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固然造句】【语文教师】林砺儒:语文教师是经师,也是人师

原创:林隆如木卓语言

林留瑜(1889-1977),原名林祖直,广东新人,著名教育家。

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中山大学教授、广州师范学校校长、广东省立教育学院院长、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教授等职;建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著有《文化教育学》《伦理学要领》《教育哲学》《教育危言》等,著作辑为《林砺儒文集》。

语文教师是经师,也是人师

文/林砺儒

语文课在中学、小学是富有实践性的学科,它是知识,而同时又是技能。学习的时候要耳、目、口、手并用。换言之,要通过知行合一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是在缔造基础,要练好基本功,而不是纯粹求知。中、小学语文课就凭这点而与大学的中文系显然不同。

大学生应该是在阅读写作都有了成熟的根基之上进行学习。他们着重于科学的分析,学习系统的理论,做一番探本求源的功夫,以阐明其所以然。而中、小学生正在做阅读写作——运用祖国语文——的基本功夫。 从理解的角度看,是基础知识;从运用的角度看,是基本技能,或者说是基本训练。 两码事实在是一码事。基础知识大抵分属于文字学、语言学、语法、修辞、文章分析、逻辑规律等范围,这些都是作为培养阅读、写作、说话的能力所必需的东西来学习,所以叫做基础知识或基本训练,而不是纯理论的系统的探讨。

当然, 做教师的,尤其是中学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这些科学知识,但他们指导中、小学生学习的就绝不能一样。若不明确认识这点区别,而过分热衷地把教师所该掌握的系统知识一股脑儿教给中学生,那就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学习如何遣辞,如何造句,固然要掌握语文规律,也还要自己心地明白,思路清楚,能考虑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所以《文心雕龙》开首就说:“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形式与内容是分不开的。不可以言之无文,也不可以言之无物。高谈阔论,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固然要不得;而只分析形式,不理会思想内容,也不成其为语文教学。往时有一段讽刺塾师的笑话,塾师只给学生作逐字解释之后,让学生串讲“子曰:学而时习之”一句,学生就照样说:“孔夫子、说话、念书、虚字、时时刻刻、念书、虚字”。假如只管解释字句,而不问思想内容,就会闹同样的笑话。

阅读教学和写作、说话教学也不可以截然割裂开来。学习写作、说话,是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阅读正是追踪地体会作者如何表达他的思想感情。教写作必须教学生写出他自己心里所要说的话,而教阅读是教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说出心里要说的话。一是自己立言,一是体会别人立言,都是知行合一的功夫,其间就不该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胸中若没有积理,就不能写作,也不能阅读。

教阅读是指点学生在阅读中积理——接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如何表达的方法。教写作是指点学生把自己心里所存在的好好地整理一番,而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经过写作之后,他们心里所存在的东西将更加明晰有条理,所以写作、说话也是一番积理的功夫。当然,教师本人应该是一个积理的老手,倘若自己肚里空空如也,便无法教人。教阅读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加意指点他们学习所欠缺的东西。教写作时,也要考虑学生平时的阅读能力,而力求在教学中把他们从现有的水平上提高一步。这样做,才配叫做有的放矢的教学。

每课的教学目的,不能千篇一律,要因教材的性质而异,也要因学生的水平而有所不同。目的是要求学生从这一课学到些什么。哪些该要,哪些可以不要,就该有个选择。不能不分大小、轻重缓急,而要从教材中选出最宝贵的东西教给学生。记事文、抒情文、议论文各有其宝。具体到每一篇课文也各有其宝,有的宝在文辞章句,有的宝在思想内容;教学当然要随宝之不同而各异其重点。

另一方面,也不该逢宝必取,而必须考虑学生的能力和需要,让他们学习其所能理解而又确实需要的东西。如果是学生力所未逮或还不需要的东西,哪怕是宝,也只好暂缓。教学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好处,正是要弥补他们之所短。如学生常患思路不清,作文层次不分明,那么,讲读时就要特别指导他们学习范文的思路如何进行,文章里的逻辑性何在。如学生常患遣词造句欠妥当,在教学时就该多加这方面的指点。

备课计划是根据每课的教学目的作出来的。教学目的既定,便可知道备课该如何下手。教学目的是备课的方向,也是备课的范围。备课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准备工作,在《学记》里把这步功夫叫做“预”,因为是事前预定的。既然是预定的,就未必百分之百全用得上。在教学进行中,随着情况的发展,会要有所变更,有一些准备好了的东西要放弃,又有些未准备到的要临时补上,这就要依靠教师的灵感和机智。百分之百依照预拟的教案是行不通的。教案虽然很有用,这步功夫是要做的,但教师绝不可让自己制定的教案成为自缚的蚕茧。

为什么教学方案不能百分之百照预定进行呢?因为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就不能全凭教师来预制。好的教案只能设想学生将会有什么反应,但未必全估计得对。教学是相长的,课堂上学生能做的工作,应尽量让学生去做,而教师只给以必要的提携与指点,所以说“学教半”。

在教学中,老师固然起着主导作用,但学生也不是全被动的,更不是默默的旁观者。学生是来学习的,不是观众,静听教师演唱。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劳动,学习语文更该如是。教学之中应含有练习,让学生运用他们所已知的既能的,来理解其所未知,学会其所未能,这才是有生长性的学习。学生能做的,都不该由教师包办,侵占了学生动脑筋的机会是不应该的。遇着必须教师指点之处,就要郑重地讲明白,讲透,而且针对着学生的弱点,促进他熟读深思,体会课文的佳处,以补救自己的缺陷。这才是有的放矢的教学。

命题是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开端,这一着若有错误,将难免输掉全局。上面谈过,写作是教学生写出他们心里要说的话,把他们自己的经验整理一番,作有条理的表达,从而发展他们胸中的积理。那么,命题必须能启发学生心中所要说、所能说的话。倘若命题跟学生的经验相距十万八千里,毫不相干,那只能逼着学生说假话或作无病的呻吟。教师若不知道给命题以足够的重视,那就谈不上教学。

批改是要把学生从现有的水平提高一步,而不是教师表演手法。“批”和“改”应有所区别。批是指出学生的缺点,改是纠正。有些缺点,估计学生自己可能改正的,就该让学生自己改,经过他自己动手,收益就大,教师只给批明,可不必改。有些必须由教师改的,改了之后,必须给学生讲明所以然,让他好好地体会。一句话,批改也应是有的放矢。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归根结底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学识修养。语文是基础学科,就是说它无所不包,用得到的知识甚广,教师必须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语文是人生中无所不在的现象,要教好语文就须对于人生有丰富而深入的体验,尤其对儿童、青年有透彻的了解。用一句古老话说,语文教师是经师,也是人师。

本文原载于《文汇报》1962年4月12日。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