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付出与收获】高三主题班会:付出与收获——挫折系列主题班会设计

——挫折系列主题类设计支付与收获

[活动背景]

进入高三的学生虽然觉得成绩进入了“高原期”,努力了,但成绩提高不明显或下降,与收获不成比例,情绪颓废,努力无用,缺乏继续坚持的信心。

【活动理念】

“激励理论”学者寇菲(Cofer)从心理学实证角度研究指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90%以上的人会选择以下五种反应: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正面思考者比率低于10%。负面思考的人,在逆境中容易感到“无助”,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况,因此形成负面的信仰。他们认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是坏的后果。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事件的理性判断,从而做出负面决策。

积极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个人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相信事件的好结果更有可能发生,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解释风格。认知疗法的基础理论来自信息加工理论模式,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影响和决定人们的行为和感情。

正面思考是结合认知疗法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通过调整认知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关注事物的正面,积极应对。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其他(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韦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划分成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让学生学会从正面角度思考问题,聚焦事情的解决,减少消极情绪。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进行正面积极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显得很重要。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2.学会正面思考,遇到困难挫折时能用正面思考的导向解决问题。

【活动对象】

高三学生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 穿针引线

1.说明游戏规则:

①每组派两位同学参加。

②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

③要求:开始前两个人都必须将手放下,时间到时拿针的同学必须放手。

④其他同学监督,用数“5、4、3、2、1停”来帮助计时。

2.寻找游戏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请参加游戏的同学谈谈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会怎样做?也请同组的其他同学发表看法。

一个简单的穿针引线同学们就分析了这么多“为什么”,同学们通过分析原因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应该说,在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成功与失败,也免不了要找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或获得成功的最佳方案。

二、展开阶段:案例分析

1.案例:

考试后,班上的两位同学在教室里坐在一起,闲聊起来:

甲:唉!这书真读得苦啊!

乙:喂,这次考试考得怎样?

甲:唉,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

乙: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

甲:是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成了“流星”, 唉! 看来我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啊,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羡慕你啊,考得那么好!

乙:我?我就是运气好一点,成绩和过山车一样,付出不重要,就看运气好不好,下次不知道会滑到哪呢……

甲、乙:唉……

2.讨论:这个案例中,你觉得甲和乙面临着什么问题?

3.总结: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找原因,有些人总是寻找失败的原因作为自己再次失败的借口,一蹶不振;有些人因为找到合理原因而明确了努力方向,从失败走向成功。

可能我们不少同学能产生情感共鸣,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成绩很难提升,付出得不到回报,那现在我们就客观来回顾一下,进入高三后我们为学习付出了什么,期待有什么收获,而现实结果又如何?

三、深入阶段:付出vs收获

1.自我澄清--付出vs收获清单

付出 预期收获 实际收获

(1)如果满分10分,给自己的付出进行分值评估

(2)对比自己的预期收获与实际收获,对结果进行评价

(3)写下完成“付出vs收获清单”后自己的心情

活动目的:付出很多时候是一种主观体验,而学生对收获的期待很多时候会上浮超出预期,缺乏稳定的标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付出,客观对比预期收获和实际收获,有助于学生自我澄清,更客观面对问题。

2. 组内分享:

(1)小组成员相互展示分享各自的付出与收获清单

(2)请仔细看一下同组成员的“付出vs收获清单”,与自己的进行对比

(3)写下看完同组成员清单后的心情

活动目的:通过与他人对比,帮助学生更客观看待付出与收获。

3. 班内分享:

全班分享2-3人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