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苹果手机能看的岛国片】这片子豆瓣9.2,我都觉得低

你好,我是戴眼镜拿着麦克风的阿拉斯加。

不久前,苹果电视为庆祝地球日推出了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


记录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地的变化,主创把全球集体居家这一行为称作“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实验”。


全程画面相当之治愈,清新干净,带观众一览不能出游的这一年里,地球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看得我是热泪盈眶,恨不得立刻背上麻袋去雪山脚下捡垃圾,今天也分享给大家。


疫情来袭,全球大量居民被迫居家之后,人类行为对城市、自然的干预降到了非常低的程度。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空气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变得清新起来。


美国洛杉矶迎来了近四十年来最晴朗的天空,中国很多城市的雾霾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驱散开。


而在全球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印度,在雾霾之后隐藏了三十多年的喜马拉雅山脉第一次露出真容。



人们激动地跑上房顶,面对山脉大喊着“Mountains. Mountains”。


这是很多人有生以来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见这座雄伟壮观的世界第一高山脉。


在其他城市,人流量减少了90%以上,一些动物也开始享受城市生活。


全球各地什么野猪、河马、胡狼甚至美洲狮都在街道上出没。



也有人为原本就跟城市共生的动物操起心来,比如日本奈良的梅花鹿。


经过一千三百年的磨合,奈良的梅花鹿已经非常习惯生活在城市当中了。


哪怕没有任何管理机构,每年上千万游客的投喂,让城市里的鹿过得十分舒适。
米糠饼干已经成了它们食物中的重要部分。



但疫情在一夜之间带走了这些梅花鹿的“外卖”,它们中间也确实经历过无处觅食的迷茫,但很快,它们靠着“前辈”的经验和本能回到了曾经觅食的草地。


更有趣的是,“辟谷”之后的梅花鹿肠胃健康状况还得到了改善,比游人如织的时候好了不少。



塑料等垃圾也随着旅游业的萧条而减少,梅花鹿误食垃圾死亡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原来是人类自作多情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类,动物们反而会生存得更好。


与隔离防疫相伴的,是全球旅游业的折戟。


全球旅客人数同比下跌90%,人类的退场给了生物喘息的机会。


城市里,交通噪音减少了70%,美国旧金山的白冠雀迎来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最好的繁殖季。



不再有喧闹的车马声、人声阻碍它们求偶发出的信号,白冠雀有了更多更好的繁殖机会。


而在海洋中,雌海龟每隔两到三年就会回到它们的出生地产卵。


近年来全球海龟数量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不愿意到人满为患的海滩上产卵,而且很多海龟卵和海龟幼崽,在人类行为的干预下也很难长大。


制作团队跟踪了位于美国弗洛里达州的赤蠵龟产卵地,雌海龟也终于等到此生最不受干扰的一个产卵季。



往年,雌海龟筑巢产卵的成功率仅为40%,在没有人干扰的情况下,成功率骤增到了61%。


游人和航运的减少使太平洋比以往安静了25倍,座头鲸在海洋中的交流也比以前更多、范围更广。


远距离交流不成障碍之后,成年鲸鱼也敢于离开自己的孩子,去更远的海域捕食。


还有肯尼亚的猎豹,因为体型、力量不占优势,猎豹一般都会在距离幼崽几百米的地方捕猎,狩猎成功后,它还得守在猎物旁边,避免其他腐食动物趁虚而入。



在这种时候,猎豹能发出一种独特的啾鸣呼唤幼崽开饭。


但在过去,围观的游客影响了这种啾鸣的传播,草原变得寂静之后,成年母豹呼唤幼崽这件事也变得更加容易。



据统计,非洲仅剩大约七千只成年猎豹,疫情前也只有三分之一的猎豹幼崽能生存,而疫情提供的小假期,无疑为这个种群数量的增加,做出了极大贡献。


其实不仅是生物,人类活动减少也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了约6%,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降幅。



地壳活动频率也因为工业生产的减少而下降。


但封锁不会一直持续,人类最终还是会占领这些地方。


研究人员提议赤蠵龟海滩或许可以每晚停止接待游客,供海洋生物休养生息。


太平洋上或许可以实行限速来减少海洋噪音,哪怕是在非洲野生动物园,游客也需要注意行为举止乃至音量。



虽然明知道这只是美好的希冀,但我还是幻想,人类真的能从这场灾难中学到些什么。


毕竟,从宇宙的尺度来看,地球经历过无数比当下更严酷的岁月,依然稳稳当当的。


地球已经45亿岁了,人类文明于她而言,只是生命里的微不足道的插曲。


都说到这儿了,不得不提的还有另外一部与地球生态有关的纪录片——《人类消失之后》。



这部纪录片通过一个有趣的设定,从侧面反映人类作到最后,伤害的只有自己。


纪录片假定全世界的人类原地消失,地球上会发生什么事。


首先,在没有人力维护的情况下,电力很快会消耗殆尽,地球上所有机器逐渐停止运行,大多数人工饲养的动物和宠物很快就会死去。



剩下的动物逐渐入侵城市,大自然逐渐夺回它对陆地和海洋的主导权。


而人类留下的最有杀伤力的遗产恐怕就是“核”。


人类消失之后,一般核电站大概能纯自动运行七天后。


七天后,核电站的备用燃料耗尽,蓄水池温度上升,无法继续冷却使用过的核废料。


仍在持续反应的核废料会导致电站爆炸、开始泄露致命元素,仅一座核电站的辐射量就会超过广岛500倍。



但这些由于人类消失对地球造成的破坏终会消失,地球仅需要三十年就能把这些有害元素代谢掉。


之后,一切人类文明的印记逐一被腐蚀,人类花了一万年改造自然,自然只需要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就能抹去几乎所有人类留下的遗产。



这就像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之后,所有居民搬迁,切尔诺贝利被判定在未来两万四千年内不适宜人类居住。


然而,仅仅三十多年之后,切尔诺贝利又是一片葱郁,各种野生生物在这个区域内繁衍生息,核辐射于它们而言好像形同无物。



回到《地球改变之年》这部影片,疫情于人类而言毋庸置疑是一场灾难,但于大自然而言,却是难得的调整状态的机会。


我不由得想起中世纪在欧洲肆虐的大瘟疫。


瘟疫夺走了当时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


(反映黑死病场面的画作)


灾难之后,欧洲迎来了思想解放、艺术昌盛的文艺复兴。


这场灾难目前看来当然没有像中世纪的黑死病一样,导致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正如纪录片结尾提到的,这场疫情也让人类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的连接是如此深刻紧密。
而当下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供我们重新思考究竟应该如何与地球上其他生物共存。



毕竟,我们对地球造成的一切伤害,有朝一日都会回报到人类自己头上。


最后,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原片,欣赏这波视觉暴击!


从喜马拉雅山南侧这个难得一见的角度欣赏这座山脉,看看座头鲸集体狩猎的壮观景象,也看看可爱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猎豹幼崽。



也别忘了多多点赞,让更多小伙伴看到这一年来地球的变化。


我也决定了,保护地球,就从下一次点外卖不另附餐具做起。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苏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