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这两首爱情诗,仔细读的话会流泪。。
读这两首诗要注意两点。
其一,南宋大诗人陆游20左右岁时与唐婉结婚,两人郎才女貌,珠联璧合,感情甚笃。由于唐婉未育,陆游母亲从中作梗,命令陆游休妻再娶。陆游虽百般不舍,却也不得不从命。唐婉不久郁郁而终,此事让陆游一生不能释怀。其二,这两首写于陆游80余岁时,距离与唐婉相遇已经将近六十年。皓首老翁仍然心怀旧情,这份感情足以动人心魄。
今天,王和尚推荐陆游的两首绝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情,流传千年,依然让人感动。
△王和尚解诗:陆游的痴情,细读落泪
01.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陆游此人非常坚韧,和唐婉的感情已经过了将近60年了,还念念不忘。这种深情和坚持最能打动人。顾随先生说陆游的诗很真,热烈爽直,虽然手法看似不高明,但是一腔血泼出来就能动人。我常形容陆游是一个“摇滚老炮”,够硬,够直接,也够深情,够坚韧。
这首诗即是如此。
“路近城南已怕行”起句非常动人,妙在“近,已怕”几个字。作者夜晚做梦,梦中不由自主地又走到了沈园。沈园是两人当初邂逅之地。过了许多年,作者仍然不敢去沈园,怕惹起伤心事。即便梦中,快要走到时,心里也觉得惴惴不安,不敢前行。这一句写得真是深情且充满惭愧。
“沈家园里更伤情”二句非常直白,唯有“更”字值得留意。因为沈园对他而言有甜蜜的初遇,更有别后的伤心。著名的《钗头凤》词就是陆游跟唐婉离婚后,题在沈园墙壁的。这首诗的首联,以递进手法直抒胸臆,写出自己的伤感。
△王和尚解诗:陆游钗头凤
二联是写景之句,“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作者在梦中重游沈园,看到梅花灼灼,闻到幽香缕缕,寺桥边的垂柳丝丝下垂,在春波上摇曳。
这句诗的妙处有两种含义,其一,“变与不变”的对比。梅花仍在,春水犹生,此是“不变”;佳人不在,此心寥寥,这是“变”。王和尚说过:写诗,特别是写有关时光、情事、历史之类的诗,一定要抓住“变与不变”,如此对比,自然意深味永。
其二,陆游最喜欢梅花,陆游写梅花诗非常多。比如“老来爱酒剩狂颠,况复梅花到眼边”,“老厌纷纷渐鲜欢,爱花聊复客江干”,“移灯看影怜渠瘦,掩户留香笑我痴”,“梅花有情应记得,可惜如今白发生”,“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等等。作者为何选梅花意象?梅花象征孤傲、冷冽、坚贞和纯洁。
因此诗中的“梅花”有自比之意,也有寄托自己感情之意。而“柳”多寄托情丝,特别是离别之情,柳丝摇曳,柔弱无骨,岂不似记忆中唐婉的柔情依然缠绵不绝?特别是着以“春水生”,春水涨满,濒于溢出,这也暗示陆游对唐婉的思念愈久弥新,且渐渐有不可抑制之意。
△王和尚解诗:陆游与唐婉相遇
再看首句的“已怕行”作者本已怕行,为何却执拗地非要去沈园不可呢?
