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论坛网络
作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黄恒学。
安定中救阵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工作总组织,对做好我国经济工作,提高治国理政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重要要求。我们要按照会议要求,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扎扎实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稳中求进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对于科学推行市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避免了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的困境。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提出,并指出了稳中求进的内涵:“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此后历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稳中求进总基调加以强调,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拓展稳中求进的政策内容。随着稳中求进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深化,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升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地位,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以及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2022年2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稳定经济大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设定了政策方向。总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发展至今,其理论内涵和政策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在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程度加深,但逆全球化阻碍依然存在,大国之间矛盾层出不穷,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导致国际供应链备受冲击,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在这种新的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而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地位也在显著提高,需要发挥和平发展大国的影响力。从国内形势看,近年来世界经济低迷的形势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我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变局与新局交汇的时期,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国内经济发展的方针和走向,为应对市场经济波动以及其导致的各领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必须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将经济的稳健运行放在突出地位,从而有效应对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各方面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对于经济领域而言,不仅要求经济运行的社会环境是稳定的,还要求经济运行本身的稳定。我国经济运行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国民福祉和社会安定,并且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影响到与中国经济交往密切的其他国家的发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稳字当头、稳健而行。此外,将稳定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求经济稳中有进地运行,是我国数十年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市场经济是波动发展的。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活动存在经济扩张、经济衰退、经济收缩以及经济复苏的循环波动周期,实践也证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周期大约为十年。为了克服市场经济本身的这种局限性,发展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采取了稳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避免经济过热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发展阶段,我国格外重视防止经济的剧烈起伏,追求以经济稳健为前提的高质量发展。保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切实把握稳字当头的总方针,稳中求进地推动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府职能、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都需要经济稳定
稳定是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政府履行维护稳定的职能,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社会心态等各方面。在经济层面上,我国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更好地抵御经济下行压力和内外部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在政治层面上,政治稳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必要条件,反之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政治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文化层面上,既要鼓励文化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同时也要保障最基本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的稳定,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从而不断推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定繁荣发展。在社会层面上,社会能否稳定有序地发展关系到人民幸福感和政府治理效能,因此必须在人民群众关心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各方面保障稳定的秩序。在社会心态层面上,人心稳定更是政府治理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坚决维护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政府是坚持以人民福祉为根本原则的政府,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我国长期坚持稳定优先,最直接的政策表现是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稳”工作方针,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与此相联系,2020年中央又提出“六保”的新任务,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稳”与“六保”相互促进,体现了我国政府兼顾底线思维和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保障这些事业的良好运转,政府维护全社会稳定尤其是维护经济稳健运行的职能得以有效发挥。
稳定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本身具有波动性,由此带来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些负面因素可能是长期的、中期的或短期的。但同时市场经济又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将不稳定因素加以稳定,对不确定因素提供预期,使供求和价格保持在相对平衡的范围内。因此,在市场经济的范畴内,稳定首先体现为市场经济自身的内在要求。从市场经济的特性来看,市场经济重在维护产权,鼓励平等,保护自由,强调自由选择、自愿交换、自由竞争、自愿合作,有效率地引导社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使得这种自由的市场机制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自主运行,我国数十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也对此提供了证明。
另一方面,当市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能力不足以克服不稳定性因素时,当市场秩序的紊乱和市场机制的反常不可避免时,就需要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加以规范和调节。当然政府的介入应该是辅助性的——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存在着政府管控过多问题,而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更加明确“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政府的职能转变为补充性地从健全市场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制度规范等方面维护市场经济对稳定性的要求。稳定作为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的共同内容,将政府与市场有效结合起来,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稳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