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很少看爱情电影。一方面是天生的,再加上现代的爱情片,总是比感情走得更多,但仍然不妨碍《爱情神话》成为2021年我最喜欢的爱情片。(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名言)
看完后,满脑子的“灵啊,灵啊……”每每回响,还十分雀跃。
关于这股子贯穿始终的灵性,我觉得三位女性角色功不可没,马伊琍、倪虹洁、吴越,三位女演员,用精湛的演技和各自的魅力现身说法,她们的灵,有目可睹。
马伊琍——层次的“灵”
粉紫短发,紫色针织套装,jimmy choo裸粉蕾丝高跟鞋,马伊琍的“李小姐”一出场,就已经交代了这个人物的一些蛛丝马迹。
又是粉又是紫的,奇妙的是,这种年轻人追崇的高调色,转而在她身上就能安静下来,还衍生出了一丝中年叛逆式的优雅。
这身造型的好评度很高,确实好看,但李小姐更好看的造型在后面,因为长着一张东方式的温婉干练脸,就算是优雅,也必然是带着一丝锋利才更对味的。
就像,马伊琍的长相在娱乐圈里并不惊人,但还是有味的。
她的味,贵就贵在整体的层次感,长方脸、略带骨感,有先天的干练轮廓,但不过分尖刻,另外的几分温婉寥寥,因为五官的轻量感,偏单薄,走向干净,便又被冷矜抢了几分去。
关键她的神情里还总有一股骨子里的傲气在,这种傲气无需沉淀,是本土纯正上海派的松弛。
作为一个有一定智力感的职业女性,几乎看不到她很放肆外露的表情,一些细微的情绪,都在嘴边、眼角,余光处轻微浮过,鲜少留下痕迹,但恰恰是这种不轻易外露的权衡、窥探,反而让傲气更氤氲了几分。
她的美,需要品,是抽丝剥茧的层次,有点时髦,有点难搞,有点神秘,有点执意。
这样的女性,和低调的质感自然是更配适的,所以,简约又不乏设计感的衬衫和风衣,更像是“李小姐”的内核,而紫色套装,不过是应了约会而略微伪装下的自己。
我最喜欢李小姐穿的这身Comme Moi衬衫
私底下的马伊琍,也很喜欢穿吕燕的Comme Moi,能看出一丝“李小姐”的灵魂。
我相信,李小姐这个角色,和马伊琍本人的性格是较为接近的,倘若让我想象,生活中的马伊琍,就应该是李小姐这般。
你说矫情吧,确实有几分女文青的清端和忧郁,但她也不是不能吸食人间烟火,只是这人间烟火不能是生活的全部。
可以和混血女儿挤在老破小忍受母亲的冷眼冷语,可以坦然地调侃自己的下坡路,但不能失了一些细碎的诗意,比如,为一部在别人眼里冗长无聊的话剧流泪,对着那扇能让自己短暂抽离放空的窗口点上一根“自由”的烟,李小姐的叛逆,是安静兀自的。
作为女主角,从始至终没有姓名的设计,反而更灵。
李小姐的灵,和马伊琍的灵,又是相得益彰的,那一股子拎得清的韧劲儿,让你觉得,马伊琍就是李小姐,而李小姐不需要姓名的框架。
没有姓名的李小姐,恰恰给距离感也染上了一层浪漫的保护色,常常让人迷惑,你好像懂她了,但那种懂始终带着疏离的意味,继而又产生了对这位神秘女子的探究骚动。
老白画的李小姐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白和三位女性的瓜葛中,钟情的始终是李小姐,因为没有姓名的李小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老白的“白月光”。
如果可以,女人们只做李小姐、王小姐、陈小姐,那自是更浪漫和自由的,她叫什么根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保持女性作为女性本身的那种优雅、叛逆和自由的灵动。
倪虹洁——奔放的“灵”
和李小姐的清高冷不同,倪虹洁饰演的格洛瑞亚脸上充满了霓虹般的热烈。
如果说,“有钱有闲,老公失踪”是格洛瑞亚“灵”感来源的后天优势,那么她脸上的本色语言,更是助推了这种浮夸的浪漫。
倪虹洁有一张风情的脸,极其成熟妩媚的长相,这种美是一下就能被看到的,和她的五官一样,大开大合、热烈外放,所有的喧闹,在她脸上反而熨帖得当。
难得的是,这种风情并不艳情,不是为了勾引人而生,而是天生的浪漫因子。
日常服装也是三人里最浮夸的,离不开各种鲜艳的花色,但无论多花哨的裙子,都能被“格洛瑞亚”化,这种坦荡荡的野艳美,任裙子上那些再艳丽的花朵碰上了,也是要黯然失色几分的。
就算偶有哥特的时候,脱下黑色皮衣,被花朵裙包围的美女子也才会是永远的本体。
人如其名,留着渣女大波浪的格洛瑞亚,就注定了她理所应当用最浮夸的裙子,用最抓马的方式宣告:不要爱上我,我是只危险的野猫!
