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如女人,妩媚的春风如女性的温柔,三月的花开如女性的美丽。在三月最后一天,想从中国汉字中找寻有关女性的内容,以期从汉字中更多地了解女性,看看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看待女性的。
《简明实用汉字学》中说:“汉字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汉字大多是由象形、会意组成的,从汉字的造字结构上我们可以得知汉字是由男性创造的,也从中看出了汉字中关于女性的地位,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时代烙印。
大家都知道历史的发展是先从母系社会开始的,那时的男人对女人是顶礼膜拜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母权社会的失落、父权社会的来临,男人造出的字不知何故对女性充满了歧视。甲骨文“女”字像面朝左跪着的一个人,上身直立,两臂交叉放于胸前。小篆“女”字像一个人屈膝敛衽为拜。这个象形字惟妙惟肖地说明,中国妇女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处于被压迫和被统治的地位。在古代,“女”字和“奴”字,不但声音一样,而且意义也相同,本来是一个字,只是有时多加了一只手(指奴字中的“又”),牵着女而已。当时未出嫁的女儿叫“子”,出嫁后才叫“女”或“奴”。男子,就其妇而言,称“夫”;就其子而言,称大。观“夫”的形象“大”,舒展自得,与“女”(屈膝敛衽为拜之形)形成鲜明的对照;而大之义亦正与女卑小柔弱之义相对。很明显看出男性的社会主导地位和女性低下卑贱的社会地位。
许多贬义词在汉字里都用“女”作偏旁,这正应了女人是祸水的俗语。
如两个女人是“奻”(读“暖”),意指争吵,争风吃醋。《易经》上就说过:“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意为,两个女人凑到一块儿,必定要勾心斗角。那三个女人就了不得了,是“姦”,意指自私邪僻,《说文》中说“姦,私也,从三女,表示“奸淫”。在民间更有俗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见女人在一起就是斗嘴搬弄是非。“威”是从左、右、上三方把“女”围住,再在“女”的头上放一根随时会掉下来的棍棒;或者说“人”拿“戈”把“女”圈住,可见女人处境之悲惨。还有许多汉字,也都表现出了深刻的性别歧视。例如,“妒”的意思是妒妇,今所谓的醋坛子;“佞”的意思是谄谀,今所谓的长舌妇;“妨”的意思是危害,“妄”的意思是虚妄悖乱。“嫌”指猜忌,“婪”指贪得无厌。“娆”本指苛刻,“姗”则指诽谤。今天的“娘”字,原来却是烦挠的意思。更让人不解的是,表示男性道德败坏的“嫖、奸”字也嫁祸于女性,这真是女性的悲哀。
传说造字的老先生名叫仓颉,不知这位仁兄活着的时候是否身边都是野蛮女友,否则造出的字怎会对女性表现出如此的仇视。极尽所能地往女性身上抹黑,以显示男人的清白高贵与无辜。这也就难怪历代祸国殃民的昏君,都把责任一概推到女人身上。周幽王为了自己找乐烽火戏诸侯丢了国家,男人们却把帐记在女人褒姒头上;唐玄宗不惮伦理巧取杨玉环以致荒废朝政,弄得狼烟四起、落荒而逃,男人们却认为罪在杨贵妃,一根绳就结束了美人的宿命。
封建社会要求女子“三从四德”,于是就有表顺从的字,如:“如、媛、娓”等。徐锴曰:“女子从父之教,从夫之命,故从口会意。”可见,在男权统治者眼中,“顺从”才是女子最大的德性。从“安”的字形看,就是一个女子专心呆在家里。女人在家则万事皆“安”,否则将不得安宁,也就有了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独守空闺的贞节烈女了。什么是“委身于人”?就是女子向男人献出其贞操。而“委”字本义是“女”弯腰割“禾”,引伸为屈从随顺、委曲求全。女人爱美女人知美,但女人为谁而美,古语说“女为悦己者容”。这从汉字中也可看出对女子容仪的要求,“妩媚、婵娟、婀娜、娇嫩、娉婷”等赞美女子容貌、姿态的就是此类汉字。另外,无女不成愉悦,无女不欢,也在汉字中有所表现:诸如“娱、娭、娾”等。最能反映男人霸气与女人弱小的莫过于“妥”字了,女字上面是一只大大的手(爪),这只手就是男人(父亲、丈夫甚至兄弟)的手,是一种男性意识强有力表现,其思旨在女人应当听凭男人摆布,“女人听话”才能让夫妻关系“妥”,才能让家庭“妥”(和睦),才能让政权“妥”(安稳)。否则,女人干政必将误国。
好在现代社会,女人都顶半边天了,在许多家庭女人也翻身让男人成了“妻管炎”,而更多的新女性也在“野蛮女友”的道路上昂首阔步。或许这就是了种轮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