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茫茫人海中】茫茫人海里,我们用科技帮你更快找到TA

“识脸寻人”11月上线。一周之内,我们已经帮你全家团聚了。

科技,如何让寻人更高效?以下是头条寻人项目负责人曾华口述。

1

11月22日上午,我收到了一封手写的信,来自一位刚刚找回走失儿子的父亲。

这位父亲姓张,是湖北潜江人。今年8月,他和妻子带着29岁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儿子来北京疗养。10月27日晚上,趁家人不注意,儿子穿着单衣单裤和一双塑料拖鞋跑出去,再没有回来。家人们几乎翻遍了东城区的大小胡同,一无所获。11月21日清晨,张先生偶然看到了头条寻人小程序上的“识脸寻人”功能,他上传图片,3秒钟后,在返回的信息列表里看到了儿子被救助的信息。

在回乡的火车上,他给我们手写了这封感谢信。后来,还专门发来微信说,希望我们把“人脸比对”寻亲这样的新生事物传播出去,帮助更多失踪人员在最短时间回归家庭。因为亲人失散对一个家庭来说,每时每刻都是痛苦,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头条寻人项目做了快三年,帮助了近八千个家庭团圆。这近三年时间里,我们收到过各种各样写着“大爱无疆”或是“爱心典范”字样的奖杯和锦旗。这一次,稍微有点不一样。这位父亲用最传统的纸笔,感谢最先进的科技。

(张先生为头条寻人手写的感谢信)

张先生口中这个“最先进的科技”,是11月17日头条寻人上线的AI技术“识脸寻人”。过去的一周,通过它,湖北潜江的张先生找回了患病走失的儿子;重庆沙坪坝的徐女士和安徽阜阳的于女士分别找回了她们走失的父亲;辽宁鞍山的李大爷和走失三个月的儿子团聚……

有一部分走失者,或者患有精神分裂,或者患有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面对救助,他们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最终只能被标记为寻人启事上的一个个无名氏。“识脸寻人”上线后,只要有走失者的照片,经过字节跳动AI Lab的面部识别技术比对,就有可能和已有的走失人员数据库匹配,帮助他们回家。

张先生说,既然人不会表达,那就让照片“说话”。

是的,这也是我们的初衷。

2

一直以来,头条寻人是一个桥梁,把寻人信息和寻亲信息连接起来,试图弥合走失者、家属、救助站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我们一直在摸索,如何提高寻人的效率。

我们接触到的很多案例,失去亲人的他们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竭尽心力打捞哪怕一点点关于生活的希望。

2017年7月,湖北孝感的张先生,翻遍头条寻人发布的几千条信息,终于在2017年7月24日荆州救助站在头条发布的寻亲信息中,看到了关于弟弟的那条。

也是在同一年,江西宜春的杨先生,用5个月的时间,翻遍了头条寻人项目启动以来发布的上万条信息,才翻到了关于自己儿子的那条。

有没有可能利用技术,提高信息匹配的效率,让大海捞针成为可能?

我们想过,上线一个搜索功能,通过姓名等关键词,就能找到相关信息。但是,根据我们多年的寻人经验,大部分走失者,都说不出自己的名字,或者提供的信息有误,关键词匹配可能并不高效。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照片去识别?

早在2016年,我们已经成立了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开展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目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另一方面,我们做了快三年寻人,和民政部及其下属的1976个救助管理机构对接,整理发布了约4.5万条受助人员寻亲信息,同时也和公安部及各地警方、医疗机构、新闻媒体、志愿者组织等合作发布了约2.5万条寻人信息,这些,组成了庞大的走失人员数据库。

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基础,“识脸寻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3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11月17日,头条寻人小程序上线了。

在“识脸寻人”入口,用户只要上传照片,选定最终想进行面部识别的一个人脸,人脸图像就会被送入系统进行比对,基于AI Lab的图像算法,系统将返回最像的多个照片结果,后台再根据返回的照片结果匹配到对应的寻人/寻亲文章,将图文列表反馈给用户甄别。

(上传图片后,“识脸寻人”系统会反馈多个结果供用户进一步确认)

我们辨别一个人,依靠感觉,对方的气质、衣着和发型等外在因素都会成为判断标准;AI不同,它对大量的人脸进行了建模、分析和深度学习,能准确抓住五官特征,进行面部识别。

技术同学告诉我,面部识别模型已经经历了大量跨年龄数据的训练,可以提取与年龄无关的脸部特征。这意味着,如果一个走失者近期被救助站救助并在头条寻人发布相关信息,家属上传TA多年前的照片,也有较高的几率被准确匹配。

刚刚过去的一个礼拜,通过这种全新的技术,我们帮助了四个家庭团圆。这让我们团队一直处在非常亢奋的状态。

前几天,我们开会总结时发现,原来湖北潜江张先生通过我们发布的寻人信息和救助站关于他儿子的寻亲信息,是我们团队同一个人发布的。但因为张先生的儿子跟救助人员报错了名字,加上我们每天要处理大量信息,未能及时把这两条信息匹配。反思之余,我们在想,或许我们已有的寻人信息和寻亲信息,本身就是可以匹配的?

有人提议,将我们目前还没找到亲人的1.7万条寻人信息(2.5万条寻人信息中,近八千条已经找到)和已有的4.5万条寻亲信息匹配一遍,会不会有惊喜?

我们都知道,这是庞大的工作量——两个万级的人脸数据库匹配, 将会返回很多信息,而这些信息还需要运营人员人工确认后反馈给家属,再逐个沟通、确认。

大家一致认为,这件事一定要做,并且要立刻做。这1.7万条寻人信息背后,是1.7万个正在等待团圆的家庭,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还在城市里奔走,寻找哪怕一点点希望。我们当即决定,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这项工作。这个结果,我很期待。

很快,我们还将在运营后台接入面部识别系统,用户每次上传寻人消息,都会先自动上传图片执行一次匹配;我们也会和更多救助站系统打通,随时收集受助人员信息,和已有数据库比对,帮助走失者更快回家。

4

我的同事徐一龙在一次演讲中说:“科技,是头条寻人能够成功的助推器;而善意,是头条寻人能够成功的底色。”

这几年,我们见证了科技+善意,迸发出的能量。

刚起步时,我们借助地理位置精准推送技术,按照走失者失踪地定位,将寻人启事精准推送到附近今日头条用户的手机中,让走失者被更多人看到。很难想象,我们只用60秒,就找到了北京朝阳离家出走的15岁女孩;在外漂泊57年的老人,也在我们的帮助下回家。

(头条寻人以地理位置精准推送为原理)

今年,我们上线了抖音寻人。依托字节跳动的AI生成技术,不到10秒钟,一条图文版的寻人/寻亲信息就可以转化为抖音寻人视频,推送到规模庞大的抖音用户面前。在第一个成功案例中,这位幼儿园老师刚刚刷完抖音给寻人视频点了赞,转头就看到了视频里走失的老太太。

现在,“识脸寻人”通过面部识别技术,只要3秒,就能把走失者的信息推送到家属面前。如果没有这个功能,湖北的张先生和妻子,现在还可能在北京的寒夜里徘徊。

我知道,未来,AI+寻人,还会有更多可能性。科技+善意,也将迸发更大的能量。我很期待。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