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以“台湾区大革新”为主题的第一届台湾区国际健康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010-010-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联合主办,广东众爱健康管理集团承办,来自医疗、科研、商务、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300多人参加。
哈佛大学医学院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首届理事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及整合肿瘤学分会委员雷海新特别指出,“肿瘤防治的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于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健康发展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大健康是我国现阶段十分关键的发展领域之一。2017年,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健康中国”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当中,让大健康领域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也激发了国民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
当天会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他指出,健康历来都是大问题,又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现在更因疫情的复杂多变而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如此一来,让外交界、医疗界和经济界、文化界专家学者跨界讨论,探讨促进人类健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共识,十分有必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外事办公室原主任傅朗表示,在实施策略上,“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提出,为我国大健康企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这意味着,大健康领域在国内市场稳扎稳打之外,还需要积极抓住拓展海外市场的机遇。”
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会长,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巡视员张力军则希望,通过聚焦区域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热点和难点,融汇各方观点,为打造“大健康湾区”发展共同体和“世界一流大健康湾区”提供不竭动力。
当天举办了医学科研学术报告、医学临床与成果转化讨论、健康管理知识讲座三个主题分论坛,搭建大湾区与国内外政界、学界深度沟通交流平台,推进务实、协同合作,为促进大湾区健康产业高质量、多元化发展贡献广东智慧。
当天举办的医学临床与成果转化主题沙龙。
免疫细胞是人体的“守护神”
“人吃五谷杂粮,怎么能不生病?”在当天的医学科研学术报告上,国务院政府津贴特殊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新型肿瘤疫苗工程实验室主任黄文林抛出这个问题。他表示,这得益于人体经过漫长进化后所形成的完善的免疫系统,能够抵抗各种潜在的危险,其中免疫细胞是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
黄文林教授。
黄文林提出,免疫细胞是人体的“守护神”,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够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守护人的身体健康。“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免疫细胞活性的稳定,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他介绍,人的免疫系统发展呈一个弧形,免疫力从婴幼儿时期不断提升,到40岁之后逐渐下降,“此时需要注意,人的免疫系统会出现问题,退化性疾病也会逐渐显现出来,每个人的退化性疾病会不一样”。
随着免疫细胞的衰老和免疫功能的衰退,与之相对应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年纪大的人而言很容易发生。“我们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的发生就能够看出来,超过65岁以上的人抵抗疾病的能力大大降低,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特别是免疫细胞的数量,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黄文林说。
对此,黄文林提出,干细胞治疗成了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为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干细胞的特点使得生物技术有了用武之地,能够对损伤的组织细胞进行再生修复”。他介绍,在此次新冠肺炎治疗中,干细胞治疗的作用也有所体现,应用于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安全性良好。
据了解,干细胞治疗可以通过改善肺部的炎症,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同时,重症康复期患者的肺纤维化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临床上可以看到肺部病灶好转,患者呼吸功能得以改善。
肿瘤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对癌症宣战50周年:回顾与展望》主题报告中,哈佛大学医学院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首届理事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及整合肿瘤学分会委员雷海新列出了这样一个数据:
雷海新教授
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人数前十国家中,中国高居第一位,发病人数达到457万,是排名第二的美国发病人数(228万)的两倍。其中,中国不同癌症新发病例数最多的是肺癌,达到82万,排名前五的还有结直肠癌(56万)、胃癌(48万)、乳腺癌(42万)、肝癌(41万)。而死亡人数排在第一的也是肺癌,其次是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2020癌症新发人数前十国家
2020中国不同癌症新发病例数
2020中国不同癌症死亡人数
在雷海新看来,对癌症宣战50年后的今天,面对200多种癌症,人类至今尚未能够消除任何一种,肿瘤治疗依旧任重道远。他表示,这首先要继续去寻找更多更有效的肿瘤治疗靶点,其次是探索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性药物,“肿瘤干细胞是一种坏的干细胞,需要研发各种药物杀死它,才能解决肿瘤问题”,再就是探索肿瘤的免疫治疗。
雷海新提到,目前基于NK细胞的免疫治疗具有广阔前景,“有可能是最有希望能够解决癌症的一种治疗方式”。这在于NK细胞的优势,“其能够杀死任何恶性靶细胞的能力”,他说,现今已有国外科学家使用从干细胞衍生的NK细胞,对癌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实验。
演讲中,雷海新特别列出了公认的“十大致癌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环境污染、吸烟酗酒、辐射暴露、饮食不当、生活方式、心理因素、药物滥用和遗传因素。“肿瘤防治的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于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说。
他还谈道,未来有望影响肿瘤防治的核心技术有四种,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对于肿瘤病例诊断起到革命性的颠覆作用;单细胞组学技术;CRISPR技术,去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该技术使得科学家能够在人的基因组水平上进行基因操作;以及大数据技术,医疗大数据对肿瘤防治起着很大的助力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部分图片由活动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