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我知道谁给你送雨伞了。事情来临时才知道谁对你是真心的。
生活里大多数人,会锦上添花,只有很少的人,愿意雪中送炭。作者:牛皮明明
01
1924年11月13日,民国最寻常的一天,北京下起大雪。
厚厚白雪,如巨大棉被,一个穿大棉衣,裹羊毛围巾的人,快步走到前门外杨梅竹斜街,他敲开一扇窄门。
这人是郁达夫,时任北京大学讲师,亦是名动全国的大作家。三天以前,他收到一封求救信,写信的人是一个年轻人,叫沈从文。他身无分文、正在落难,等着人去搭救他。
郁达夫将窄门打开,小屋不足10平方米,没有火炉,阴湿发霉。这个叫沈从文的年轻人只穿一件单衣,用被子裹着两条腿缩在墙角,用红肿的手握笔写作。
郁达夫赶紧走过去,解下自己的围巾,给沈从文披上。
一年前,沈从文只身带了几本书和七元六角钱,从湘西老家来到北京。租住在杨梅竹斜街,希望靠笔杆子闯出一片天下。他只有小学文凭,没有钱,每天吃半个馒头,几片咸菜,一个人跑到京师图书馆自学和写作。
可是一年过去了,稿子写了半麻袋,投稿了几百份,还是没发表半个字,也没拿过一分钱稿费。
北京的冬天,太冷了。沈从文买不起棉衣,也买不起食物,又冷又饿。走在街上看见“招兵委员”的旗子,他走过去,那人告诉他,在这里只要按手印,把自己卖了当兵,就能领到饭钱。他快饿昏了,等到按手印的时候,最后还是下不去手,转身走了。
回家后,沈从文给北京十几个文人写信求救,希望有人搭救一把,这是他最后的希望。如果没有得到搭救,他就准备把自己卖去当兵。
那么多收到信的文人,最后来的人只有郁达夫。
郁达夫赶到时,沈从文已经足足三天没吃任何东西。
他请沈从文去饭馆吃饭,点最好的菜,自己不怎么动筷子,又怕沈从文吃太狠,噎住自己。饭后,郁达夫掏出身上仅有的一张五元票子,付了一元七角,将剩余的三元三角,全部塞给沈从文,分别时,说了一句:
我看过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好好写下去!
这年沈从文22岁,这是他到北京后,第一次感到温暖。郁达夫走后,沈从文伏在桌上大哭。
是郁达夫的到来,一条围巾,一餐饭,三元三角钱的援助,一句“好好写下去”的鼓励,让他撑了下来,熬过最艰难,最落魄的人生低谷。
后来大家都知道,沈从文写出了不朽的《边城》,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1945年,郁达夫在苏门答腊岛被日军杀害,沈从文听到这个消息,伏案哭了良久。
三十年后,沈从文已是七十多岁的耄耋老人。经历岁月,他性情淡然、温和,不怒哀于色。但只要提起郁达夫,依然会掩饰不住伤心。70年代末,郁达夫的侄女郁风拜访他,沈从文仍热泪盈眶,念叨:
那情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拿出五块钱,同我出去吃了饭,找回来的钱都送给我了。那时候的五块钱啊!如果没有他的那次造访,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郁达夫一个小小的善举,改变的却是沈从文的一生。
这份情,像在暗夜送灯,雪中送炭,最温暖,也最真挚。那些大雪中为你披上围巾的人,真的能让人铭记一辈子。
人生如四季,总会遇寒冬。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在追梦途中,都有惊慌失措的时候,都有失魂落魄的时候,都有寸步难行的时候。这时,不经意的雪中送炭,足以改变落难者的一生。
02
2011年的贵州凯里,一家小广告公司的老板,正指着一个年轻人,骂道:
有才华能当饭吃吗,狗屎!
这个年轻人叫毕戆,他热爱电影,有抱负,也有才华。大学时,他开始拍短片,只要出手,就会拿奖。只是这些作品,从来没有得到商业市场认可。
大学毕业后,他写了个剧本,很想拍出来。但他没名气,没有人认识他,他拉不到投资,只能去上班。他只有大专学历,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到小广告公司上班。而他拍的东西,老板很不认可,骂他是“狗屎”,骂完还炒了他鱿鱼。
失业后,年轻人回到在凯里老家。凯里是贵州很小的一个城市,一个偏远的西部小城,一个距离理想越来越远的城市。为了生活,年轻人在城乡结合部,开了一家婚庆摄影公司。
可他不懂经营,开了一年,公司就倒闭了。创业惨败,梦想又走投无路,他绝望了,甚至想过放弃电影。身边的同学,给他推荐了一个工作,当爆破员。他试着说服自己:
安心找个工作,当个俗人吧。
2014年,毕戆准备结婚成家,要开始扛起一个男人的责任。谈理想,谈未来,像是对自己的羞辱。饭都吃不饱,光有理想有什么用?
