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描写春雨】春雨又落在故乡的田野,洗亮架上的葡萄枝了吧?丨周末读诗

春雨又落在家乡的田野上,又浸湿了瓦片,洗了架子上的葡萄枝吧?

窗外下着春雨,沙子,跟着毛毛雨的脚步,我又回到小时候的村子,坐在屋顶平台上。(威廉莎士比亚,童年,童年,童年,童年,童年,童年,童年)

雨雾柔湿了时光,栉比的屋顶静谧而安详,西望村外,田野上二三身影,那是乡民在春耕。

“春雨润如酥”,“春雨贵如油”,这两句诗,将春雨的好说得真好。冬旱之后,大地干渴,草木待苏,细雨油然而下,如一场温柔的唤醒。记得每逢春雨初降,村里村外,人们见面皆欢喜赞叹:“这场雨值钱无数!”

春天的雨,比钻石珍贵,领受之余,我们唯有感恩。

撰文 | 三书


01

好雨知时节

/ /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

公元761年春,那个落雨的夜晚,诗人杜甫也同样欢喜。这首诗的诗眼,那个夜晚的关键词,就是一个“喜”字。

杜甫开口便呼雨为“好雨”,诗情从欢喜中溢出。“好雨知时节”,你这好雨,多么及时,多么有情有义。因其好雨,所以知时节;因其知时节,所以为好雨。“当春乃发生”,此句浑朴,有赞美不尽之意,正当春时,好雨降下,在在处处萌发生命。

春雨似雾,听是听不见的,然而在夜里,诗人也只能倾听。他听出了无声之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风过之处,有雨潜行。无声是听觉,润物是视觉、嗅觉或触觉,“润物无声”便是通感,亦由喜雨而来。

春雨使人欢喜,但不知会下多久,能否使土地湿透草木饱足?他走出茅屋去看了看,什么也看不见,而正是从看不见之中,他看见了整夜的雨。

当时杜甫住在成都草堂。卜居以来,躬耕江畔,栽树种菜,去国日赊,长安比北斗星更为遥远,切近的是天气、酒食、江水以及季节的更替。“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很有力,由“云俱黑”,知雨不遽止,雨将更密,由“火独明”,彰显出无边夜雨。

此等笔力,有似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即仅露出一点,暗示出潜藏的巨大冰山。杜甫写的是一点渔火,我们看见并感觉到的却是整个雨夜,而且诗人没有多余的描写,因此更可以各自的经验和想象去创造它。

天还没亮,他已想见清晓时分,锦城雨后的花将是什么样子。雨湿花红,此乃寻常风景,能否写出好句,取决于诗人是否有独特的感受,以及能否用语言发现一个神秘的世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红湿、花重,都是杜甫的妙语,似写花,实写雨,饱含喜意。清晨的锦城,湿漉漉、沉甸甸,仿佛江畔一座带雨的花园。

清 王翚《杏花春雨图》


02

一雷惊蛰始

/ /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 /

若非后四句,这首诗在读者心中,大概纯是田园牧歌了。但我们注意到诗的标题“观田家”,显然诗人是旁观者,他并未身在其中,而此诗只是他对田家生活的一个见证。

跟随诗人的视角,我们先来回忆田园生活。我们都曾那样活过,也许你忘了,但诗替你记得,也许还会让你在亲切感中,回想起隔世的另一个自己。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微雨,微风,这些词的发音,和它们指涉的事物,带给我们轻柔甜蜜的感受。被微雨润湿的青草,熠熠生辉,“众卉新”就是满目欣喜。一声春雷,如同上天颁布的律令,蛰虫潜骇,纷纷惊动,人间亦开始春耕。

“田家几日闲”,若非亲身为农,非亲历田家生活,不能知此句反问之重。儿时在乡下,我们乡下人常羡慕城里人,最羡慕的是他们有星期天,不像农民一年到头不得闲。我们爱自己的家园,爱地里的庄稼,但活得实在太辛苦。我为什么喜欢过年,不只因为有新衣服穿,更因为只有在过年,我的父母才能休息几天。平时你也可以闲,没有老板管,生活的鞭子就是老板。

