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歇后语的由来,妙用歇后语,三国人物歇后语你晓得几个?

歇后语,古人在生活实践中总结的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短句、十个字组成,第一个短句通常是成语典故或讽刺比喻,类似于灯谜,下一个短句是进一步的解释,即揭开谜,让人恍然大悟的感觉。

在两人交谈的过程中,一人先说出前半句,“歇”会儿不说谜底,给人充分的时间领会其本意,因而称作歇后语。

歇后语这种语言现象先秦时期早已出现,《淮南子》里就有“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当时称之为典故,但“歇后”这个名词到唐代才出现,《旧唐书》中记载的一种“歇后”体诗,即“正五歇后体”。连当时的皇帝唐昭宗也时常听见宫人吟咏,觉得这类诗句蕴藏含蓄之言,御批郑綮为礼部侍郎。

妙用: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一般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加深读者的理解和记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比之普通的白话文有更深刻的内涵。

除文学作品外,在日常生活、成语典故、民间歌谣当中采集汇编而成的歇后语,可以分为:古代歇后语,现代歇后语,谐音歇后语。

古代歇后语多用于文字记载,在民间广为流传。譬如发生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云南少数民族首领携带天鹅入长安进贡,路上天鹅意外飞走了,仅留下几根鹅毛,急中生智,道出了“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这样的歇后语至今仍然广为人们使用。

现代歇后语多为有趣的俏皮话,使用“比喻-说明”的结构,是今人对生活文化的加工再创作。譬如“水仙不开花——装蒜。”这个歇后语来源日常生活,因水仙苗形似蒜苗而来。“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亦是如此。

谐音歇后语,是用同音字来代替原来的字,多数用于讽刺。碰到点难事儿,说“今儿诸事不顺,雨打黄梅头。”其实是在说倒霉(即倒梅)。形容坏人无恶不作,“他那是和尚打伞,我们去哪说理去?”其实是在说无法无天(和尚打伞,看不见头发看不见天)。后半句通常省了,正符合歇了之意。

漫谈:三国人物引申而来的歇后语

说曹操——曹操到。源于东汉末年,李催与郭汜叛乱裹挟天子,汉献帝脱离险境宣召曹操“护驾”,于是奉天子入许都,曹操开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之路。后用来比喻刚念叨一个人,那个人就出现在眼前,出其不意。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诸葛亮智取汉中时,曹操兵退斜谷,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伙夫奉上鸡汤做宵夜,曹操看见碗里的鸡肋有感而发,在夏侯淳询问夜间巡逻暗号之时,随口道出了“鸡肋”。主簿杨修听闻,就吩咐随从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回程,夏侯淳惊问为何,眼下情境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杨修机智猜到了曹操用心,然而聪明过了头,得了个“因言获罪”的下场。

张飞睡觉——睁眼瞎。关羽被害后,刘备尽起蜀汉之兵出征东吴,张飞命令帐下张达和范疆二人三日内准备好战备物资并备齐白幡孝巾(为关羽戴孝),面对二将的苦苦哀求置之不理,反而醉酒鞭打。张达和范疆决定趁着张飞睡着之时,先下手为强,媚笑道张飞睁着眼睛睡觉,二将听到鼾声大作,方敢近前查看,暗下杀手。演义之中或许有夸大其词,事实的真相无从考证,医学上确实存在眼睑闭合不全的病症。

此外还有:刘备编草鞋——内行;吕布见貂蝉——迷上了;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阿斗的江山——白送;黄忠叫阵——不服老;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徐庶入许都——身在曹营心在汉 等等。

结语

歇后语作为民间俗语的一种,内容十分丰富,于不经意间揭示出简明扼要的生活哲理,或讽刺批评,或歌颂赞扬,常常是一语双关,带给人们普遍的教育启发。

歇后语文化在不断地更新创作之中发扬光大,融于生活中,彰显趣味性。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