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关于戏曲】戏曲服饰如何历经千年生生不息?上戏教授潘健华一项研究有望填补空白

图片: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潘建华主办方。

戏曲艺术中五彩斑斓耀眼的服装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宋代至清代1000多年间戏曲服饰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近代以来中国戏曲服饰是如何传承创新的?不同剧种的服饰在形态、规制和美学特征上各有哪些特点?一代代前辈工匠留下的戏曲服饰制作技艺有哪些?哪些濒临绝迹象的制作技艺需要挽救?这些问题,有望在日前获得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的《中国戏曲服饰研究》中找到答案。

图说:潘健华(左)为歌唱家石倚洁歌剧《微笑王国》中的“王子”设计服装

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潘健华担任首席专家的《中国戏曲服饰研究》项目昨天举行开题报告会。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副院长杨扬、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王丰、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邱邑洪等出席会议。会上,课题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专家指出,中国戏曲服饰的生成与发展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戏曲文化史与美学史,这一课题有望“填补中国戏曲文化研究的空白”。

潘健华是著名舞台服装设计专家、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过《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微笑王国》等许多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和电影的服装设计,获戏曲电影金鸡奖、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大奖,他还是2001年上海APEC会议礼服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礼服的设计团队成员。潘健华撰写《舞台服装设计和制作》《云缕心衣》《演艺服装材料设计学》等学术著作数十余部,曾获中宣部图书奖、国家部委级优秀教材等奖项。他长期以来对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戏曲服饰变迁、规制、审美、技艺的系统梳理与钻研,达到很深的造诣。

图说:潘健华著作 下同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中国戏曲服饰研究》课题也是对此的响应,力求全面、整体、系统地对中国戏曲服饰展开论证,探寻中国戏曲服饰的造物智慧、艺术审美和技艺传承。在研究深度上,其贯穿中国戏曲史、美学史、艺术学等领域,以延续千百年来的戏曲艺术命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在研究宽度上,其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服饰艺术精神,坚守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美学本体,适应新剧目、新手法、新技术的变化,融合时代审美,解决时代课题,服务新时代戏曲艺术的繁荣。

潘健华告诉记者,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即便是表现一个题材,川剧和越剧的服装也肯定是不同的,但现在戏曲界存在剧种服饰混淆、无差异等状况。因此,这个课题将在对地域文化、戏曲唱腔、戏曲表演的研究中,进一步厘清不同戏曲剧种服饰特性,解决目前戏曲服饰设计同式化问题,既保持戏曲恒定的艺术特征,又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体现戏曲服装设计的当代价值。

(新民晚报记者 邵宁)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