“耕种从此起”,这句开始忙的节奏。耕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春种一粒粟到秋收万颗子,中间需要付出很多劳动,拔草、防虫、锄地、施肥、浇水,庄稼生长的每一步都需要辛勤,而不可控的风雨霜露又无时不牵动着农人的心。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这个场景,我儿时看惯,如在目前。夏秋两忙,家家无闲人,真个丁壮俱在野,男女老幼,各就其力所能及,共同参与劳动。场圃作为农业社会的家园景观,今已不复多见。场是打谷场,圃是菜园,同一片地,春天种菜,秋收打谷,合称“场圃”。场圃冬春种大麦,大麦比小麦早熟,以故提前收割,此时便要“理场圃”。先将大麦根挖出来,再将地锄一遍,然后浇透水,等太阳晒到半干,再用石磙子碾,反复碾几遍,才能磁实,才能用作打麦晒麦的场地。理场圃很费劲,需合本家族人之力,方可完成。

读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短短四句诗,竟浓缩了这么多生活,而诗人写得如此平淡,没有丝毫造作,甚至没有抒情。韦应物诗的好处,有似陶渊明,正如清代诗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所评:“韦诗至处,每在淡然无意,所谓天籁也。”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耕作归来,日色已晏,牵着牛犊,到西涧给它饮水。一天的劳作之后,辛苦归辛苦,惬意也真惬意。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走在阡陌小径上,虽夕露沾衣,但是做真实的自己,令他心中感到无比安适,而此安适,又藉由他的诗,传递到读者的身上,并将继续弥散到时间中无穷的远方。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是实情,也是农人的质朴,既饥且累,然不自苦,但喜天降时雨,膏泽苍生。以上乃诗人移步换景,经由流动的空间,铺展出农家春耕。

末了忽而转叹:“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辛劳如此,却家无隔宿之粮,而官府向平民摊派的徭役犹不休止……“无宿储”可能有点夸张,但农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这在古代,即便在几十年前,也还是很普遍的状况,人们见面打招呼都是:“吃了吗?”在漫长的饥饿年代,还有什么比一句“吃了吗”更温暖的问候呢。

最后,诗人以自身的观感作结:“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那是公元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韦应物时任滁州刺史,亲见田家春作,喜忧参半,苦乐难言。禄食不耕者,有此一惭,也算是以天下心为心了。

明 戴进《春耕图》


03

湖上,闲望,雨萧萧

/ /

《河传》

(晚唐)温庭筠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

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 /

词中的春雨,和诗中的春雨,有无不同?对于读者,它们都是想象中的雨,都不能湿人,但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杜诗中的春雨浸透夜晚,韦诗中的春雨点亮青草,皆是落在大地上的绵绵情意。温词中的雨,落在湖水上,更落在思妇的心里,是漫天哀愁。

“湖上,闲望,雨萧萧”,从句子的节奏和韵味,似可听见年轻女子,弹琴拨弦轻轻唱,神情萧散,意态闲远。若去掉断句的逗号,合为一个整句:“湖上闲望雨萧萧”,则不仅失却慵懒无绪的体感,语气亦急促而收束,好像只是片刻的开启,为下句做铺垫而已。词中断作三句,时间变得延缓而不确定,可能是一整个早晨或更久,三句交错叠加出多维时空,对于词中人如此,对于读者亦如此。我们可以任意幻想,在某个湖上,闲望,听雨萧萧,想待多久都可以。

词中思妇在雨中眺望,“烟浦花桥路遥”是她心中呈现的景象。烟浦花桥,许是他们曾经游玩之处,此时隐约在迷蒙的远方。整个早晨,她愁眉苦思,梦魂迷晚潮。

潮声寂寞,她的心如一座空城。荡子天涯归棹远,又虚度了一个春天,莺语婉转,在说些什么?如果他回来,如果骑马归来,那条路上会传来马嘶。哪条路?若耶溪,溪水西,柳堤,她在听——

痴痴的等待,令我记起卞之琳的《无题(二)》,当她终于听见马嘶,那时,她也将是这般飞跃的心情:

一室的沉默痴念着点金指。

门上一声响,你来得正对!

杨柳枝招人,春水面笑人。

鸢飞,鱼跃;青山青,白云白。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封面图为林风眠先生画作,有裁剪。文章作者:三书;编辑:张进;校对:赵琳。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