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梁启超家书】134封家书,9个子女各有成就,这本《梁启超家书》你值得一读

《梁启超家书》

说起中国近代史,除了一个场面百感交集的屈辱历史之外,在关键时刻挥舞手臂,呐喊,努力挽救生命的9名子女都取得了成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美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

刚毅面庞。梁启超先生,无疑是这刚毅面庞的典型代表。

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更让人熟知的是,他是“戊戌变法”的重要领袖,在清华国立学院曾与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被称为“四大导师”,影响蜚声中外。

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广泛宣传、奋力救国,在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努力把平生学识和感悟润泽下一代,9个子女各有成就。

长女梁思顺,是中国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梁思成,与妻子林徽因都是建筑学家。

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三子梁思忠,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参加著名的淞沪会战,只是可惜英年早逝。

次女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四子梁思达,著名经济学家。

三女梁思懿,著名社会活动家,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四女梁思宁,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从事宣传工作。

五子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原来答案就在那一封封家书里面。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得到这本《梁启超家书》,书中选摘了1898-1928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134封书信。

他给子女的家书中,几乎没有命令和强制,有的全是作为父亲对子女的爱,一种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

他坚持与孩子们长期通信联络,比如1925年,仅是9月份一个月时间内书中就选摘了梁启超写给子女们的9封信,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视频的年代,沟通的效率虽然很低,但梁启超和子女的沟通交流远比现在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和子女强。

我们常说,陪伴才是最好礼物。如果没有陪伴,没有最起码的沟通交流,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又如何去进行呢?

他在书信中真实豁达,会讲自己的社会遭遇和生活感悟,也会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子女的爱。在叮嘱长女梁思顺照顾身体时,他写到:“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断不许汝病也。”梁思成因病不能出国时他安慰到:“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绝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对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面对人生挫折,梁启超信中坦言林徽因是儿媳亦是女儿,鼓励他们“不必失望沮丧,因为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生不许他侵入。”

除了强烈地表达慈父之爱,面对子女们学业、生活抑或感情上的问题,他也是提出建议要多于提出要求,很多时候都是平心静气、娓娓道来,从来不是命令式地、强制地讲道理,常常在子女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比如,在给长女梁思顺的书信梁启超写到:“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到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鼓励梁思顺努力学习工作,回报社会。

比如,得知梁思庄出国后未能立即进入大学,梁启超郑重其事告诉自己的孩子,“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筑的越厚越好,未能立进大学,有什么要紧?”这真需要现在的绝大多数家长对照反思了。

比如,涉及品格磨练上,梁启超借张歆海一心做官和徐志摩离婚另娶的事,叮嘱自己孩子们“品性上不曾经过严格的训练,真是可怕。”引导子女们理性行事,节制欲望。

比如,面对梁思成求学之路的迷茫,梁启超写信到:“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淫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便是。”这于我们现在求学、工作都是很好的方法,点点滴滴去积累,数量达到了自然就会引起质变,强如时时盯着短期成效,惶惶不可终日。

比如,还告诉自己的孩子,在求学研究上也要注意愉悦自己,“专门科学之外,还要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

梁启超先生给子女的百余封书信中,笔端饱含着感情,亦富有哲理,面对自己的孩子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彼此间的知心朋友,养育、教育和培育理念今天看来仍是很有借鉴意义。

花了一个月读完了这本书,余犹未尽的感觉,书中许多语句忍不住摘抄下来,不时拿出来温习。

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

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生不许他侵入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如果,你现在正在忙着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不妨抽空看看这本《梁启超家书》。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