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婚姻情感

lgbt是什么意思啊

LGBT

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小编直接复制于百度百科)

核心是你看了这篇,才知道什么是对LGBT,这个国际学术热点,研究的牛逼。

今天全文不拉黑,因为

每!个!字!都!是!重点!!!


文 | 十八爷 南开大学

Gaycation是由Ellen Page参与制作的电视纪录片,旨在探访全球LGBT文化。

Gaycation直译过来是“同志假期(Vacation)”,显然不如译成“同行”的一词多义好。

尽管Ellen和好基友Ian一路同行畅谈人生,所到之处都有迷人的风景/文化,但仍然也拗救不了这是一个悲伤假期的事实——

一场名副其实的“恐同之旅” (a homophobic trip)。

在第一季的短短四集中便充分展示了“柜”(closet)是怎样“天然”存在的。

与Viceland media的合作

第一站,日本。

日本的动漫市场/亚文化非常发达,可以满足各种各种的审美趣味。

在日本,Ellen和Ian既看到了仍然在膨胀中的亚文化。

也看到了一个压抑社会中的压抑群体(事实上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新奇的体验显然比压抑多)。

体验日式同性婚礼

日本的亚文化有其包容的一面。

比如在纪录片《The Queen of Ireland》中爱尔兰LGBT平权领袖Panti,就提到了他最初在日本的drag queen表演。

让观者觉得很吃惊。

但同时主流文化也有其冷漠的一面。

在这里,Ellen和Ian感受到了神奇的腐女文化(小说/漫画/视频/音频)。

同时却诧异地发现,腐女文化的盛行、和社会对LGBT群体的接受,之间却没有必然的联系。

“腐”或许只是一种新的性别消费与剥削。

或许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之下才产生了像《伪装夫妇》这样自身充满矛盾和纠结的作品。

这一集中还记录了一个小伙子跟母亲出柜的故事。

陪同出柜的“朋友”是租来的,岩井俊二新片《花嫁》中也提到了这种服务公司。

作为见证的Ellen和Ian实际也是陌生人,而妈妈被劝回来之后却不住地说,感谢你们作为朋友陪着自己的儿子。让人心酸不已。

这一段意外收获确实充满故事性值得抓,不过作为出柜的个案,又似乎并不那么具有代表性。

(推荐阅读 《Between Me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Male Homosocial Desire](Eve Kosofsky Sedgwick, 1985》)

第二站,巴西。

巴西的狂欢节、性自由、与同性婚姻法的实施、与每年居高不下的LGBT被害案,形成鲜明对比。

桑巴舞是热情而迷人的。

恐同浪潮也是汹涌而激烈的。

Ellen采访了anti-gay的代表政客,以及因为儿子是gay而对整个LGBT群体产生报复性屠杀心理的前任警察。

这与奥兰多同志夜店枪击事件的家庭何其相似,只不过这里拿起枪的不是儿子,而是父亲,只不过在巴西,LGBT群体的性命安危没那么重要。

从巴西这一集开始,政府/政客对LGBT的态度越发明确,这与亚洲的不问不说完全不同。

当这个问题被摆到台面上之后,LGBT运动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人追求以什么方式生活的个人问题,更是政局中的一块重要砝码。

而这也正是美国通过同性婚姻之后,坚持要求程序正义的人所担心的,如果总统换届之后大法官们撤换了,又会怎样呢。

推荐观看 《出柜名单》(The Out List, 2013)

第三站,牙买加。

牙买加LGBT的处境,可以说是第一季四个国家中最糟糕的了。

政府完全不管,人身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

再加上找不到工作没有钱,流浪、露宿、钻下水道成了常态。

问怎么办,都回答有可能的话,我想离开这个国家,这个国家不属于我。

对Dancehall艺术家Beenie Man的介绍,很值得作为一个亚文化的case。

Dancehall Music从诞生之初歌词就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其中当然不乏恐同/反同的内容,但后来在(政治正确的)商业压力之下,Beenie Man不得不出来道歉,但这个“道歉”与他本人的态度实际是毫无关系的。

更有意思的是,在采访中他非常“委屈”地对代表美国/美式价值感的Ellen再三强调,不要因为我们的信仰来评价我们啊,毕竟我们有自己的文化。

然而他不满的却是他正在做的。

歧视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双重标准。

Beenie Man

看到这一集,大家或许可能对最近被推到台前的”跨性别议题“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了。

长期以来他们都是LGBT这个原本就边缘的群体中更加边缘、无声与痛苦的一群人。

在跨性别之前与跨性别之后,等待他们的通常都是一个异常残酷的世界。

这种后天的改造,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看上去完美,一旦改造不能掩盖手术的“偏差”,他们就会被识别出来,作为(非男非女的)次等人。

这也让人想到,”双性恋“在情感关系中往往被贴上易于“不忠”的标签的思维定式。

实际上在今天,一个人只要在心理上或生理上对同性间的具有性吸引力的亲密关系,并不排斥,都有双性恋的可能性。

至于这一生中最后有没有过同性情感的这一段经历,那就是未可知的人生机缘了。

推荐观看 《巴黎在燃烧》(Paris Is Burning, 1990)

《寻他》(Finding Kim, 2016)

第四站,美国。

到美国这个部分,已经是大家最熟悉的了。

Ellen & Ian

最精彩的部分大概就是Ellen和Ted Cruz的街边对峙,所幸大叔的路并未走出很远。

不过美国现在的处境是,不仅是LGBT群体担心自己的处境,全体美国人民都在担心新任总统要把这个国家带向何方。

推荐阅读 《是谁塑造了“搅局者”特朗普?》(林垚)

推荐观看 《保险被拒》(Freeheld, 2007)

这一场与恐同者的对话之旅,单看对话的这一部分显然是让人沮丧和痛苦的。

以至于在B站上看到不少弹幕反馈是——相比之下我们好多了,因为我们至少不杀人。

关于这一点,我同意熊培云在某篇文章中的观点:不要”比坏“,因为”比坏“缔造不了一个好的社会。

其实LGBT议题的政治意义,早就超出了性别议题的范畴。

根本指向是:一个人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即使他/她的“内心”与主流社会规范如此不同。

对非LGBT群体的意义则在于:我们有没有能力去接受与自己不同的存在?我们能不能超越社会所塑造的歧视?

"Oh, my god"

因为这种歧视随时可能会落在你我的身上,比如再普通不过的单身、晚婚、离异、户口等等。

在林垚的文章中,分析了Trump能够走到今天的原因,激烈的言辞并没有让他失去原本就处于右翼立场的选民,但却争取到了中间可能偏右的那部分。

于是此时此刻似乎也应该回过头来对love wins再度反思,相信爱能打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善良宽容的人。

但也要看到,有一部分人或许永远无法被打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有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最基本的人权,毕竟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这正是行动的意义。

回想一下,能够被识别、被消费、被认可的LGBT群体通常符合两个标准——在social media里有颜,在real life中有钱。

这或许是LGBT群体处境困难的另一个原因,这些年来被大众看到的大概都是我们“想看到的”。

而这一部纪录片的意义也正在这里,原来还有很多我们原本“不想”看到的,现在摆到眼前来了。

最萌身高差

像经纪人描述的那样,出柜以来Ellen Page改变了很多,并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形象,而是整个人的personality。

这种自我的力量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于如此瘦小的一只,也可以成为新一代的迷妹收割机。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lgbt是什么意思啊,lGBT是什么意思,新能源lGBT是什么意思啊,lGBT概念是什么意思”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