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与黄河有关的俗语】不种地也应知道的民谚,“预测”如神,基本上一说一个准儿

大家好!这里是“云谷三振”。今天给大家讲“一片云”山西省四季农业预测民间话。

“预测”似乎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一年两打春,黄土变成金”“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立秋下,万物收,立秋不下万人愁”,这些关于农事预测的民谚你都听说过吗?

美丽的农田

民谚就是民间谚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用于指导生活生产的智慧结晶。农事预测民谚是民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形、天象、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山西南北狭长、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农业物的种植种类与生长区域都大有不同,同时也产生了春播区、夏播区、春夏播区及高寒山区。根据地形、天象、气候的变化规律,千百年来,聪明的农业生产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能保证农业增产丰收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提炼成简洁的语言,代代相传,最终成为农业文化的重要财富之一。

山西播种季节区域图

春季

在山西北部,主要指忻州及其以北的区域,流传“一年打二春,黄草贵如金”“春打五九尾,粮食成了堆”“立春天气晴,今年好收成”的民谚。这里的“春”,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此外还有“清明南风好收成”“三月初一的风,四月初一的雨,麦子黄疸谷子秕”“三四月有雨长蒿子,五月有雨长茭子”的说法。

在山西中部,有“立春刮北风,五谷丰登好年景”“正月不冻二月冻,豌豆大麦挤破瓮”,“雨清明,好年景”等关于好年景的说法,但是也有预测坏年景的说法,比如“正月打雷墓圪堆,二月响雷麦圪堆”,“二八月响雷,遍地都是贼”。这两个我们会感觉矛盾,其实,前边一个是在吕梁的北部流传,而后一个则在晋中一带流传。

现代春耕图

在山西南部的晋南地区,有“一年两打春,黄土变成金”“俗雨种棉花,满枝尽疙瘩”“三月清明菜小,四月清明菜老”“麦怕二月寒,柿怕八月阴”等说法;晋东南地区,则流行着“雨洒清明节,收谷又收麦”“立春晴,百样成”“立春不逢九,五谷般般有”等民谚。

夏季

如果说春季重在春播春耕,那夏季则就有夏管夏收了。当然,在一些地区还有夏种。

在山西北部,主要流行着“五月十五过夏至,今年夏田好收成”“端午下雨,虫害大起”“头伏旱,二伏沾,三伏连阴吃饱饭”“小满刮北风,旱断五谷根”等民谚;到了山西西部的吕梁,流行着“小暑荞麦立夏菜,误了农时吃不开”“小暑种糜糜,犁破地皮皮”“三伏无雨秋后旱,今年收成减一半”的说法,到了晋南和晋东南地区,预测农事的民谚就多了起了,如“六月连阴吃饱饭,七月连阴干忙乱”“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端午晴干,农夫喜欢”,这几句显然都意思相通,只是说法各异而已;此外还有“伏时无墒,来年麦荒”“小暑大暑紧相连,种蔬菜摘新棉”“数伏不热,五谷不结”“小满刮北风,旱断寸䓍根”等等。

金黄色的麦田

秋季

在中国北方,关于收秋的民谚有很多,这是在千百年的农业社会中形成的共识,比如“抢秋抢秋,不抢就丢”“三春不如一秋忙”“种好管好算一半,收好打好才算完”等等。

在山西境内,普遍流行着关于立秋下不下雨与收成关系的民谚,如“立秋有雨万物荣,处暑下雨万人愁”“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立秋雨淋淋,遍地生黄金”“立秋下,万物收,立秋不下万人愁”“立秋无雨民担忧,下到处暑一半收”等等,而在晋西北的黄河边,则是说“立秋多雨来年旱”。所以,因地制宜还是很重要的。

此外,因为山西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各自又有自带特色的民谚。在大同北部和朔州地区,有“口外怕处暑,口里怕白露”“霜降地不冻,来年好收成”的说法,在晋南和晋东南地区则有“白露白茫茫,寒露收进仓”“霜降见霜,米粒陈仓”的说法。

收获季节

冬季

俗话说“秋收冬藏”,但农业社会里靠天吃饭的农民总盼着来年是个好年景。所以,这个时候虽说是农闲,但也没忘记对天象的观察。

首先是对“冬至”的观察和预测,“冬至无太阳,来年五谷香”“冬至遇大雪,来年果不结”“冬至多风,天冷年丰”“冬至刮大风,来年好收成”“冬至风吹人不怪,明年庄稼长得快”;其次是对“立冬”这一天的观察和预测,“立冬西北风,来年好收成”“立冬有雨地早封,明年一定好收成”“立冬起着西北风,来年必定五谷丰”;此外还有“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大雪雪满天,来年定丰年”等等。

民谚也是特定地区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很多都是形象夸张的表达,也有的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真实写照,比如前边说的“正月打雷墓圪堆,二月响雷麦圪堆”,“二八月响雷,遍地都是贼”,其实都是要表达“荒年欠收”的意思。

瑞雪兆丰年

现在,从事农业的人在逐步减少,年轻一代虽然不再从事农业,但农事预测民谚,还是应当知道一些的,因为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项重要财富,即使是在今天,它在指导农业生产中依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