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指南:为什么产品经理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位置?因为可以在会议室微信。因为可以在小房间里定义小米手机。从此,无数人有了不同的机会,无数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是产品经理的荣耀。
本文作者总结了自己做产品的三种思维,与你分享。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自己最近在准备设计一套智能家居相关的产品,便想着先去梳理自己的分析思路,这些思路源于我过去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后来想着与其自己一个人用,还不如写出来并与大家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篇文章是《从用户体验分析》系列的第七期,我们Z世代看番剧有“七八定律”,意思是当番剧出到了第七、八集,往往会有一些彩蛋或福利,我打算遵循这个传统。
三种思路先导目录:
一、用户体验五层次
第一种思路是我们熟悉的常规思路,我想采用用户体验五层次作为框架来说明。用户体验五层次是一套很经典的产品框架。由五个层次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范围层、战略存在层。我打算从深往浅聊聊。
1. 战略存在层
聚焦的是企业战略与用户痛点。需要明确两件事:
- 我们要通过产品得到什么?
-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
这里面涉及的知识有需求分析、战略规划、竞品分析、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用户研究等许多定战略、找痛点的方法。去找到自己的产品能够为用户解决什么样的痛点,并如何能持续使用户产生依赖。
2. 能力圈范围层与资源结构层
聚焦的是依靠企业的能力与资源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需要明确的两件事:
- 我们要做哪些事,具体要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
- 我们不做哪些事,对这些事坚决不碰。
因为企业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把最核心的资源布局在最确定的点上。这里涉及知识会有产品策略、项目管理、用户画像、场景分析、用户体验地图、服务体验蓝图、功能定义、运营策略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调动资源还是建设能力圈,都与最终的战略相关。西游记里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路上遇到艰难险阻,但孙悟空总是能从天上搬来救兵;悟空能上天固然是他自己的能力,但神仙愿意下来帮忙,为的是最终取得真经的战略方针。
3. 角色框架层
角色框架层是表层,是将在上面三层里确定的战略、需求、产品策略、功能定义等具像化,包装成一个向外接入的整体框架,框架就是框定每个页面需要多少元素,它们之间的链接关系、调用规则分别是什么。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是流程图制作、产品原型设计、交互设计等。
4. 感知层
感知层是表层,是用户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知。比如产品的颜色、外观等;涉及的部分是视觉设计、运营设计等。
通过这个框架,我们能了解到一个产品从确定战略,确定需求、确定框架到成品的一整条流程。这条流程具有高效协同的特点,许多好产品,都可以从这套流程里出来。我们也能看到,做视觉、画流程图、做原型其实只是做产品的表层的一部分,更深的层次是对用户痛点的把握;并根据用户痛点、用户人群去确定产品战略、产品策略,分析使用场景、绘制体验地图,找到可续提供给用户并使用户产生依赖的确定点。一个产品外观做得再好,如果不能提供满足用户的确定点,那这个产品是失败的。
以上,是我想聊的第一种做产品的思路,你会发现这个思路会涉及很多方法;方法其实就是套路,就像一个个模板,你只要套入这个模板,按照产品设计的既定路线走下去,做出的产品离用户预期就不会偏差太远。这是许多产品经理入门要学的东西,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磨练。但是我们要知道,靠套路成为不了高手。
二、关注细节,找到联系
从第二种思路开始,我希望能打开你的思维。我想告诉你一个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三十讲·跨界创新》里讲的婴儿恒温箱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19世纪70年代后期,妇产科医生斯蒂芬·塔尼在逛动物园的时候,看到了小鸡孵化器,看到了小鸡在温暖适宜的环境里蹦蹦跳跳,于是就想到能不能也给婴儿提供一个这样的仪器,给婴儿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来改善新生婴儿死亡率低的现状。于是他聘用了动物园的饲养员奥迪尔·马丁,两个人合作用小鸡孵化器的模式,制作出了给人类用的婴儿恒温箱。斯蒂芬做了统计。使用了他做的婴儿恒温箱之后,体重过轻的新生儿死亡率从66%降低为38%,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人的生命。1950年到1998年,近50年间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了75%。研究认为,它超过了20世纪其他任何一项发明。因为它在生命之初提供帮助,让一个新生儿拥有了人生。这么一个伟大的发明,来自于一个医生去逛动物园,看到的小鸡孵化器。