王和尚以为,这其中有两层含义。其一,这是理智与感性的的斗争,是一种“矛盾冲突”。理性上而言,在梦中他也知道,再去沈园也不能挽回什么,但是感觉却不听使唤,虽然“怕”而仍然要去。这就从“矛盾”中,衬托出他对唐婉是何等难以忘怀,对唐婉的思念又是何等深重。
王和尚认为,写情固然要真挚热烈,但一笔直下却难动人,往往是矛盾纠结的感情最能打动人。陆游如此写,就使得诗有波澜,有曲折回旋之深味。
其二,这就体现陆游的性格了。陆游这个人很有韧性的,痴情并且倔强。韧性在于,他终此一生都对理想念念不忘。比如他的“示儿诗”,就非常准确地反映出他的性格,“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和尚解诗:陆游的坚韧与倔强
陆游因痴情而坚韧,更因倔强而充满韧性。顾随先生说陆游算不得“伟大诗人”,但贵在真诚,贵在真实,也贵在到死气不衰。比如这首即是如此,虽然明明“怕行”,虽然即便梦游到沈园会“更伤情”,但是他依然倔强地再去看,再去凭吊毫无结果的感情。
这就是陆游诗中的“力”,担荷的力量,任伤痛肆虐的倔强。王和尚之所以说陆游之诗够硬,就是如此。
02.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再来看一首,这首诗顾随先生认为,比上首诗好,诸位怎么看?
△王和尚解诗:陆游爱情的悲剧
这首诗的表意比上一首诗更加直接。顾随先生说得好,“此即放翁了不起处,虽无奇情壮采而真”。确实如此,陆游写诗特点是爽直,他写诗秉持胸中一腔热血,倾吐而出,看似粗糙而实真诚,看似直白而实热烈。
顾随先生为何称赞这首诗的第二句“只见梅花不见人”?王和尚以为,以梅花遍地的萧索来衬托内心巨大的空虚。满眼都是梅花,或灼灼开放,或离披纷飞,真有点“风飘万点正愁人”,“飞红万点愁如海”的感觉。偏偏此时,那个人却早已不在,这种巨大的落差和空虚之感,细读真如重锤击胸。
若是细细推敲,首联也有可品之处。“又逢春”,又是一年春天到来。陆游此时已经八十余岁,度过了多少个春天,或许每当逢春落梅之时,他就会想到唐婉吧。所以“又逢春”其实也蕴含着巨大的悲痛和力量。
△王和尚解诗:人越老越易伤情
而逢春之时,却“只见梅花不见人”,梅花如昔,梅花又是或开或落,但又是一年白白过去。所以“只见梅花不见人”,作者似乎已经不再去寻找了,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内心巨大的悲哀。
并且这句诗要和陆游60余岁时所写的《沈园二首》对看的话,则更有趣味。
在《沈园二首·其二》中有句“沈园柳老不吹绵”,43年(作沈园诗时)已经过去了,柳树都已经苍老,没有多少生命力了,连柳絮都不多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经过将近20年,梅花还如昔日般充满活力么?恐怕未必,所以陆游眼中的“梅花”或许也像“老柳”一般,也渐渐苍老以至于枯槁了吧。所以“只见梅花不见人”,面对苍老羸弱的梅花,作者感叹“不见人”,不更让人伤感么?
这首诗的二联“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写今昔对比。埋藏在地下的唐婉,恐怕早已化为朽土了,他曾经在墙壁上题写的《钗头凤》词,此刻也已经墨痕斑驳,被尘土覆盖淹没了。
△王和尚解诗:美女落泪
细读二联却有对比之意,虽然唐婉已经化为朽土,不可找寻,而墙壁上曾经留下的诗句虽斑驳却留有痕迹,如此物是人非的伤感,自然也如利刃一般让人刺痛了。
陆游在《沈园》中也有诗句说“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此句说的是陆游,他自叹说“我也行将就木了,但来到沈园,想起以前和唐婉的点滴,仍忍不住泫然而泣”。此联和“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同一机杼,侧重点却各有不同,前句写唐婉,后句写自己。
时间如滔滔洪流不觉间催人老去,而真情是抵挡时间无情磨蚀的唯一利器。
这两首诗若非是陆游晚年所写的诗,就会失去许多动人的力量。正是陆游如此坚持,如此深情,才使得这两首诗读来动人心魄,这是时间的重量,也是真情的重量。
△王和尚解诗:解读古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