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光明磊落造句】做人要光明磊落,当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老子最经典的智慧就是“无为,无为”。

老子在这里无为地说,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意思,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这里的“无为”不乱搞、不乱搞、不背道而驰,相反,对于符合“道”的事,必须“有为”。

老子所指的“无为”,是让人在处世的时候,应顺应大势,顺应自然,正所谓:“知时务者为俊杰”,天下大事无不“顺者昌,逆者亡”,所以老子的这种无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还有助于事情的发展。

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去做,时机未到的事情也不能去做,这是无为的核心内容,不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在人和事物上,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大智慧,一种隐忍,一种等待,一旦时机成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庄王继位后,很长时间根本不理朝政,白天打猎游玩,晚上喝酒赏月,就这样过了三年,大臣们都把他当作昏君看待。其实不然,楚庄王有自己的打算,当时楚国的令尹权力太大,自己刚刚继位,地位还不稳固,不知道朝中那些大臣是否是忠心于自己的,就算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很难成事。所以,他索性饮酒作乐,不问国事,这样便能让令尹照成错觉,以为自己是个无能之辈。

曾经有大臣劝告楚庄王,可是他们的话毫无建树,根本说不到点上。楚庄王根本不想听,于是下了一道命令,谁再敢多嘴,就定谁的罪。结果就真的没人敢说话了。其实楚庄王自己内心非常失望,感叹连一个不怕死的大臣都没有。

终于有一天,大夫申无畏来见楚庄王。楚庄王便问他:“你来干什么?是找我喝酒还是赏乐?”申无畏答道:“有个人给我出了一个谜语,我猜不出来。大王聪明过人,希望您能帮帮我。”楚庄王说:“什么谜语?你且说来听听!”申无畏说:“有一只身披五彩的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岗上,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

楚庄王听出他是在隐喻自己,就笑着说:“这不是一般的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事不能着急。”申无畏磕了个头,说:“大王到底英明!”说完他便出去了。接连几天又有个别的大臣冒死劝谏楚庄王管理朝政,那些大臣都说:“您要再这么下去,别说成为诸侯中的霸主,恐怕连那些小的属国都管不了了。”

楚庄王这才发现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开始励精图治。这时的他,对楚国的政局和朝中大臣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废除了许多不利于发展的法律,诛杀了包括令尹在内的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用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做人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根据外界形势的变化,看清自己的处境,灵活地保存实力,观察动向,静下心来日积月累地积蓄力量,才能够“绳锯木断,滴水穿石”。该为时,果断出手,赢得胜利。

大丈夫立于世,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生一世,光明磊落,”生而为人,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本有“忠心报国,解救苍生”之志。可当时国家动乱,官场黑暗,一身正气的陶渊明不愿意依附权贵,为了生存,他曾经做过一些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的恶劣作风,不久便辞官回家。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是我国的田园大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好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少年时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不同的选择,天壤之别的结果

听老一辈的人讲,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村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两位哥哥为人忠厚善良,简朴,可是弟弟就不一样,是个酒色钱财之徒。两位哥哥参加了八路军,而弟弟确成了汉奸。

最终的结局是两位哥哥成为人民的英雄,得以善终,而弟弟在解放以后,含羞自杀而亡。

从以上实例不难得出结论:

人生要做对的事情,要顺应“天道”,顺应大势,该不为时则不为,该为时则为之,当有所为,亦所不为。

2021.9.19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