极其容易变骚味的操作,也因为这张娇媚舒展的脸,让一切都可以归咎为“魅力”。
那首《你的一生我只借一晚》也颇有野猫哲学的风范,做野猫好啊,大餐也吃过了,吃剩饭也没什么,吃完以后,拍拍屁股走人就是咯……
没有那么多有的没的道德绑架。
“野猫”格洛瑞亚从头到脚都是高调的、张扬的、傲娇的、无所畏惧的。
这种毫无保留的作风难免会在日常的言行举止里确有几分笨蛋美人气质的生成,但格洛瑞亚的笨却不招人烦,她的一切都坦荡真诚。
不懂艺术,但知道要尊重艺术,和老白的不可言说后,也是她先打破僵局,让两人的友情得以继续。
没心没肺的格洛瑞亚偶也会有落寞,但那又怎样呢?转瞬就还是那个人间野玫瑰。
成熟女性,总是有瞬间自我治愈的能力,看似大大咧咧、洒脱肆意的格洛瑞亚,也许才是最通透的那一个。
吴越——反差的“灵”
三个女人里,吴越是最符合传统标准的贤妻形象。
较之马伊琍的轻微强势,倪虹洁的饱满明艳,吴越不太流畅的外部轮廓、凸起的颧骨和凹陷的眼睛,总是藏着一丝苦楚。
照理说,这样的一张脸,是断不会做出什么僭越出格之事的。
只是这次吴越老师给了我们惊喜,抛弃了苦大仇深,饰演了老白的前妻“蓓蓓”,一个敢于说出“我只是犯了一个全世界男人都会犯的错误”的出轨人妻。
虽然充满了戏谑反讽,倒也是真的感觉出了这位前妻的洒脱可爱。
电影里的蓓蓓,喜欢扎马尾,穿着最温柔的波点荷叶边衬衫,戴着珍珠耳环,却是一副精明嘴利的样子,话里行间也总是一股子理直气壮,常常语出惊人,撒得开讲,别说,上海女人的那股小劲儿是拿捏住了。
名场面饭局里,也是她第一个挑起战火,不可置信又揶揄地调侃老白这个“剩饭”居然如此抢手。
语气听着是有那么几分不甘心,但也在其他两位女性的快人快语面前心生欣赏,很快就统一了“队友”战线。
我觉得蓓蓓的美是容易被忽视的,但又是最能在烟火气里品出美感的,就像探戈俱乐部里穿着暗红色旗袍的她,不能说是风姿绰约,但也足够优雅和自若。
与李小姐和格洛瑞亚相比,各方面都稍显传统,但不至于迂腐,聪明着她的聪明,又糊涂着她的糊涂,总之,还是有别于刻板的“前妻”形象,反差又生动。
虽然被离婚,但照样把自己料理得欢脱有条。
陈年旧情,不提也罢,毕竟接下来的议题,是如何让自己relax才是。
《爱情神话》——烟火小宴的“灵”
除了三位女性角色的灵,《爱情神话》中的男性角色也值得一提,他们其实也有各自的“灵”。
老白是灵的,虽然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中年大叔,但能教人画画,也能下厨做饭,最重要的是,他是真的尊重女性,欣赏女性。
老乌的灵就更显而易见了,典型的上海老克勒,精致、浪漫至死,一生都在等待他的索菲亚罗兰,电影看到最后我们才知道,老乌才是那个最终点题,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
就连路边的小鞋匠也是灵的,宁理老师那张脸就不得不灵,而修鞋也要有自己“coffee time”的鞋匠,总是一语道破天机,不失为本片的人间清醒担当。
