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海南终于出圈了!”25岁的陈林是海南清迈本地人,说的是纯正的“海夫”。
陈林从2016年开始跑滴滴,好不容易挨过今年上半年的萧条,从上个月开始,订单显著回升。7月3日当天,他一连接到了两个去机场的大单。
“只要人多起来,什么都好做。”陈林笃定地说道。
7月1日,海南自贸港满月,海南免税店购物新政(以下简称“新政”)实施。根据新政,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由3万元提升至10万元;化妆品每次离岛限购件数从12件提高到30件;免税商品种类由原来的38种扩大到45种,新增手机、平板电脑、酒类等七大品类。
随即,“在海南买苹果手机比官网还便宜2689元”的新闻上了热搜;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早就存在的群体,“海南代购”更加密集地出现在朋友圈和各大购物平台上。在国际航班工作收入锐减的机组人员、无法出境代购的全职买手、一直迟迟未归校的大学生,成为海南代购的三大主力。
“消费对海南具有特殊的意义。海南这次实施的离岛免税政策,将集中释放14亿人的巨大消费力。”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海南要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购物的王牌打好了,就能把整个产业链带动起来。”
“以前都说我们海南,不管是建经济特区还是打造国际旅游港,最后都是房价暴涨,当地经济还是没有发展起来。”一旦聊起家乡,陈林自带high点,“这一次政府把房价管得死死的,来海南不能炒房,自然只能去消费、去投资了。”
“这一次真的不一样了。”陈林猛拍一下方向盘,“是个人都要购物吧!”
化妆品柜员转战苹果店
海南全省共有4家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海口机场免税店和琼海博鳌免税店。
7月3日上午10:30,开门半小时,海口市中心的日月广场免税店人头攒动。苹果产品专柜设在广场双子座二楼,大部分人都直奔这里而来。
“我们没打算买,因为苹果12快出了。”在海口读大一的梁伟和李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两人“就是想来凑凑热闹”。
周日还有一场期末考试,两人本该紧张复习,但“心静不下来,忍不住过来转转”。新政实施前,外省的七大姑八大姨们会托他们帮忙购买免税店的化妆品,但这一次,他俩是被新闻热炒的苹果手机吸引过来的。
他们觉得有点失望。“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梁伟看起来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其实这个价格,6˙18在京东也能买到,拼多多百亿元补贴的时候也比这便宜,没必要非得来这买。”
在日月广场免税店,一部iPhone 11pro Max 512GB的售价为10210元,比官网价格低了足足2489元。苹果其他款如IPhone11 128G和256G的价格分别为5105元和5810元,分别比官网低894元和989元。“现在京东和拼多多都恢复官网原价了,但我记得6·18时,4899元就可以买到iPhone 11。”
海南免税新政实施后的前两天,日月广场二楼双子座的免税电子产品门店里还只有一个苹果柜台,由于订单太多,7月3日开始,门店在门前临时增设了三张长桌作为柜台,专门处理苹果手机、平板和耳机的订单。
长桌边围着的人,和门店里一样多。“苹果电脑有吗?”“能保修吗?”“是国行吗?”年纪大一点的客人摸不着头脑,挤在人群外围踮脚探头地打听:“这是什么牌子?这里在卖什么?”
实际上,有不少问题连柜台工作人员也回答不了。
“我以前是兰蔻专柜卖化妆品的,今天第一次来站苹果柜台。”李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前两天这里人手不够,我们都是临时抽调过来的。”
虽然在梁伟和李海那样的学生仔看来,这里的苹果手机价格并没有明显优势,但捧场的人还是超过预期。7月3日上午,两款苹果耳机全部售罄;晚8点,除了iPhone 11pro Max还有库存,其他苹果手机的型号都卖空了。
“最受欢迎的并不是那款便宜了2489元的iPhone 11pro Max,而是5000元出头的iPhone 11。”虽然刚来半天,但李月已经摸熟了销售情况,“外面炒得最热的这款看似省钱最多,但毕竟贵啊,愿意花1万元买手机的人还是不多。”但7月3日才到苹果专柜上班的李月不知道,最受欢迎的苹果 SE早就售罄。SE的最低价在2600元左右,比官网便宜600多元。
虽然新政限制“每人每次离岛购买不超过4件”,然而,由于供不应求,苹果专柜很快出台“土政策”,限制每人凭身份证只能购买一台手机。
“我在3日晚临近商场关门的时候,为朋友买了一台iPhone 11。那时,营业员还告诉我限购量是4台。每人限一台的政策应该是4日或者5日出台的。”海南本地人海燕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般小代购能代买一台手机就是大单了,但大代购买满4台还是很容易的,他们还会招募兼职人员,用他们的额度去免税店买手机,然后坐船到海安站再回来。不要说4台了,一天买10台都有可能。”
有人进店询价茅台
自带热搜体质的苹果手机,带动了其他新增品类的销量。
根据新政,此次新增的7大种类为天然蜂蜜及其他食用动物产品;茶、马黛茶及制品;平板电脑、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穿戴设备等电子消费产品;手机;电子游戏机;酒类等。
苹果隔壁的华为柜台,围观的人也不少,不过由于为非进口商品,5G版MATE 30 Pro的建议零售价为7399元,和岛外零售价一样,所以大部分人只是在尝试性能,真正买单的不多;新增的燕窝品种中,片状燕窝早早售罄,7月3日下午只剩下309元一盒的即食燕窝。负一楼增设的酒类大厅,不少人进店打探轩尼诗、人头马的价格。
