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南极磷虾】南极磷虾:6.5亿吨“海上金矿”,中国是最大“黑马”?

在整个南极生态系统中,南极磷虾是最重要的桥种,是地球上单一生物量最大、繁殖最成功的物种之一。

随着世界人口不断膨胀,粮食危机日益加重,有科学家曾做出这样的预言:南极磷虾将成为人类未来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后一个“蛋白质资源库”。

南极磷虾的结构示意图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估算南极磷虾的资源储量,当时得到的结果是有10~20亿吨,商业开发潜力巨大。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南极磷虾资源量约为6.5~10亿吨,从生物开发的角度来讲,每年可捕捞的磷虾生物量高达1亿吨,可以为世界1/4的人口每天提供30克优质蛋白。

南极磷虾巨大的商业价值在很早之前就引起了人类的注意,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就率先进军南冰洋并开始大规模捕捞南极磷虾了。到目前为止,南极磷虾的商业开发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捕捞产量最高的国家也经历了数次更替,目前的“磷虾一哥”是挪威。

南极磷虾

这里先简单提一下南极磷虾的开发历史。在上世纪70~80年代,苏联是绝对的南极磷虾“领导者”,其捕捞量占当时全球捕捞总量的80%以上,最高的一年达到了惊人的49.17万吨。1991年苏联解体,南极磷虾辉煌的捕捞历史(30万吨级)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1993年,日本正式取代了苏联,成为了南极磷虾的最大捕捞国。和苏联相比,日本的捕捞量就少很多了,年产量维持在5~8万吨左右。日本在南极磷虾的商业开发上“统治”了13年左右,“终结者”正是挪威。挪威能成功“上位”有两大原因,一是日本的远洋渔船逐渐老化,产能下降,最终被迫出局;二是挪威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发新型的捕虾装备,产能有了突破性的提高。

南极磷虾的全球捕捞产量(单位:吨)/图源FAO

从2007-2019年,挪威的磷虾捕捞量一直保持着10~20万吨的水平,年产量约占全球捕捞总量的50%。

无论是过去的苏联、日本还是现在的挪威,对南极磷虾的“收割”程度只能算是小菜一碟。目前全球南极磷虾的配额量被限定在62.5万吨,然而目前实际的捕捞量连30万吨都还不到。有些好奇的网友还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类每年捕捞那么多南极磷虾,会不会动了鲸鱼的“奶酪”?

南极磷虾

众所周知,磷虾是蓝鲸等大型须鲸的重要口粮。磷虾的个头虽然只有4~6公分,但优势在于数量极其庞大,生物总量相当可观。一头成年蓝鲸每天能吃掉4吨磷虾,堪称一台功率强劲的“磷虾收割机”。全球的所有须鲸加起来,每年会吃掉3400~4,300万吨的南极磷虾。

这个数量听起来似乎已经很多了,但南极磷虾的“头号天敌”并不是须鲸,而是海豹。包括豹形海豹、食蟹海豹在内的海豹种群,每年会吃掉6300-13000万吨的南极磷虾。与之相比,人类捕捞的30万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人类的捕捞量按照30万吨来计算,那么还不到须鲸消耗量的1%,不到海豹消耗量的0.5%。因此,人类对南极磷虾的商业捕捞绝对不至于动了鲸鱼的“奶酪”。事实上,从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远洋捕鲸业才是全球鲸鱼数量锐减的真正原因。

既然人为捕捞磷虾对鲸鱼等海洋生物无害,那么各个渔业强国就自然有充分的理由跑到南冰洋去“拜访”一下南极磷虾了。顺便多说一句,目前挪威的南极磷虾捕捞项目就曾得到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大力支持。

现阶段,南极磷虾的开发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中国、智利、乌克兰等新兴国家也都纷纷入局。南极磷虾具有成为战略资源的潜质,谁能率先抢占“高地”,就能在捕捞配额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为此,我国也在2013年明确表示:将积极参与开发南极海洋生物资源。

南极磷虾的资源分布图

在整个远洋渔业领域,南极磷虾的商业开发注定是一局大棋,然而在“蓝色圈地”和资源抢占日益激烈的当下,想要在众多国家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并不容易。

相对来说,我国开发南极磷虾的基础相对薄弱,从2013年开始才算真正入局,当年的产量只有3.19万吨。到了2016年,我国的捕捞量就快速上升到了6.6万吨——虽然只有挪威捕捞量的一个零头,但在短短三年之内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我国首次捕捞南极磷虾是在2009年,当时还只是探捕(顾名思义,试探性地捕捞)——至于能捕捞多少,谁都没有把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国的磷虾捕捞量一直很不理想,渔船的加工能力迟迟上不去。刚刚打捞上来的南极磷虾必须在第一时间完成加工,否则很快就会腐烂变质,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会污染海洋环境。

南极磷虾品质鉴定

到了2012年,我国终于有了第1艘专业级的南极磷虾捕捞船——“福荣海”号,捕捞和加工能力明显增强。2015年,我国的南极捕虾船增加到了5艘,年产量达到了3~5万吨。2019年5月,“深蓝号”横空出世,这标志着我国的南极磷虾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深蓝号”由我国与欧洲著名的船舶设计公司联合设计的捕虾船,应用了国际最先进的磷虾捕捞及加工技术,也是全球第4艘采用连续泵吸捕捞技术的专业级南极磷虾捕捞船。

“深蓝号”

▲▲“深蓝号”全长114.88米,型宽21米,型深12.5米,船员总人数99人,总吨位7800吨,每年最多能够完成8~10万吨的磷虾捕捞及加工任务。

有了“深蓝号”这一国之重器,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南极磷虾产业的最大“黑马”。从2021年开始,中国的南极磷虾捕捞量很有可能稳定在10万吨以上,成为仅次于挪威的第二大捕捞国。

值得注意的是,“南极号”也已经在规划设计的路上了——和“深蓝号”不同的是,“南极号”捕虾船的渔船设计及建造将由中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完成,也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捕虾船”。“深蓝号”和“南极号”联合起来,必将使我国的南极磷虾产业再登上一个历史性的新台阶。

然而,国内不少远洋渔业公司都将产品的销售重心放在了其他国家,对国内本土市场的关注度并不够。对于南极磷虾、鱿鱼、金枪鱼等远洋渔获产品来说,过度依赖海外市场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国内企业因此吃过的亏就有不少。比如,2011年的欧债危机就严重影响了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市场,使国内的鱿鱼加工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国内的远洋渔业公司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国内市场上来,在当前全球疫情大流行、海产品贸易严重受阻的背景下更应该如此。

对于南极磷虾的商业捕捞,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南极磷虾##保护生态##远洋渔业##我要上头条#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