其他的“灵”,就散落在各个细节处,就像角色名,神秘的李小姐,洋派的格洛瑞亚,中庸的蓓蓓,老白的白辛苦,老乌的乌托邦,各有隐喻。
而所有的细节又铺陈于无声处,看似散漫,实则尤为讲究,像是用最慢火细炖的火候,烹制出的一席烟火小宴。
这场小宴里,上海是灵的,上海的魔力就不赘述了,作为我最喜欢的城市,难免加上十级滤镜,但我发现,在《爱情神话》的剥离下,没有了魔幻滤镜的上海,在那些小市民的烟火气和市井气里,原来也可以如此迷人。
上海话也自然是灵的,再也没有比侬言侬语更适合这部电影的腔调感和拿捏感,不明白那些为此诟病的人,只能说,也许他们的生活里恰恰少了那么点“灵”。
再次验证,有时候电影的灵,还真是需要看它的人也是灵的。
再说到爱情的灵,老乌的一生挚爱索菲亚罗兰,一直活在他的回忆里,从未在电影里真正出现过,不知真假,但也足够让人觉得美好和动容。
老白和李小姐的相互试探、迂回、坦诚、相惜,每一步,都掺杂了中年爱情的无奈和勇气。
老白和老乌的友情也相当灵,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又相互戳穿,相互伤害,最真实的友情大抵如此。
只是没想到,本片唯一有着坚贞不移浪漫的爷叔,再见已是一行清字,也许对于一个幻灭的理想主义者来说,消失才是最完美的结局。
台词是灵的。
“造句大会”的完整女人论里,只几句话,人物性格跃然纸上,每个人的心之所向都有了交代,可以说,每一句台词都丝毫没有浪费电影里的任何一帧。
视角是灵的。
画廊里用非常特别的镜头语言设计,如话剧般的沉浸感,让三人就男性眼里的女性,也进行了一番精彩的博弈。
就连BGM也是灵的,当八仙饭店的《吞吐》的第一句响起:
Ten thousand sticky dreams
一万个粘稠的梦
lost to reality
敌不过一个现实
可能感性的人就该要落泪了。
还有许多巧妙的“灵”光乍现处,让每个角色都得以饱满和真实,而不是去完美;让每一幕都去还原生活的真相,而不是去美化。
但节奏又是徐徐缓缓、云淡风轻的,基调是轻盈幽默的,又带着点戏谑的戏剧冲突。
我最喜欢的几幕:
几位主角初相逢的饭局里,成年人酣畅淋漓的正面交锋后,“一起胡闹”的话音落下,随即一笑泯恩仇。
当冲突变成一派和谐,其实大家的心里都有各自的答案,饮食男女,畅快通透。
影片最后,大家围坐一起,为缅怀老乌,共同欣赏电影《爱情神话》,以及共同分享那一支护手霜。
旁人眼里看似光鲜的这么些人,所有的失意都藏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但不妨碍失意者们认真地失意着,互相抱团取暖后,共同拾起那束灵性的光:相信爱情,相信生活。
影片至此,爱情神话,远远不止是爱情,它的高明之处,也在于此。
爱情本来就只是生活里面的一小部分,而生活,才是最永恒的浪漫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