酒类大厅的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1000元以下的酒类品种中,卖得最好的是轩尼诗干邑VSOP 1000毫升装,价格为523元;1000元以上的酒类品种中,卖得最好的是马爹利蓝带干邑1000毫升装,价格为1628元。
目前,海南免税店只供应洋酒,没有茅台、五粮液等白酒种类,但进店咨询茅台的人不少。“未来会增加白酒品类,但不知道具体时间。”日月广场免税店和机场免税店工作人员均如此回应。
此次新政取消了原来对手表6件、香水8件、首饰6件等的限制,将化妆品单次离岛限制从12件提高到了30件,手机和酒类两个新品种也设置了限制:每次离岛购买限制手机4台,酒类则不能超过1500毫升。
“对某些品类进行件数限制,是为了在充分满足购物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放开。化妆品、手机、酒类等不能无序地放开,不然不利于后续监控和管理。”于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限购细则会随着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美妆产品向来是免税购物的大头,一次能购买30件美妆产品,对许多剁手党来说是致命的吸引力。此前不少女生各种抱怨,“女生一买口红就好几只,还要帮家人闺蜜同事带,12件的额度根本不够”。
海南免税店里有不少美妆爆款,最典型的是雅诗兰黛小棕瓶眼霜,680元两瓶。在官网,一瓶的价格就要520元。90ml的资生堂安热沙防晒乳两只装,售价370元,在天猫旗舰店,60ml规格的同款两只装售价478元。此外,所有香水化妆品3件8.5折、5件8折。
但与苹果店相比,美妆柜人气明显低落。在时代周报记者停留的15分钟里,基本都是询价后离开的。
“额度虽然上去了,但价格不友好了。”长期往返于海南与广东的安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新政实施前,疫情最严重的2月,一度出现任意三件打6折的优惠;3月,所有美妆品8折;5月,五折“口红节”,国内330元一只的迪奥口红直接降到110元一只;“6·18”期间,大部分商品打6.18折。
“7月以前,海南免税店美妆品的价格和香港地区、日韩比,都还是有竞争力的,现在反而没有了。”安佳说,“之前连香港代购都要找我买东西,现在都不找了。”
失落的代购
虽然部分折扣不算给力,但海南代购们依然很拼。
“我在深圳从事电商行业,原来一直兼职做香港代购,疫情期间没法去香港,很多像我一样的香港代购转去三亚了。”刘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海南代购满足的是有专柜购买需求的客人,基本没假货。”
不过这几天,刘洋已经不怎么发海南代购的朋友圈了。“现在的折扣平摊下来,和日本以及中国上海、香港比,优势并不大,”他说,“消费者在意的是价格,而不是购买渠道。折扣不大发出来就没意义。”
和刘洋这样的资深代购相比,大学生代购的劲头无疑更足。
新政规定,一线医务工作者与大学生可享受8.5折优惠。“我从高三毕业后就开始做代购了,”暑假后升大二的夏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们属于一线代购,也就是会去跑现场的,其他不少所谓的海南代购,其实是从我们手上购买后再转卖的。”
滴滴师傅陈林也特别留意到大学生代购群体:“我经常在免税店接送客人,能认出哪些是大学生代购。一般的客人从免税店出来会去机场或者酒店,但学生代购为了省钱,会去港口,因为船票最便宜。”
夏然认可这个说法,由于必须有机票或船票等离岛凭证才能购物,学生们为了节省成本,一般购买出岛船票。一张海口到海安的船票为41.5元,80多元的往返成本就可以成功实现“离岛”。
“我的客源都是建微信群和发朋友圈广告慢慢建立起来的,也在闲鱼上开了账户,有一些自己的粉丝。”夏然说,也有一些同学选择和大代购合作,坐船把货物送出岛。
新政虽然壮大了海南代购的群体,但代购们自己却觉得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关于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2020年第33号)及海关相关监管明确规定,“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购买免税品或将所购免税品在国内市场再次销售”属于违反离岛免税政策规定的行为,若发现这样的行为,将依照有关规定纳入相关信用记录;构成犯罪的,也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至于如何界定“二次销售”,海南政府部门某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海关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细则和标准,防止自由贸易港变成“避税港”。
“新政诱惑很大,走私风险必然增加。”于涛分析道,“开放就要关注风险,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海南省反走私暂行条例》自2020年4月1日起施行,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要做好宣传,这是个人消费使用的,不是让你进行倒卖的。”
与此同时,新政的火爆吸引游客自行前往海南岛购物,很多人撇开了代购。
采访中,数位代购提到了海航推出的“无限飞”:7月6日上午,海航集团官网“随心飞”产品正式开售。该产品的购买者,可用2699―2999元的价格,在有效期内(7月20日―12月31日,国庆假期不适用)不限次数搭乘海航集团旗下12家航司海南国内航线。虽然限购1万套,能抢到的人不多,但海南代购们认为,这足够代表目前来海南购物的成本较低。
“这对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购抱怨,现在每个人有10万元免税的购物额度,很多人自己直接就过来把东西买了,省下来的钱还能顺便旅个游。她边说边展示手机里的短信:“你看你看,只要来过海南的人,都收到新政实施的短信了,还有我们什么事儿呢?!”
