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只有在夜深的时候才敢面对自己?
《增广贤文上集》有“画虎难画皮,知人不知心”的千古名句。
意思是说就像虎的外形好画虎骨难画一样,人的外表好认,人心却难了解。“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这是古代诗人孟郊在《择友》一诗中的名句,意思是说现在有些人表面上很像人,实际上他们怀着的兽心你哪里能看出来!
事与愿违,表里不一,我们所说的和所做的有几分是内心真实的指引亦或者是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既定法则!
按照我们内心的想法说话办事,也许我们会遇到阻力和困难。可是带着面具的伪装去迎合去奉承的言不由衷、事与愿违,你真的感到一切都那么轻松自如、快乐舒畅吗!
面具的由来历史悠久,最早是一种艺术品,和图腾崇拜相关,后来在祭祀和戏剧中被民间广泛传播。
今天我们所说的面具,更确切的应该说是人格面具,是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进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社会的接纳,最终实现个人的目的。可是我们要说的是在面对讨厌的人和事的时候,人们往往为了自己的目的也会有相同的表现——面具效应。
瑞士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大师荣格,提出了人格面具理论。
人格面具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字,意思是戏剧演员在演出时为了某一角色而所佩戴的面具。荣格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理论是基于其在精神分析疗法中对来访者的治疗。可以说人格面具在社会交往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必要性手段。每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交需求下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类型和说话处事风格,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能更容易被人或者环境接纳,即使是不惜违背初衷。
在荣格看来人格面具是有其社会基础的,也有一个共同的道德底线,也同样为很多看似不合理的事情,提供了交涉解决的可能。
在某种程度上说,人格面具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它也确实存在着有害的一面。
比如,像本文开篇所述那样,如果一个人十分热衷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把自己的面具看做自己行为处事的最高目的而忘乎所以,那么从心理学角度讲,他的人格其他方面必然会受到排斥。
就像我们会因为自己说了不应该说的话而羞愧,也可能因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而内疚。还可能因为损人利己或者落井下石之后深深自责。
如果一个人的一切行为都受面具的驱使,并且和自己的真实内心想法背道而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人就会活在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中。
因为面具是和别人相处以及为达到目的的需要,可是当我们在独自面对自己的时候,真实的自己会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或者自怨自艾。
就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多少人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有多少人在忙碌的社交工作之余独自为自己疗伤,独自抚平内心的无奈的疲惫。
其实,只要你不违心地放大自己的面具,卸下毫无必要的伪装,你也可以不那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