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 “国际军事大会-2017”“苏沃洛夫突击”项目,夺冠后受到王达龙(中)和战友们的欢呼。
姜云峰/摄元旦前夕,黑龙江省木兰县红旗村村口人头攒动,十分热闹,道路两侧的宣传板上悬挂起了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装甲指控技师王鹍龙获评陆军第四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的海报照片。
乡亲们纷纷前来道喜祝贺,围观的人群不时响起阵阵喝彩声,王鹍龙父母的脸上乐开了花。
看着照片中胸挂军功章的王鹍龙,人们很难想象入伍时他只有初中学历。从一名地方青年成长为一等功臣、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王鹍龙不惧困难挑战,苦练打赢本领,用一枚枚奖牌、一份份荣誉诠释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初心使命。
冲锋
说起王鹍龙,旅里的战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他三次征战国际赛场,是名副其实的精武标兵。”
从2015年起,王鹍龙连续3年参加国际军事比赛“苏沃洛夫突击”项目,两次摘得银牌,两次获评“最佳车长”。2017年,他所在的车组合力实现越障零失误、射击零脱靶、越野零故障,勇夺第一名,在国际赛场扬我国威军威。
“荣誉之花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的。”2003年,王鹍龙来到素有“全军机械化部队长子”之称的原沈阳军区步兵某旅。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厚重历史的部队,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大小战役300余次,涌现出“道峰山营”“连队灯塔”等10个荣誉集体。
“当兵就要当精兵!”第一次走进荣誉室,王鹍龙就被墙上一排排锦旗、奖状震撼了,当精兵、站排头、夺第一的梦想在他心底悄然萌发。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兵连第一次组织3公里考核,王鹍龙气喘如牛、腿如灌铅,抵达终点时成绩排在倒数。他的单杠勉强能拉3个,有的课目训练成绩还不及格。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王鹍龙开始自我加压,早起晚睡、加班加点成了他的训练常态。每次跑步他都腿绑沙袋,别人跑3圈他坚持跑5圈;单杠练习,他用绳子把手捆在单杠上拉,手都拉脱了皮……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艰苦努力,他的训练成绩不断提升。
同班战友孙速坤是连里有名的训练尖子。“来,比一下?”一次战术训练,王鹍龙主动要求与他比一比,尽管他拼尽全力,还是比孙速坤慢了不少。
比赛结束,大家都休息了,王鹍龙留在训练场继续加练,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卧倒起立、匍匐前进。凭着这股劲,王鹍龙奋起直追。半个月后,两人再次同台竞技,王鹍龙顺利实现反超。
新兵结业考核,王鹍龙以总分排名第二的成绩“毕业”,获得军旅生涯第一个荣誉——“优秀新兵”。
新兵下连后,怀揣尖兵梦的王鹍龙没想到被分配到弹药库警卫勤务排执勤,后来又担任弹药保管员。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王鹍龙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很多人看来,保障兵没有太大发展,可他的班长却告诉他:“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凡的作为。”
虽然身处保障岗位,王鹍龙却想着火热的练兵场,每次保障实弹射击,看着战友们“冲锋陷阵”他都羡慕不已。
2009年,连队换发新装备,王鹍龙如愿以偿登上了梦寐以求的战车,并担任步战车车长。面对智能先进、操作复杂的装备,只有初中学历的他有些本领恐慌。
“再难也要翻越这座高山!”憋着一股劲,王鹍龙决定迎难而上。向厂家请教、向专家学习,厚厚的专业理论教材被他翻得越来越“薄”。最终,他练就了对装备性能“一口清”、面板开关“一摸准”的硬功夫。
2017年,身披“最佳车长”荣誉光环的王鹍龙第三次出征国际军事比赛“苏沃洛夫突击”项目。前两次出国征战摘得银牌与冠军失之交臂的经历,让他对胜利愈发渴望。
王鹍龙像拧紧的发条一样,分秒必争,刻苦训练。决赛中,他和战友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包揽单车赛、接力赛两个第一和车组、车长、炮长、驾驶员4个“最佳”。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高高飘扬,王鹍龙眼里噙满了泪花。
挑战
2017年,伴随军队调整改革的步伐,王鹍龙所在连队由装甲步兵连改为支援保障连,他被定岗为卫星通信员。连队刚刚转型换装,随即又赴上级机关执勤保障。
任务期间,王鹍龙利用休息时间主动研究新装备的操作使用和原理构造。仅用半个月时间,便对新装备的战技术性能了然于胸,在连队组织的卫星专业考核中取得全优成绩。
返营归建后,连队参加旅通信专业考核成绩靠后,连队主官心急如焚。王鹍龙临危受命,被任命为装甲指控技师兼班长。接过重担,他感到“压力山大”。
“要学习背记的东西太多了!”他感慨说,每天都要背大量专业词汇、命令代码、通信密语,还要熟记装备操作流程和工作原理。
曾经的“冠军车长”,如今却成了新专业“小白”。一次连队组织专业训练,突然有一名战士朝王鹍龙喊:“班长,给大伙儿露一手呗。”王鹍龙知道这不是起哄,而是期待,但自己的专业水平自己最清楚,不上丢人,上了更丢人……犹豫之际,还是排长出来替他解了围。尽管这次侥幸“逃脱”,可看着那些新兵口中喊着“班长”,眼神里却露出质疑的目光,王鹍龙的内心五味杂陈。
之前多次转岗的画面在他的眼前一帧帧闪过,王鹍龙深吸一口气下定决心说:“只要战斗力建设需要,再当一次‘新兵’又何妨!”
