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师的事例,把一句话变成一篇话或一篇文章。今天想带班里的孩子试一试,效果真的很好。放学前都写下来了,大致浏览了一下,不到200个字。(大卫亚设)。
老师这一年的课,谈到的理念,都是实实在在的,还有很多是指导老师们实际操作的。根据这些去设计教学,不断地调整、改进,是可以支撑起学生的写作的。
上课是难的,但乐趣也在这里,难才体现了价值。你多做记录,理一套体系出来,一定要记牢“得法乎上取其中”,升一个纬度,才能解决问题,只在一个圈圈里打转,没出路的。
像迷宫一样,在空中俯瞰就不是迷宫了。学生在迷宫里,你陪在旁边,你要放个无人机在空中,然后跟学生一起“有困难又顺利”地走出迷宫。
环境描写:每个孩子都能把3个字变成200字、300字,甚至更多
常熟市凯文小学 陈华
陆生作老师的推文里,常有把一句话变成一段话、一篇文章的案例,就像变戏法一样。
比如近期的一个动作描写案例,把“用力一踢,球进了”一句,变成264字的一段。
1、动作描写,从10个字到260个字
2、陆生作:音频。动作描写。分析郑振铎《燕子》
我知道这变化的背后,是由各种写作的理念支撑的。比如:“证明的思维”“用感官写作文”“一生多——总分结构”等。理念,是可以被理解的,比理解更难的,是实践,即运用。
最近,我们进入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条:
1.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昨天,我设计了一个练习,我想让孩子们练一练环境描写——“夜深了”该怎么表现呢?
需要证明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道证明题。我们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用哪些事物可以证明“夜深了”呢?这里面,隐含着一种证明的思维。
1、作文要点,分的思维,合的原则|陆生作
2、作文技法,时间与感官的配合|陆生作
抓住特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思考,“夜深了”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呢?孩子们很聪明,他们说——“是安静!”好,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方向了,挑选事物的时候,就要围绕这一特点——“安静”。
选择事物
我没有急着让孩子们去写,我让他们回去之后,留心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画一画气泡图,把能够表现“夜深了”的事物,罗列在气泡图上。
今天的课上,我们进行了讨论、分享,我把孩子们的发言记录了下来,按发言顺序,依次是——
01.月亮移到了天空正中,星星眨着眼睛;
02.马路上的车,包括汽车、电瓶车、自行车,还有行人,都少了;
03.家家户户关灯了;
04.人们都睡觉了,比如说家里的二宝已经甜甜地睡着了;
05.草丛里的萤火虫打着小灯笼,小虫子在叫,青蛙也在池塘里叫;
06.我家里的含羞草,它的叶子合拢了;
07.树上的鸟儿不叫了;
08.天特别的黑(房间里也特别的黑);
09.打开窗户,吹进来的晚风特别凉(冷得打了一个冷战,或者打喷嚏);
10.昙花静悄悄地开放了;
11.时钟上显示时间很晚了,12点了;
12.猫头鹰咕咕地叫,抓田鼠
……
孩子们利用观察,以及自己的已有经验,罗列出了许许多多的事物,以此证明“夜深了”。
运用感官
在此过程里,我提醒孩子们注意,不要只考虑看到的东西。除了运用视觉,我们还要从听觉方面思考,从嗅觉方面思考,从味觉方面思考,从触觉方面思考。
这样一来,思维就开阔了,孩子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提升——他们想到了青蛙、虫子的叫声,想到了香气满屋的昙花,想到了凉凉的晚风,等等。
非常好,现在,写作的素材已经一箩筐了。
上课到这里的时候,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个别孩子听到这里,他们有点儿坐不住了,是不是他们觉得已经万事俱备了啊?于是我赶紧开了一个玩笑——有的同学已经不在认真听了,陈老师马上要讲到重点啦。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开小差,就好像看动画片看到最紧张的时刻,突然停电了一样,真真急死人啊!孩子们在笑声里得到了一点点放松,这很好!
