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支离破碎造句】为学生学习搭好“脚手架”

每次听课,在和教师面谈的时间里,我都会经常问。“这次课学生的‘增长点’在哪里?”“事实上,这个‘增长点’是实际的学习过程。

字词教学,有多少学生真的能够掌握音、形、义?初读课文,有多少学生真的能够读得正确流畅?理解句子,有多少学生真的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杜威曾说:“教学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还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

汉字寻根,搭建识字教学的“脚手架”。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出发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组合体,因此教师每教一个字,都要让学生牢牢掌握这个字的音、形、义。而会读、会写,记住字形结构,这是识字最基本的环节;会组词、会理解,这是识字教学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理解和积累的目的就是运用,会用这个字词说话造句,这是识字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如此教学,生字就会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记”。

例如二年级的《识字7》“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根据小鸟图及“鸟”字不断演变,了解“鸟”字的前世今生,将图与字联系起来思考,知道了为什么现在“鸟”会这么写,然后理解字意,组词说话积累,最后指导学生书写“鸟”字。书写“鸟”的笔画是难点,所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结合小鸟图案,让学生记住第三笔“点”不能忘记,小鸟的尾巴往上翘,因此在写第四笔竖折钩时要与上面的第二笔横折钩呈阶梯状,不能并行,这样一个字就写得端正好看了。

理解追问,搭建阅读感悟的“脚手架”。真正有效的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理解的过程。理解是一种表现,以创造性的方式运用所知道的知识,灵活思考、积极行动,去扩大、综合、运用、表达、解决问题。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感悟、学会表达。

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五自然段:“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这里是写“神奇”柳树的外形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理解。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对高原大柳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哪些词语中能感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哪个词语让你形象地感觉到这株柳树在与恶劣的环境相抗争?

再如《一路花香》,教师讲读课文时不能支离破碎,要从整体上把握,问题设计要统领全文,具有层次感。有裂缝的水罐为什么感到惭愧?说明了什么?挑水工明明知道有一只破损的水罐,为什么还要坚持用它挑水?又说明了什么?追问,才有深度。学生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再问学生有什么话想对挑水工说,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学生说的也不会那么浅,会有一定深度。教师在表达寓意时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感悟。如果上述两个问题引导得法,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寓意就不难领悟了。

读写结合,搭建语言表达的“脚手架”。读是积累吸收,写是理解表达,读写结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捕捉教材中的练笔契机,为学生创设练笔情境,创设语言转换的机会,让读写结合和谐共生、相互交融,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随文练笔不能成为“光明的尾巴”,教师要根据年段和文本表达特点找准训练点,找准语言发展的生长点。例如随阅读教学,适时抓住说点,进行口语交际;随文本解读,捕捉写点,进行片段训练;根据课文结构和内容,寻找写点,学习其写作方法,进行仿写训练;抓住教材的“空白”,让学生补充写;欣赏古诗,让学生改写;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想象写等。

教师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好学习语文的“脚手架”,就是在原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机会跳跃,获得新的“生长点”,最终能有所创新、有所成长、有所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0年01月15日第4版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