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歌咏黄河的句子】《黄河晋陕峡谷八百里》:对黄河的一往情深

《黄河晋陕峡谷八百里》(部分)。范子爵

本报记者杨璐亚

黄河是无数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激昂着中华儿女的心;“我们在河边上住了几百代,我们对黄河有着最深的乡土爱,我们知道河边上有多少村庄,多少山崖……”《我们歌唱黄河》吟出了诗人对黄河的爱。而由陕西国画院原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桦所作的《黄河晋陕峡谷八百里》巨幅长卷则是他用心血绘就的诚意之作。

《黄河晋陕峡谷八百里》内容涉及沿黄观光路沿线的20多个景点,反映了陕西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这一巨幅长卷展现了黄河的风光与风土人情。范桦以接近现实场景的描绘,引领观者在画作中获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黄河之景仿佛跃于眼前。

《黄河晋陕峡谷八百里》作品以长安画派的艺术表现手法,诠释了陕西文化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将浓重的矿物色与淋漓的水墨色融合,在质朴粗犷的物象之中,反映出作者对黄河的一往情深。画卷不仅呈现了一个清澈透亮的空间,同时也营造出层叠递进的想象通道,以平面带领观看者抵达心灵的三维空间。

如今,这幅作品被挂于西安北站的候车大厅内,成为南来北往的乘客眼中的风景。你看,那奔腾的黄河纵横驰骋,一泻千里;你看,那河两岸的黄土高原浑厚凝重,仿佛一个质朴却倔强的西北汉子;你看,那峡谷错落有致,灵动得让人心醉……娴熟的运笔,流畅的线条,千变万化的笔墨,跌宕起伏的画面,吸引着乘客的目光,也让宽敞明亮、时尚便捷的候车大厅里多了一丝古典的韵味。

“《黄河晋陕峡谷八百里》这幅作品的创作来自我参加的沿黄丹青八百里沿黄观光路大型采风活动。”范桦介绍。2017年9月9日,借由陕西日报社和陕西国画院共同组织的沿黄丹青八百里沿黄观光路大型采风活动的东风,范桦开启了一次深度的黄河之旅。

沿黄观光路全长828.5公里,不仅自然风光绮丽,更是一条艺术人文之路,涵盖了仰韶文化、炎黄文化、周秦汉唐文化、黄土地文化等诸多文化形态,拥有彩陶、壁画、石雕、木雕、碑刻、剪纸、民居等多种文化遗存。华山、黄河更是在中华文化谱系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发祥地。对于艺术采风创作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能激发当代国画创作的主题与灵感,更能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精神。

谈起沿黄丹青八百里沿黄观光路大型采风活动,范桦说:“那真是一县一景观,一地一人文。越往北走,天与地的颜色也愈发不同,地形地貌的变化也愈发触动人的灵感。”这次采风活动不仅让范桦感悟了黄河沿线的风光,对于他的创作更是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素材,创作出了大量呈现黄河之美、沿黄公路之美的佳作。

范桦对黄河可谓爱得深沉。1981年,为了一睹黄河的风采,范桦从山西省的介休市出发,跋山涉水,直到脚上穿的皮鞋的鞋面和鞋底子已经完全裂开,只能用草绳绑着脚上的鞋继续走,最后终于走到了壶口,见到了黄河。范桦说:“我说这一段经历,就是想表达我对黄河的敬仰之情。今天,我们更要用心来感受黄河的内涵所在。”

范桦生于辋川,唐朝大诗人王维曾在这里筑宅赋诗、作画吟咏。幼年的范桦常在山林中听风鸣鸟啼,观明月清风,或徜徉在王维竹里馆前,与先贤大师进行无言的交流,绘画的梦想就在这如画的生长环境中生根于幼年的范桦心中。

范桦20世纪80年代在西安美术学院学习山水画专业,美院的教育,专业的培训以及导师们的精心培育,让他逐渐拥有了理性表达的能力。得益于专业知识的积累,他开始分辨或研判未来的发展思路,并最终将传统国画创作作为自己重点治学的对象。“因为人所共知,国画隐伏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和文化,更是一个国度的灵魂与性格。”范桦在《追梦》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他播种灌溉着自己的梦想。运用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最终使自然风光之美跃于纸上。他的画渗透着传统功力,与新潮派拉开距离,同时也不停地开拓新意念、新意境和新的笔墨语言。他继承了长安画派老一辈画家的平民意识,又有着王维的诗性思维,追求新的气象和笔墨形态,给人以清远安静的意象。范桦笔下体现更多的是一种现代形式的美感与辋川心境诗意的氛围,在他酣畅淋漓的泼墨运用中,蕴涵着特有的生命柔情。

对于范桦来说,中国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教诲、黄土高原的震撼感动,始终是他坚守的方向,也是他创作的遵循,让我们期待他的更多佳作。

【来源:陕西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