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不同凡响造句】“著名”的含义

逛书店买了几本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咬文嚼字》合订本,翻起来很有趣,很快就看完了,后来出差、旅游,还有晚上睡觉前经常翻。书中指出的很多字、单词和句子,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偏向于我这样的“实学中老年”在日常生活中。

书中在纠错同时所讲述的字、词、句、典的出处和演变使我裨益颇多,深感在读书和行文时千万要多加小心,以免闹笑话。

首先闪进脑子里觉得应该“咬”、“嚼”的词便是现儿今出现频度颇多的“著名”一词。

其实,人们在使用这词时的偏误没有一例是属于“语言学”范畴的错用,比如“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著名的声乐艺术家”、“著名的导演艺术家”、著名这、著名那等等,而是由于很多人忽略了或者压根没有认真探究“著名”这词的真义出现的滥用。

学着《咬文嚼字》中纠错时常用的方法先查了些词典,但没得要领。《现代汉语词典》和其它汉语词典在“著名”栏下只有“显出”、“有名”和“知名”几项;又查洋文词典:“著名”译成英文可以是famous,其英文解释是known over a wide area and for a long time(广泛和长久为人所知的),这种解释算是靠点儿谱。此外,《朗文现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还专门指出要表现“有名(或知名)”的意思,除了famous(著名)以外,有notorious(臭名昭著) 和infamous(声名狼藉)。

上面的“据典”并不能把“著名”一词在我们汉语语境(人群)中的真义表达得很清楚,也难找到准确的语言为其下严格定义。然而,为正确理解现而今这个使用率颇高的词,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应该成立,即:一个人如果戴有“著名”的头衔,那他(或她)首先应该有“名著(或曰名作)”闻于世——首先得好,而且得足够好:钱钟书先生是著名作家和学者,因为他有名著;焦菊隐先生是著名导演,因为他有名著;侯宝林先生是著名相声演员,因为他也有名著……。“名著”是他们为人所知和受到尊敬的首要因素。老祖宗发明“著名”一词,估计也是宗此理,要不干嘛就选了这两个字。

名著者,精品也。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谈话节目,被誉为“著名的”且出过一“著”的女主持人倪萍女士访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访谈中季先生对该主持人说你是作家,我不是,我一辈子写的书不如你的一本卖的多。季先生是谦虚的,讲此话也无丝毫讥讽之意。

著名与名著相应。可如今我们这个并没出多少名著的年月,却着实产生了大量“著名”人物。比如我们并不怎么繁荣的电影行业,虽然没有生产出什么像样的作品却有着众多的“著名编剧”、“著名演员”和“著名导演”(人要是“著名”了,再熬到上点岁数,便要被“封”成为什么“家”)。在每次影视界自己给自己找乐子的冠以“金鸡”、“百花”、“金鹰”的大PARTY上,当“著名的”主持人们在为同样著名的人物唱赞歌并“数落”他们的丰功伟绩时,同行们不服气、百姓们不知所云、电影院老板们骂娘。此外,从全国数以千万计具有同样水平的人民群众中“脱影而出”的“著名”歌手们、只会冒傻气的“著名”笑星们、一上台讲话便每每让中小学语文老师捶胸顿足、痛不欲生的“著名”主持人们等各类人物被我们的“著名”记者们用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和“闹”恋爱的故事炒得名声大振。

著名人物的俗事当然不同凡响,谁让老百姓愿意关心他们呢。于是各类著名人物便拿起笔或请人代笔将自己二十年、三十年或四十年的鸡毛蒜皮搜罗起来,便尔成帙。一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业余生活,二来使自己更加“著名”。但是,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不是可以被冠以“臭名昭著”、而一旦大白天下则“名声狼籍”的行为使自己成为“著名”的呢?真希望我们的评论家们和媒体的“名记”们管好自己的嘴,高帽子悠着点扔,免得我等不算太傻且有点求知欲的寻常百姓在寻找著名人物的名著时跑断了腿而无所得。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