故事还没完,尽管婴儿恒温箱技术被广泛使用,但当时恒温箱设计得很复杂,很贵,而且容易出故障;在很多条件不好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专业的维修人员,很多设备都会在前五年就因为故障而无法再投入使用。普莱斯洛教授看到这个现状,于是与团队花费三年时间,研制出一款新的婴儿恒温箱。这种恒温箱的内部都是用汽车的部件来拼接完成的。利用汽车零件做成的育婴器不仅可以直接利用当地供货充足的汽车零件,而且只要有汽车维修人员,就能修理这个育婴器。
这件故事告诉我们两件事:
第一,很多产品,源于我们对身边事物,细微的观察,并找到其中的联系。用于培育小鸡的器皿,用于汽车、摩托车的零件,从另外一个视角去看,它们就有了新的可能,能够给予数以亿计的人生命。
第二,是创新重要的是面对痛苦,起心动念。如果斯蒂芬医生不曾为了新生儿的死亡而痛苦,他看到小鸡蹦蹦跳跳就不会怦然心动。如果普莱斯洛教授不是痛苦于,一边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一边八台婴儿恒温箱无法运作,就不会起心动念,用发展中国家随处可见的材料重构婴儿恒温箱。这些,是我们依靠第一套思维难以做出来的。
同样的思路,我们也能看到行业开始关注更加细微的情感化设计体验的例子。比如华为推出老人防摔倒报警功能的智能手表;比如在深夜反复开关小米灯的时候小爱同学会温馨提问是不是睡不着,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并安慰用户;比如给检测核酸的医务人员搭建带有空调、不影响工作,又易携带的充气式工作站;再比如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到商场里孩子上厕所无人看管的问题并推出各种解决方案。这些其实都源于我们对用户细节上的把控。
三、设计的三个阶段
第三种思路,核心思路来源于李涛老师在好几年前在北大医学部的一次设计演讲。李涛老师是最早一批在互联网上教授Photoshop的老师,喜欢从设计与艺术的底层原理去教我们做设计。在教软件的同时,也教会了我思考与认知,不管是艺术设计还是产品设计,其实设计思路和思维方式都是互通的,接下来我想与你分享。
在李涛老师的演讲中讲到,我们学习设计的过程,其实是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创造阶段,创意阶段。
首先,设计是一门语言,所以最开始的事情就是模仿,模仿别人说法,模仿别人的做法。你模仿越多,你能驾驭的东西就越多,就像你学过越多的词语,那你表达的意思就会越准确一样。这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不需要想太多,最重要的就是把你的作品做得有意思,做得好玩,一个字,Fun,就足够了。互联网中每天会创造出大量的作品,你可能都不会记住,但你会更容易记住你觉得有意思好玩的东西。
第二个阶段,当你学会了更多的技法,有了更多的成长,这个时候就可以把Fun变个词,叫Cool。希望有一些特别的东西,而特别的东西往往是在你的技术和语言上有综合提升之后,你的作品才会让人觉得很特别不一样。
第三个阶段,只有到了你的锻炼、驾驭能力已经很成熟的情况下,那这时候单词多了一个,叫Creat。你才会创作出一个能感动到别人,让人觉得很伟大的作品。
但却发现,我们会把大量的学习时间花在学习技术、钻研技法上,也许我们会想着采用夸张、比喻、对比等的手法让设计变得很酷,但是是要真正达到让人赏心悦目的阶段,是需要去进行创意的;但创意这个东西太主观,你得去说服别人,还是很难的。但是从作品影响到人的程度来看,这个比例是完全倒过来的。一个的作品真正打动你的是技术环节吗?真正打动你的是创意。其实做产品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大量时间磨练的其实只是套路,但真正能打动用户的,还是为用户提供的确定感和依赖感。
四、如何去发挥创意?
那么,怎么去发挥创意,找到用户内心的确定感与依赖感呢?梁宁老师和李涛老师针对产品设计和艺术设计两个不同领域的回答竟出奇地一致。你要做好一个产品,或者做一个很好的设计,有几件事是需要去做的。
第一,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不管多大的事情,我们都是从最细节的地方去入手。如果被人觉得你的作品有问题,往往是因为你对细节的处理不当的结果。不管做多大的设计,都从细的地方开始。天下难事,必做于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
我们学做产品除了学套路,还需要磨练我们的微观体感,对用户的情绪进行细微地观察,去反思什么样的设计才能让用户满足?产品要怎么做才自然?将服务的每一个微小动作叠加起来,就是你能拿出的产品。
就像第二个思维里讲的婴儿恒温箱的故事,正是因为斯蒂芬医生对婴儿死亡现状的起心动念,也是普莱斯洛教授因为对落后地区生活环境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使得婴儿恒温箱变得如此伟大。
