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教学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虽然是每节课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许多老师看来这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殊不知见微知著,正是这一小步却是关系到该节课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的一大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伊始就能激起学生对即将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新课导入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是在落实《课程标准》进行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新课导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采用恰当的方法,设计巧妙的情景,组织精彩的语言,展示幽默的动作进行课堂教学的开场,往往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所喜爱、所关注的焦点,引起他们充分的注意和点燃兴趣的火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虽然说过“教无定法”,但许多老师也深刻体会到“教有常法”,所以课堂导入虽然没有固定的导入模式,却有一些常见的手段和方法,每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都能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按照他们所积累的经验和风格,精心设计出种种学生令喜闻乐见的不同导入形式,为自己精彩的每一节课添上亮丽的一笔.下面谈谈常见的几种导入模式和方法,旨在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一、直接式导入
直接导入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教师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目的要求,开门见山地指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或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但这种模式如果没有进行课前相关的铺垫会显得较为单调,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直接式导入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高年级的教学和一些学生早已熟知但不知如何解决、却又较为期盼怎样解决的问题及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对于准备采用直接式导入的新课,最好的做法是在前一节课结束时设置相关的悬念或问题,作为下节新课导入的铺垫.
例如: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在前一天布置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
已知方程:(2x-1)/3-(3x+2)/2=1.
(1)判断x=-2是不是方程的解?并说明理由;
(2)x=0,3,-1/6中有没有方程的解?如果有,请指出是哪一个?如果没有,该方程的解是什么?
第二天教学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如下开场白:
昨天布置的问题完成得怎么样?这个方程的解是-14/5,昨天大家为了寻找这个解一定很辛苦了,而且可能有许多同学还没找到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方程(板书)”的方法.
直接式导入的特点是直奔新课教学主题,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但要注意直接式导入并非是照本宣科,上课伊始就说——我们今天这节课来学习什么什么的,要做好、做足前戏,让学生知难而“学”.
二、复习式导入
复习导入是以学生学过的旧知识为基础,从而引出新的教学课题.大多数教师很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旧知识中巧妙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成功地运用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传授导航铺路,不仅能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而且能感受到新知识的出现是意料之中的,这样,学生接受新知识水到渠成,不仅易于掌握,而且印象深刻.当新知识与旧知识属于同一块知识板块或同一条知识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时,一般可采用复习式导入.
例如教学高中“对数”时,通过复习幂和方根,设置如下问题:在a^b=N中,
(1)如果已知底数a和指数b,求幂N是属于什么运算?其中N叫做a、b的什么?
(2)如果已知指数b和幂N,求底数a是属于什么运算?其中a叫做N、b的什么?
(3)如果已知底数a和幂N,能否求出b?求b又是属于什么运算?b应叫做a、N的什么呢?
至此引入对数(板书课题——对数),学生不仅觉得十分自然,而且也会自然地认为对数的引入才使知识的结构完整化和系统化.
复习式导入有利于知识板块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之间联系的体会,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认识.
三、情景式导入
创设某种特定情景,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学“圆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如下画面.
画面一: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正常行驶着的正常自行车、手推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车辆.
画面二:在同一条笔直的公路艰难行驶着一辆椭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坐在车上的人上下颠簸.
在学生笑过之后进行提问:
(1)画面一的车辆为什么能平稳前行,画面二的车辆却上下颠簸?
(2)你们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学完这节课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你们就明白了.
情景式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动性、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有裨益,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四、故事式导入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需要,精编或选择与其相关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聚精会神的同时,把他们带入新课的意境,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实践探索”时,设计以下故事:
师:“五·一”期间,校长和两名老师带着若干名学生准备旅游,现有甲、乙两个旅游公司,标价都是240元.甲公司的优惠条件是:校长和老师打全票,学生五折优惠;乙公司的优惠条件是:教师学生都八折优惠.校长为了省钱,问老师说应选择哪个公司更为合算?老师说这是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要根据学生、老师的人数才能确定哪家更优惠.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故事性导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紧迫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五、悬念式导入
悬念式导入是在教学开始以“设疑”作为学习的先导,编拟符合学生平时所关注的、感兴趣的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整式加减”时,通过以下简单的扑克游戏:全班选一位同学在讲台桌下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 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
第二步 从左边一堆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三步 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四步 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
老师和其他同学都看不见这位同学发牌过程,发完之后提出问题:谁能准确猜出中间一堆牌的张数?大家思考片刻后都因不知道第一次三堆牌的张数而无法猜测.老师猜出正确答案,学生陷入疑惑不解时,进行设疑:“大家是否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下面我们来解开这个谜”(书写课题).
再比如教学“整式乘除”时,以猜零花钱和年龄为悬念引入课题.
老师:现在的学生年纪小小的,但离不开零花钱.今天就让老师来猜猜大家的年龄和零花钱.规则是:将你的年龄数和零花钱数(以元为单位,少于1元忽略不计,100元和100元以上也不算.比如192元8角,零花钱数是92)分别相加、相减,用所得和的平方减去差的平方,把所得结果乘以50,然后除以零花钱数,再加上零花钱数的2倍,最后只需要告诉我计算的结果,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和口袋里的零花钱.当然了,如果你怕我知道了你的年龄,可以‘捏造’一个.比如你秘密地假定年龄为28岁,零花钱为73元,然后进行了秘密运算:28+73=101,28-73=-45,1012-452=8176,8176×50=408800,408800÷73=5600,5600+73×2=5746,然后告诉我计算结果5746,我就能猜出年龄和零花钱.
尝试几次猜中后,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引导学生设年龄为x岁,零花钱y元,则按照规则列出算式是:[(x+y)2-(x-y)2]×50÷y+2y,要想知道如何进行计算,就得先学好——整式的乘除.
悬念式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与质疑,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为新课知识的学习铺路导航.
六、需要式导入
数学知识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生活、生产以及科技发展的需要,在现有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中,往往推动了数学的研究与发展.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中,根据数学知识自身的体系,数学课本中对数学知识的编排循序渐进.因此,对有些新知识的教学,我们可以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导入课题.
例如,教学中位数时,设计如下问题:
某学习小组共有10个人,在对他们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测评时,这10个人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61,68,70,62,64,63,66,10,65,71
(1)计算全小组的平均成绩;
(2)如果小明的成绩是61分,则能说小明在该小组中的学习水平是中上吗?为什么?
易知,小组平均成绩为60分,小明成绩大于平均分,如果从平均数来看,小明学习水平算还是不错的,但他在小组中的排名中却是倒数第二的.显然,此时用平均数来衡量小明的学习水平就显得太没水平了.怎么办呢?至此引入课题——中位数.
需要式导入能让学生感受到现有知识不适用,在解决问题中会导致争议或矛盾,从而增加对新知识学习的紧迫感.
七、热点式导入
在观念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生活个性化的当今社会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彰显责任本色”的意识是每位老师不可回避的现实之一.因此,在新课导入教学中,创设以社会热点为情境是一种良好的素材.
比如教学构造抛物线模式解决问题时,创设以NBA明星投篮为背景的相关问题;教学方程的应用时,创设以2017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安溪赛段为背景的行程问题.
热点式导入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与时俱进,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对新课导入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新课导入方法众多,以上仅是常见的部分,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灵活多变.简单巧妙、新颖自然的导入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到学习中来.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课堂导入虽说仅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只有把每一个环节处理好,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更加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