实际上,这可能正是“无限飞”的真正目的:和新政打个配合,鼓励大家前往海南旅游,顺便买买买。
“这一次免税的力度非常大,以往只有3万元的额度,可能买个手表就超了。”在海口停留的游客小刘是资深剁手党,“上半年,我买护肤品已经差不多用了3万元额度了。剩下7万元准备留到三亚买包包,那里的奢侈品品牌比海口更多。”
即使海南的免税品价格不是最低的,但高达10万元的免税额度仍将为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安全感。
自2019年1月1日始,中国“电商法”正式实施,个人自用品免税额设定为5000元人民币,超过部分就会被征税。许多游客即便购买的是自用产品,但也由于价位超标,选择扔掉包装盒等方式入镜。“以前,大家可能买一块手表就超过5000元了,你心里就可能不踏实,担心查到后被征收相应关税。但现在在海南,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买,10万元完全可以满足个人消费需求。”于涛说。
资本汹涌
陈林每天开着滴滴在海口转悠,对家乡的发展,有一种朴素而直接的认知。
外界普遍认为海南本地人性格懒散,缺乏服务意识。当地家政公司都爱强调自己的清洁员是“外省的”,因为一旦贪便宜请了本地人,效果差别很大。
陈林自认为海南人性格不争不抢,确实比较慢节奏,但发展经济要靠效率,外地人口的涌入可以带动本地人的改变。“我以前也是做什么都很慢、很无所谓啊,但从2015年开始,澄迈的外地人开始变多,我也受他们影响。你看,现在我每天也会开够12个小时的滴滴,”陈林像是在鼓励自己,“努力才能有收获啊。”
陈林希望,新政能让更多外地人考虑定居海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买个房子等升值或者只有冬天才来。“一到冬天,我就吃不起海鲜了,”陈林笑道,“冬天的大街上,10个有8个是来过冬的老人,一斤石斑鱼,能从18块涨到45块。”
王雨和男友就是陈林所说的“外地人口”。
她和男友之前在北京工作,因为喜欢新鲜空气,双双辞职来到澄迈。目前,男友在海口生态软件园工作,入了海南户口。她也找到一份幼儿园音乐老师的工作,但收入锐减。
“澄迈的工资很低,加上各种办事效率太低,我花了很长时间做心理建设。”王雨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澄迈没有发展我原来所在的行业,于是,我就从一个培训机构管理人员变成了一个幼儿园老师。”
自诩为“半个海南人”的甘毅曾经在海南读本科,现在广州从事医疗管理工作。去年,他刚从海南某大学的医疗管理研究生专业毕业。今年7月3日,他和朋友一起飞往海口。
“我亲眼见证了海南免税额度从8000元、3万元到10万元的转变。”甘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一次去海南休假也是因为购物新政,“10万元额度看起来很多,但其实很快就可以用完。我这次准备买2万元左右,剩下的慢慢用,今年肯定还要再回来的。”
每一次回来,甘毅都能感受到海南的变化。“国家在博鳌专门划了一块地方建设博鳌医疗旅游先行区,到时候项目起来了,我愿意回到海南发展。”甘毅说,“海南环境优美很宜居,居民淳朴超友好,这是北、上、广、深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法比的。”
“要是有更多人在这里生活、工作就更好了。”陈林坚持认为,目前海南发展最大的制约是人,“只有经济上去了,才能吸引人才,而免税购物可以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驰骋在滨海大道上,陈林一边开车一边指给时代周报记者看,附近正在修建一家“超级免税店”,将超过现在所有免税店的规模,预计2025年竣工。
“超级免税店”的官方名字叫做海口市国际免税城。2019年7月,中国国旅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国旅投资公司拟投资128.6亿元,用于建设海口市国际免税城项目。公告显示,项目规划占地面积为32.4万平方米。
海口本土酒店品牌格莱登集团创始人刘成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6月以来,海南旅游的热度明显提高,酒店满房的速度越来越快。
“疫情期间,三个月只能挣一个月的利润,但现在基本可以每日满房了,客单价也在慢慢提高。”刘成龙很有信心地说,“很多朋友打电话咨询来海南投资酒店、餐饮的建议,我的观点是:海南的旅游市场远未饱和。”
海南省市场监管局7月2日提供统计数据显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后,企业投资海南活跃,6月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达52.33%。
海南自贸港方案携免税新政的打响,就像撕开了一道裂口。海南这片热土,已经感受到资本汹涌而来的力量。
(文中陈林、李月、刘洋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