面对新专业、新技能,要在短时间内成功实现转型,考验的不仅仅是勇气。他放下冠军光环,坚持白天练装备、晚上学理论,持之以恒探索训练方法、编写教案教材。
一次,他到装备厂家参加培训。整整两个星期,他一边在车间里实践,一边从原理入手恶补专业知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那些天,他吃住都在车间,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双眼熬得通红。厂里技术人员看到王鹍龙这么拼命,都对他赞不绝口,纷纷将专业经验倾囊相授。
回到连队后,他带领专业骨干研究训练大纲、探索训练方法、筹备训练器材、编写教案教材,有效提升了连队的训练水平。
2019年,连队接收某新型指挥车。该型指挥车的信息化程度更高,车载设备更多,操作难度也更大。作为装甲指控技师,王鹍龙主动请缨带领攻关小组不断优化装备操作流程,摸索出人员、装备、战法的最佳结合点。不到两个月时间,班里战士人人都熟练掌握了操装应战的技能。
王鹍龙紧盯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动中通、抗中通、扰中通等重难点课题,熟练运用3种模式6种指挥通信手段,探索形成“四快一准”快速改频、“九位一体”组网建链等通信要素新训法新战法。
“转岗,阵痛过后是机遇。”2019年以来,王鹍龙连续3次在旅指挥控制专业考核中取得第一名。面对鲜花和掌声,累瘦了的王鹍龙笑得格外开心。
超越
许多官兵都曾向王鹍龙讨教成功的秘诀,王鹍龙却说:“所谓‘秘诀’,就是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把手中武器装备练好用精。”
去年盛夏,科尔沁草原上硝烟弥漫,一场合成营战术演练悄然打响。深夜,第79集团军某旅营指挥所内,键盘敲击声和口令声不绝于耳。
正当指挥所准备下达行动命令时,超短波电台突然遭“敌”干扰,无法实现话音指挥。操作员迅速切换信道、更换频率,但仍无法建立通联。
关键时刻,只见王鹍龙沉着应对、快速操作,加电开机、选择信道、设定参数、建立通联,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通信恢复正常,指挥所内官兵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执行!”随着一道道指令传达至分队,顿时铁甲轰鸣、尘土飞扬,一辆辆战车高速驰骋,向“敌”阵地发起冲击……
“多亏了王鹍龙!”该旅领导脱口而出,“这样的士官人才,真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出色的成绩源于平日的精训苦练,只有平时过得硬,战时才能打得赢。”2017年,备战国际军事比赛“苏沃洛夫突击”项目期间,面对装备代差,王鹍龙和战友不断加大训练强度、提高训练精度、增加训练难度,坚持把人的能力、装备的性能以及人装结合的效能发挥到极限。
为了提高车组协同补充弹药速度,他带领车组乘员细抠每一个动作,左手抓弹链应该抓哪个部位,右手提弹链要提哪个部位,每一步应该踩在什么位置、步幅多大最好,都精心揣摩、反复操练。比赛中,王鹍龙车组补充弹药的速度比外军快了近20秒,为步战车火炮搜索和射击赢得充足时间,最终车组力挫群雄,夺得单车赛第一名。
“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更远。”王鹍龙不仅自身要求严,带兵也同样如此。一次,王鹍龙所在班参加连队组织的有线兵收线与放线小比武,战士韦华毅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本以为能得到班长的表扬,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批评。“虽然是第一名,但你的成绩比上次考核慢了足足7秒。”王鹍龙一脸严肃地说。
班长的话让韦华毅一下子冷静下来。此后,他铆足了劲,继续刻苦训练,经过成百上千次的摇动线盘动作练习,手臂终于形成了肌肉记忆。在旅里组织的通信专业考核中,韦华毅不负众望,以较大优势取得收线与放线课目第一名。
为了把组网建链的速度再提快一些,王鹍龙带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摸索,电台操作面板上的按键被磨得锃亮。有人说:“王班长,你的成绩已经达到‘优秀’了,何必为了那一秒较劲呢。”王鹍龙说,“实战中,我们比敌人快一秒,就会多一分胜算。”
在2021年旅里组织的年终考核中,王鹍龙以绝对优势摘得指挥控制专业的第一名。“2分49秒!”考核现场,当计时人员公布成绩时,王鹍龙长舒一口气。经过前段时间专攻精练,年底考核他再次刷新该型电台操作的最快纪录,实现新的突破。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一秒之差便可能决定战争胜败,谁能抢占先机,便能先发制敌。”王鹍龙说,“未来战场环境瞬息万变,我们必须不断冲锋,把手中武器练到极致、练成杀招,确保上了战场就能逢敌亮剑、一剑封喉。”
海洋 吴昊 李浩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