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清军惨败,与昔日败于欧洲列强不同的是,晚清在长达数年的洋务运动中已有不少成长,国内上至百官文武,下至黎庶百姓,无不对这场战争寄予厚望,以在国际面前一展“天朝之威”,可叹的是,清廷所倚仗的湘军、淮军在日军面前一溃千里,甚至不堪一战,花费数年心血“糜饷数千万”所建立起来的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几至全军覆没,最后败给了一向不被国人放在眼中的“蕞尔小邦”日本,战后举国哗然,鉴于此,清廷为加强陆军力量,随即下令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提督聂世成、温处道袁世凯等编练新式陆军“习洋枪,学西法”,称“新建陆军”。
新军图示
完全使用西式军制、训练及装备的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军队
这支军队不再像以往的八旗绿营、相勇淮军,而是完全使用西式军制、训练及装备,一切依照德日制度,以德国人为教习,清末最有战斗力的正规军。该军制以镇为基本建制单位,由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镇下分协、标、营、队、排、棚,分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率领。全镇拥有军官及司事人员748人,弁目10436人,兵卒服役1328人,共12512人。从编制上看,已对应现代军制中的师、旅、团、营、连、排、班。
装备重机枪的清末新军
新军注重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入伍,和招收留学生任军官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十月成立总理练兵处,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负责训练新军;并且裁减原有的旧军,剩下精选若干营为常备、后备军及巡警营(即宪兵)。清政府原计划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各省的新军为地方军,一共在全国编练三十六镇新军。及至清朝灭亡,实际编成新军十六镇和十六个混成协,在组训新军的时候,一些开明地方大员如张之洞等,注重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入伍,和招收留学生任军官,这其中就包括蔡锷、阎锡山、许崇智等后来的辛亥勋臣,这些知识青年见多识广,敢于持有不同政见,不同于旧军官兵愚昧效忠皇权。同时革命党人黄兴、宋教仁等注重开展兵运,秘密向新军中输送革命分子,如吴禄贞、孙武等人。这些军内革命党人待命伺机发动起义。
正在挥师南下的北洋新军
武昌新军起义,然后响应的陕西、湖南、是新军起义。接下来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均是新军起义。
1911年武昌首义是新军起义,然后响应的陕西、湖南二省,是新军起义。接下来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也是新军起义。除上海、广东、广西辛亥革命起义是以民军商团为主之外,其他各地起义均为新军起义为主。辛亥革命也可以说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新军大起义。
参加武昌首义的新军官兵
新军作为晚清最后也是最新的一种军制,原是清政府用来巩固维持统治地位的,由于政治的彻底腐败,新军难以拯救这个走向末路的帝国。讽刺的是,这支原本被清政府用来加强统治的新军,在辛亥革命中成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