我自己对此有非常深刻印象的事情是金山打字软件。下载金山打字是因为在两年前的一天,我想教会我七十多岁的外公学会电脑打字。金山打字从字母A~Z分了几千个词语让用户去练习打字拼写,并且每按一次按键,界面上的虚拟键盘都有对应的按键亮起。乍一看,这套方案是没问题的,直观而且能帮助用户练习打字。但是A开头的字母组成词语有限,所以很快就打到了个词叫“癌”,并且后面会出现许多与“癌”相关的词语组词。对于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肯定是有避讳的,所以一定不会喜欢这种负面的词语,外公当即就不想练习下去了,这件事情最后以卸载软件而终。
这就是很典型对用户观察不够细微的结果。我想现在通过金山打字来学习电脑打字的用户群应该很大一部分是老龄。但是却没有考虑到老年人对于一些负面词语的避讳,在他们网络生活中这些词也不是必须用到,更没必要让他们要亲手拼上这些负面词语,是很糟糕的体验。
第二,众生平等,万物皆有联系。如果你想要做一个很难的东西,就看你如何去把这件事情分解得很有趣。当你拆解得很有趣的情况下,你可以重新组织,变成一个新的东西。所以任何东西,当你进行简单的分类后,你会发现它们彼此都会有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会很美妙。
就像第二思维里讲的婴儿恒温箱的故事,动物园里的小鸡与婴儿产生了联系,后来更是因为恒温箱材料与汽车配件产生了联系,使得这个产品拯救了数以亿计婴儿的生命。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从早期的邮件、集装箱,到现在的外卖软件、打车软件、快递、电商这些,其实都是从别的领域汲取灵感,将之分解产生联系而发展出来的。
第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必然要符合逻辑,意料之外的东西反倒是让人出乎想象的。如果你能找到生活中的意料之外,还能够找到当中的联系,就是非常好的事情。
1. 逆向思维
为此,李涛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个小实验,他让所有同学拿出一张纸,让他们在一分钟内去想一个纸杯能用来干嘛。一分钟过去了,老师开始收集大家写出用途的数量,写出四五个的占多数,能写出十个以上的寥寥数几。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有装水、养花、做纸飞机、做扇叶、做烟灰缸….之后,老师又开始让同学们从另一个角度,让他们在一分钟内去想这个纸杯不能用来干嘛。结果就是有些人写了几个,有些人写了很多,也有些人一个都没写,结果是一个都没写的人是对的。有同学说纸杯不能拿来涮火锅,立马就有人反驳说纸杯可以拿来涮火锅;有同学说纸杯不能拿来吃,李涛老师反问:你确定吗?这个同学一时语塞,又有人反驳举出纸杯可以吃的例子。我们会发现纸杯的作用有无穷无尽的可能。
其实意料之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反逻辑,什么东西是被第一个想到的,那第一个想到的东西是应该否定的。因为第一时间想到的东西大家都能想得到。第一时间的反应,都是我们的常规思考模式。我们会发现,我们思考问题有两条思维逻辑:
第一条叫正向思维,会把自己放到一条死胡同里走不下去。
第二条叫逆向思维,你会发现在这里想象力无穷大,当别人告诉你,这个东西不能干什么的时候,你会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战胜它,克服它,让这些事发生联系。如果说这个纸杯可以装水,弹烟灰,会觉得很平常;但如果说纸杯可以吃,可以涮火锅,我们会觉得这种思维很有创意。
做产品也是如此,当然也并不完全一样。艺术不等于设计,艺术可以天马行空,但做产品最终还是需要落地于用户。但是这种逆向思维,有时候真的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抖音的诞生是因为今日头条在后台数据中发现短视频板块的流量很大,于是就尝试性地推出文字流外的以短视频为主的抖音,结果爆火,成为风靡全球的应用。再往后,抖音通过短视频开始连接电商、连接直播、连接线下门店,正在成为我们如今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五、总结
以上,便是我自己对做产品的三套思路的分析和总结。第一套是常规思路,与用户五层次有关,涉及了许多方法和理论,也是我自己日常工作的流程;能够帮助我们在群体环境下进行高效协同,完成项目任务,并且不会出什么偏差。
第二套与发现、联系、重组有关,要求我们对身边发生的事物,对用户的底层情绪,对人内心的情感,甚至宏观上,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找到其中的联系。寻找这个联系的起源可能是我们内心对某个事物的起心动念,是我们对某个现象最深理解的痛的感受;并且希望我们能鼓起勇气尝试动手优化它。
第三套是逆向思维,希望能够帮助我们去从逆向去思考,在这里,想象力是无穷大的。希望我们能在这里,找到自己蓝海,找寻到自己的价值。
生活在海边的渔民,是古代最惨的人,他们只认识鱼,而不知道在身边滚滚而来的海浪里,就有盐,就有资源本身。我们有专业化视角,我们有专业化能力,我们可以从大海里取出盐。我们可以在一间会议室里做出微信,我们可以在一个小屋子里定义出小米手机,自此,无数人有了不同的机会,无数人的生活因此改变——这就是一个产品经理的荣耀。
最后,我想说,人生是以意义为中心的,愿我们能够向世界交付自己的价值,并获得回报。
本文由 @努力的橙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