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经济圈》最近成为难港分子破获的烈士,非常搞笑。
也是,“修例风波”持续半年多,这些人希望以暴力手段“揽炒”香港,但其目的并未达到。于是,提出“黄色经济圈”,将政治战场转向民生、经济两大范畴,意欲搞经济“港独”。但这样,就能达到目的?笔者想说,还是趁早死了心吧!
其实,反中乱港分子几个月前就发起了“颜色经济战”。9月初,有IT业者先后于安卓系统及苹果系统推出一款名为“WhatsGap”的软件,软件按照不同商户的政治取向,将所有店铺分成蓝、黄两类,以此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促使“黄店”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软件中还会出现绿色的图标,这意味着该家店铺属于中立或不表态商户。软件显示,如果没有黄色商户可以选择,则可以消费绿色商户。衣食住行统统被纳入颜色战争,其中餐饮界的黄蓝之分最为明显。除餐饮业之外,黄丝还呼吁,不去“蓝店”买衫买鞋,比如:允记、VANS等店。出行不搭地铁,旅行不买蓝色集团机票,移动WiFi不租“蓝店”的。住宿方面,旅行时不订中资酒店,租房不找蓝色中介……更有人呼吁店铺交易可使用美元,取消中资银行户口等。
也就是说,乱港分子不仅大搞街头的硬暴力,同时早就发起了“颜色经济战”的软冲击。暴力冲击持续半年多,极大加剧了香港社会的分裂,各界止暴制乱呼声越来越高,法院判罚也开始刚起来,这让乱港分子急得跳脚。在此背景之下,乱港分子意识到,硬暴力越来越没有市场,于是开始力推“黄色经济圈”,试图走软冲击路线。
“经济圈”这一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的经济用语,指在经济和产业分工中具有重大群体聚合,表现为内部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与群体性,与外部有着比较明显的组织和地域界限。经济圈一般是以地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综合产业圈,而较小地域的往往只拥有某一两个优势产业,缺少弥补性是难以称之为“经济圈”的。
那现在香港一些人推的所谓“黄色经济圈”究竟算什么呢?忽悠,大忽悠!这不是经济学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圈”理论,而是用“经济术语”包装的暴力冲击。
半个月前,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在脸书直播中就批驳了“黄色经济圈”的提法和做法。他说,香港信奉自由经济,靠优质服务和品牌作招徕,而以颜色区分经济是“画地为牢”,无法持续运作,最终受害者会是“画圈的人”。邱腾华指出,香港过去不论顺境或逆境,都奉行自由经济,商户应以质素吸引顾客,而非政治立场。以某种颜色或某些特定的先决条件,来决定到哪里吃东西、购物、生活,并非香港所信奉的一套。部分网民的“揽炒论”并非健康的心态,此举只会影响香港经济,对非技术性职位及刚毕业人士的影响更大。
△美心旗下餐饮店被砸
的确,香港百年来有着天时地利人和之便,与海外建立了广泛经济联系。打开门做生意,不论东风西风,不分种族肤色,只要有钱赚都可以到香港办企业。香港地域狭小,资源有限,香港人懂得,背靠内地,面向国际,才是成功之道。
而建立“黄色经济圈”,摆明就是要搞经济“港独”,但这根本就不可能。香港有700万常住市民和大量流动人口,单靠本土资源是养活不了自己的。香港与毗邻的内地地区在水、电、气供应等民生领域早已深度一体化。香港80%的淡水、25%的用电、100%的天然气都来自内地。长期以来,内地还源源不断地向香港供应着多种生活物资,这些就不多说了。记得两个月前,乱港分子要拒买“双11”,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根本不现实,于是向“手足”建议,“就算真的很需要到淘宝网购,也希望不要贪小便宜,拿出一点骨气,在‘双11’之前或之后买,把它(促销活动)的数据做低。”最终呢?拒买“双11”自然成了笑话。
搞“黄色经济圈”,把香港封闭起来,再进行割裂,乱港分子明知不可行,却仍要提出如此荒谬的主张。这说明什么?止暴制乱呼声越来越强,乱港分子只能选择自欺欺人。(文丨知非)
责编:魏少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