这年,他26岁,考了爆破证,准备做个爆破员。他甚至放弃了电影,放弃了梦想,选择一眼望到头,泯然与众、自我放逐的人生。
这时,一个叫丁建国的人,突然得知毕赣要去当爆破员,着急了,立即从太原飞到贵阳,然后坐车到凯里,辗转走了2000多公里,找到毕戆的母亲,跟她说:
不要让孩子放弃理想。他总会做出自己的事业,成为中国最好的导演。让他拍电影吧,我愿意自掏腰包。
他是毕戆大学时的老师,丁建国给毕戆资助了十来万元。丁建国一生清贫,十万元是他一生全部积蓄。他把积蓄全部押给了自己的学生,只买这个年轻人对梦想的不放弃。
有了这笔资金,毕戆看到了希望。他虽然没有任何资源,但他有足够的才华。他虽然没有优良的设备,但有足够的耐心。他虽然请不起好的演员,但他有信心培养亲戚朋友做他的演员。他请的演员,都是素人,有自己的姑父,弟弟,外公,奶奶住院时同病房的病友,还有猪饲料推销员。
就是这样的演员阵容,毕戆花了一年时间,拍出了自己的首部长片《路边野餐》。2015年,该片在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第52届台湾金马奖、第37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上,斩获7项大奖,并收到44家电影节邀请。
从此之后,毕戆成为这几年电影市场,最有人气的青年导演。很快得到5000万电影投资,拍摄《地球最后的夜晚》。
为了报答恩师,毕戆请恩师丁建国做了新片的监制。如果不是他,毕戆大概还是个在贵州凯里的某个山上,摆弄着炸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爆破员,一生大概跟电影也不会有任何关系。
这位老师及时的一个善意,挽救了毕戆的命运。这善意,不仅是投资一部电影,而是拯救了一个年轻人的梦想。就是那十万块钱,让这个年轻人重新有了勇气,拿起摄影机,去追逐自己的人生。
像毕戆这样的年轻人很多,有时候他们不是没有理想,只是缺少一个上场的机会,缺少一次雪中送炭的温暖。经常听到许多人说,现在年轻人堕落,追名逐利,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聆听过和支持过年轻人的梦想呢?
老有人说现在年轻人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敢,没有追逐梦想的决绝。可是许多人却没有看到,好多年轻人从来没有属于自己上场的机会。
年轻人就像植物,应该被灌溉。
身为前辈,当年轻人的梦想快要干死的时候,像丁建国那样伸手去浇一瓢救命的水。可能就会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锦上添花的事情从来很多,但雪中送炭的人实在太少,我们真应该感谢那些雪中送炭的人。
03
我爸有个一起长大的朋友,平时我都叫他张叔。
张叔的故事特别巧,怎么看都像演绎,可的确是真实的。
张叔,66年的人,从小父亲早亡,家里很穷,没上过学,也没吃饱过。年龄稍微大一点,就想着怎么活下去。早年,做泥瓦匠,砌刀又快又稳,砌出来的墙漂亮齐整。
凭着努力,张叔给家里盖了砖瓦房。又娶了对象,生了一对子女,小日子过得美满。
结婚第六年,张叔在工地砌墙,一面两米高的墙,突然倒了,砸在他身上。送到医院,全身多处骨折,来来回回做了四五次手术,家里那点钱,全折腾没了。术后恢复了半年,身体有所好转,但是干不了重活了。就到我爸他们单位当保安。老婆在当地一家制衣厂当裁缝,一个月工资几百块。
又过了十来年,女儿考上我们市里重点高中。成绩出来那天,张叔老婆捂着自己的左手回来的,手被机器钉坏了。右手食指坏了,只能切除,回去后裁缝厂就不要了。儿子比女儿小一点,快考高中时,迷恋上网,经常夜不归宿。
2002年末,警察给张叔家里打来电话,说你儿子在网吧被打了,脑袋受伤很严重。张叔跑到医院,儿子躺在病床、昏迷不醒。警察说,你儿子打游戏的时候跟人吵起来,几个小混混打了他就跑了。
张叔的儿子躺了四年,没醒来过。儿子出事以后,张叔不爱说话,也从来不笑。我爸爸单位的那些人,都不敢和他说话。有一阵子,张叔脖子不舒服,去看医生,医生说是个肿瘤,让他准备好钱,得去大医院看。
张叔哪还有钱给自己看病,张叔一个人去医院看了植物人儿子,那天下着雪,他慢慢地往回走。正好在路上被我爸碰到,看张叔脸色蜡黄,眼神绝望,就跟他说:走,上我家坐坐,喝两杯。
张叔推辞,我爸就硬把他拽到家里。平日里,我爸和张叔话少,加上张叔家的事,实在是帮都帮不过来,话就更少了。我爸炒了几个菜,热了酒,拉着张叔喝酒。
我爸话少,就反复说一句:日子还得慢慢过,啥事都能过去。
后来,两个人喝醉了,坐在我家沙发上就睡着了。那个冬天,张叔的儿子醒了,女儿后来大学毕业,也可以帮衬家里,张叔慢慢也看好了脖子上的肿瘤。他在我爸单位门口给老婆张罗了个杂货铺,一家人的生活,渐渐起死回生了。
时隔多年,张叔有一次到我家喝酒,告诉我爸:
其实那天晚上,我不想活了,农药都装在兜里,要不是你喊我喝酒,打了我那个死的念头,这个家可能就彻底完了。
