻塞浦路斯城市的波斯雇佣军


公元前344年,又一批受雇于波斯帝国的雅典雇佣军登陆,便不再使用“特洛伊木马”攻城了。虽然其成员几乎从小都熏陶在史诗构建出的武德文化内,但也不会想到木马原型到底是什么了。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