理清顺序
大家看,我们手头现在有这么多的事物,我们就按刚才交流的顺序逐一写一写,这样行不行?
好多同学都表示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样没有条理,太乱了。孩子们找到一点儿感觉了。这样也带出了一个问题——这么多事物,怎么理出清晰的顺序呢?
刚才,同学们谈到了“人们睡觉了”“墙上的钟”“开窗吹进来的风”,请问这些事物在哪里呢?很显然,我们的观察点落在——“家里”(或者说“屋里”),那么剩余的那些事物,比如“月亮”啊,“马路上的车”啊,我们的观察点又落在哪里呢?对了,是在“外面”。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将这些事物大致分为两类,“家里”和“外面”。
我们是先写“家里”,再写“外面”,还是先写“外面”,再写“家里”呢?孩子们说,都是可以的。
那么,“外面”的事物也有很多,又该怎么安排呢?
刚才,孩子们讲到了“天很黑”“月亮升到了中天”“星星眨眼睛”,这里的观察点落在了哪里呢?在天上。那“马路上的车和行人”“青蛙叫”“虫子叫”呢?在地上。原来,“外面”的事物,我们又可以大致分为“天上”和“地上”。
问题又来了,有同学要问了,“地上”的事物也挺多的,又又又该怎么安排呢?
这也有方法,陈老师常常在书房里熬夜写稿子,我来简单讲几句我对夜的观察吧。你们来看看,我用的什么顺序?
窗外,三环路高架宽阔的路面上,空空荡荡,没有一辆车。只有两旁的路灯,安安静静地站着,好像一个个站岗执勤的卫兵。
高架桥下,平日里热热闹闹的路上,往来穿梭着的许多电瓶车、自行车也都不见了。偶尔,会有一辆匆匆赶路的电瓶车驶过。
小区里,那一幢幢高楼里的灯,都熄灭了,只有偶尔几个窗户亮着光。树上的鸟儿不叫了,草丛里,虫儿们轻轻地哼着小曲。
从“马路上”说到“小区里”,我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讲述的,你看出来了吗?
现在,我们在用一张气泡图来理一理写作顺序,如下图:
写夜景,这样的排序,都是有法可依的。这里面的方法,我们早就已经在过去的写话里,过去的阅读课上,学到了——从屋里写到屋外,是从里到外的顺序;从天上写到地上,是从上到下的顺序;从马路写到小区,是从远到近的顺序。
附上学生例文:
夜深了
常熟市凯文小学三(6)班 龚铭屹
夜深了,房间里伸手不见五指,非常非常地黑。
我做了一个噩梦,醒了过来。只听见钟发出了“嘀嗒嘀嗒”的声音,我抬头一看钟,已经十二点了。我猜想,这时候妹妹已经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我下了床,打开窗帘,一阵凉凉的晚风吹了过来,我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我家窗台上的含羞草,草叶儿合了起来。
马路上,车子变少了,电瓶车、自行车、行人也变少了。只有偶尔,会有一辆汽车开过,“呜呜”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马路两边的路灯,好像站岗的卫士们。
小区里,七点的时候,前面一幢楼的灯光照得跟白天一样亮。现在,只剩下了几盏灯。鸟不叫了,人睡了,只有青蛙们呱呱叫着,虫子们演奏着轻音乐。“吱吱吱吱”,小老鼠出来偷东西吃。小猫躲在草丛里,紧紧地盯着它。一声“喵呜”,小猫抓住了小老鼠。
我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我爬上床,一躺下又睡着了。
一点儿感想
最后,我有一点儿感想:写作的理念,在教学中怎么具体实施呢?用上现在时髦的话语,叫“怎么落地”?这确实是需要老师不断地思考跟实践的。对着一帮小娃娃空谈理念,只讲方法,而不是实实在在地带着他们实践——思考啊,口述啊,练写啊,修改啊……习作的能力,是很难扎扎实实掌握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