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9月5日电:创新刺激市长/市场活力开放,逆势增长——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瑞平将访问。
新华社记者叶焕勇、董晓红、李千伟
早在1月26日,成都就开始研究企业的复工复产。2月26日,成都3588家规定上工业企业全部复产。3月底,成都服务业实现了重启。今年前7个月,成都新增35.5万户,增长21.7%,进出口总额为3898.3亿韩元,增长24.9%。与此同时,自2月21日以来,成都至今没有出现本土确诊新冠病例。
面对疫情的冲击,成都究竟如何顺利国内循环,拓展国际市场,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加快全面恢复?最近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艺平。
挽救危机,增强力量,全方位激发市长/市场主体活力。
记者:成都在统筹疫情防控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范艺平: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地采取把关检查、社区调查、专业隔离治疗等精密的预防措施,坚决切断感染源。探索近年来建设的党的建设,迅速组织领导社区发展治理体系的我们48.9万人,在11天内对4370个社区进行了三轮地毯、精细化调查,敲打了800多万户居民,调查了1993万多人,底数清澈,情况明朗。
市长/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护市长/市场主体就是保障社会生产力。我们始终把培育市长/市场主体、加强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救济市长/市场主体、增强力量、全方位建设激发市长/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展环境。
正月初初,我们根据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的统一部署,开始按行业研究企业复工问题。2月6日出台了20项政策,重点解决企业防祭者短缺、原材料、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接着,为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了33项意见等,协调配套资金25.5亿韩元,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疫情防控及经济运行政策。
疫情发生后,我们迅速组织了“送政策、企业支持、提供服务、解决难题”行动,8个产业专业班、1万多名服务专家继续蹲点。一对一为企业解决原材料短缺、供应链受阻、龙工紧张等实质性困难。上半年,我们为累计企业解决了15000多个问题,减免企业税、社会保险费495.7亿韩元,引导金融机构支持619亿韩元。
高效协作、开放共享是产业生态系统,带动产业功能区建设。
记者: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冲击,成都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范艺平:新冠疫情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巨大冲击,政府和企业认识到,维护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企业支持链的安全性是当务之急。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的产业功能区建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对策。
疫情爆发前,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整合112个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制定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配套企业名录“二度一票”,建设66个山城融合、入驻均衡产业功能区,
疫情发生后,我们推进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汽车、高级设备等产业讲师链。电子信息是成都的支柱产业,去年产值超过8000亿韩元。由于生产要素聚集和产业辅助同城化,京东方、英特尔等企业在疫情中保持稳定运行,订单势头持续。(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生产要素名言》)今年1-7月,成都计算机及办公用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了17.9%。上半年,产业功能区集聚全市90%以上,新增引进项目,新增市长/市场主体18万户,占全市63.8%。
今年成都在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了54个科创空间。几天前,我们的第七次专题研究集中在部署产业功能领域、产业生态圈建设、规划和建设高质量的科创空间、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等方面。我们将以科创空间为载体,将优势资源集中在产业功能区,努力确保85%的产业配套和85%的生活需求在产业功能区得到解决。
开放创新是新时期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和最强动能。往东看,成都是内陆腹地。向西向南看,成都是开放的前沿。作为国内大循环战略福利和国际大循环门户枢纽,成都充分发挥了泛欧洲泛亚洲国际门户枢纽的优势,一手加密国际行列,一手推动国际航线“客户重组”,保障了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国内外市长/市场循环。
上半年,成都国际班增长1810列,40.9%,目前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上半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居全国首位,成都遵循“一带一路(中国正在推进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了45.4%,日本、韩国贸易分别增长了33.1%和49.6%。
培育新机器,开设创新局,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记者:促进国内循环的关键是扩大消费需求。成都在这方面采取了什么创新措施?
范艺平:促进消费恢复、释放消费潜力是有效对冲传染病影响、提振经济的重要措施。成都创新了特色街区夜集、公园生态娱乐等八大消费场景,加强了第一家店铺经济、夜间经济、周末经济,扩大了“全球销售全球购买”国际消费网络。今年1-7月,成都限额以上商务企业通过互联网,商品零售增长了19.2%,新增1家店铺136家。
成都正全力打造实践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我们近年来依靠重点建设的公园绿道体系,开展了“公园城市体验消费季节”、“幽绿岛公园、时令好水果”等活动,大力发展户外消费。特别是针对餐饮企业等,革新了允许临时粘度经营等措施,新创造的10万多个工作岗位迅速再现了城市的烟花。
我们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消费升级。今年3月,成都举办了新的经济“场面营、产品能力”
发布会,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产品、1000个新场景,为企业提供新机会、为市民创造新体验。8月20日,成都东部新区发布的“天府国际机场”等生态开放新场景,吸引了30多家企业,达成意向投资150余亿元。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们将更好地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