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百花,秋天有月亮,夏天有寒风,冬天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四时不光景各有异,味道也各有不同。
春天是第一场春雨欲落不落的潮湿气息,
夏天是阳光穿过树叶间隙的干燥热辣,
冬天是雪珠落在舌尖上的干净清冷……
那么,秋天呢?
01
秋之甜
秋天的味道是甜的。
浮动在空气中的桂花甜香,
勾着人的多巴胺。
让人几乎忘了,
正身处瑟瑟深秋。
“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
嗅觉是打开记忆闸门的那把钥匙。
幼时住在老式楼房,
院里满种着桂花树。
到了桂花开放的季节,
几个小豆丁在树下肆意打滚,
将簌簌落下的桂花洒在彼此头顶,
偏要沾了满身香才肯回家。
而今桂树早已被伐,老房也不见踪影,
崭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陆续搬走的玩伴们再无联系。
空气中那缕若有似无的香气钻进鼻腔时,
那些模糊的面目一闪而过,
在记忆里依旧被安放珍藏。
秋日的甜,还能吃进嘴巴里。
七月小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柿子是秋天不可或缺的甜嘴儿,
无论是淌蜜的溏心柿子、脆生生的甜脆柿,
哪一种不是各有风味。
天冷下来,柿子却愈发甜蜜,
一个个缀在枝头。
只待成熟时,
被眼巴巴望了许久的孩子们用网兜采下。
一部分被大人拿去脱水晾干,晒成柿饼,
一部分被迫不及待地分而食之,
直吮得金黄的蜜汁顺着手腕嘴角往下淌,
小孩的邋遢里,藏着最原始的快乐。
除了柿子,
还有街边热气缭绕的烤红薯、炒栗子,
哪个不是烘着秋日的甜蜜,
暖融融地捂着寒风中行人的胸膛,
给行色匆匆的人们一个小小、暖暖的避风港。
02
秋之鲜
秋天的味道,又怎么少得了鲜这一道。
“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河蟹正到了肥美的时节,
沿水而居的食客们有了口福。
金秋时节,蟹肉鲜得人恨不得嚼掉舌头。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连李太白这般谪仙的人物,
也忍不住赞美蟹肉,将其比作灵丹妙药。
蟹膏绵密、蟹黄鲜香、蟹肉清甜,
一口下去,啖尽秋日鲜。
除了河蟹,
秋藕也是当仁不让的秋日美食。
“比雪犹松在,无丝可得飘。
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
古往今来,
秋藕也是骚客们热爱吟咏的主题之一。
有“君看入口处,一片疑嚼雪”,
有“清泉浴泥滓,粲齿碎冰霜”,
这般冰清玉洁的形象,
不正是文人们孜孜追求着的吗。
除了做出来卖相上乘,
藕也是很适合秋天食用的一味食补。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介绍了“藕羹方”,
是能治心脏烦热、止渴除口干、
散积血的极有效的方子。
“藕(半斤去皮薄切)薄荷(一握)
菜(半斤)豉(二合)上以水浓煎。
豉汁中作羹。入五味。
饱食之。饥即再作食之。”
在这燥热难耐的秋季,
这不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吗?
03
秋之百味
其实,很难说清秋天究竟是什么味道。
有稻谷成熟的丰收之味,
有万物凋零的悲寥之味,
有三秋桂子的甜、秋风起蟹脚肥的鲜。
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开朗,
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寂寥,
还有“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放浪旷达。
老话说,秋收冬藏。
秋天,好像包含着人生百味,
忙忙碌碌的人生啊,
总是需要秋天这样,
又热闹、又冷清的时候。
是热闹,硕果累累的,
路边田里都一片黄澄澄的,
看着就觉得胃里满满当当的。
也是冷清,风卷着叶子簌簌地掉,
一夜之间,就只剩光秃秃的枝丫。
短短几天,最热闹和最冷清都经历了。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走到盛极之处了,总要停下歇歇。
耐得住寂寞,
才能拥有下一年的繁花似锦。
秋天的味道,就是这样,
咂也咂不透,
什么时候咂透了,
人生,也就通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