我爸也很惊讶,自己就是喊他到家喝顿热酒,没想到却救了一个家庭。
张叔爱来我家下棋,到了中午,外孙、孙子都喊他回家吃饭。一个说奶奶,一个说姥姥做了很多好吃的。一家人的日子,看着琐碎,但确实温情而幸福。
我有时候会想,人与人之间的雪中送炭,不是给多少钱,帮多大的忙。有时候就是在人心寒的时候,绝望的时候,说句温暖的话而已。
前几年,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温州一个中年男人,因为失业,非常窘迫。接上学的儿子回家,路上儿子看到一双喜欢的鞋子。中年男人摸遍全身,也买不起这双鞋,本来就对生活绝望,那一天就突然崩溃,跳楼了。
我总是想,如果这时候有个人,拉住他,说一句暖心的话,他也许就不会死。
人生有时候的雪中送炭,真的仅仅就是一句及时的安慰,一个及时的拥抱,就足以挽救一个脆弱的人,维持一颗满是裂痕的心,不要崩溃,挺过绝望。
04
1988年春节一过,潘石屹变卖全部家当,连睡觉的棉被也一并卖掉,辞职南下深圳。用仅有的50元找“蛇头”带路,爬进深圳特区。后来,他到在一个砖厂负责看管设备。厂里经常有小发电机被偷,他每次看到小偷就狂追,死挺地追到小偷筋疲力尽,放下发电机逃跑。
1998年,34岁的马云在北京跑业务,又矮又瘦的他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推销自己的黄页,大部分人,连门都不给他开。为了支撑创业,他背着麻袋去义乌批发袜子来卖。两次创业失败,马云要离开北京,临走前那晚下了雪,他带着团队在小酒馆喝酒,唱起了《真心英雄》,抱头痛哭。
1999年,如果你注册了QQ,登录后有女孩子主动来聊天,那人肯定就是马化腾。
腾讯创业初期,投资人给马化腾说,QQ用户要是少于3万,一毛钱不投。为了达标,马化腾去学校一个个拉用户。没人聊天,就自己假扮女孩子,陪人聊天。不停换头像,换昵称,有时聊一个通宵,也就为了获取一个活跃用户。
这时的王健林,也在初期创业,接下了一个转手项目。为了启动这个项目,需要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没有一家银行愿意给。后来政府指定他找一位行长,但前前后后找了50多次,但每次,那个行长都躲他,怎么也不愿意搭理他。在走廊里,王健林经常一等就是一天,但那个行长早就从后门溜回家了。
今天,我们看到那些风光的人,也曾历经千辛万苦,或许他们也曾想过暗中放弃。只是在最难的时候,他们都遇见了自己的贵人。潘石屹遇到了潘张欣,马云遇到了蔡崇信,马化腾遇到刘炽平,王健林遇见了林宁。
再大的困难,有雪中送炭的人及时出现,就像沙漠中的一口水,有了就总能熬过去。熬过去了,命运就有了波澜壮阔,就有了浓墨重彩。
一个人惟有身处卑微时,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人情似纸,兴旺发达时,门庭若市。穷困潦倒时,空无一人。锦上添花谁不会,雪中送炭有何人?
05
北宋元丰三年,苏轼经历“乌台诗案”,死里逃生,贬官来到黄州,任受团练副使。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全靠那点微薄俸禄聊以度日,连个像样的住所都没有。
这时的苏轼,是戴罪之身,没有人敢和他往来,身边的人散得也差不多了。
只有一个老朋友,叫马正卿,从官府申请来一片几十亩的荒地。在这块荒地上,马正卿先帮苏轼造了个大房子。房子在大雪中竣工,于是,苏轼取名“东坡雪堂”。
马正卿的家人很害怕,跟他说:你跟苏轼走这么近,当小心惹祸上身!
马正卿说:我是他朋友啊,这时候我不帮他,谁帮他呢。
第二年开春,马正卿又找来工人,在东坡雪堂附近,帮苏轼开垦田地,修复了原来吃水的水井,栽上树木,种上庄稼和蔬菜。
这样一来,苏轼一家才有安身之所。苏轼还靠着这片地解决了一家人的衣食之忧。从此,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在这里找到自由,发明了东坡肉,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越活越潇洒,越活越超脱。
如果没有马正卿,今天的“东坡居士”也就无从谈起了,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洋洋洒洒诗词文章,飘逸灵动丹青墨宝。
苏轼一生洒脱不羁,不喜欢说客套话。唯独对马正卿说:希望将来,能够涌泉相报。
正如他诗中所写: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时间就像大风,吹散萍水相逢,留下那些真心的人。
当你卑微、艰难的时候,请珍惜那些给你雪中送炭的人。当你富足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那些人。当你强大的时候,请你也要做一个慷慨为别人雪中送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