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冠冕堂皇造句】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

作者:李叔叔

新冠发生后,严重影响了个人或组织,特别是经济方面。

网上陆续出现的“房租减免”“企业税收减免”等新闻,也说明了这次疫情给大家造成的经济困难。缺钱,成为一个很普遍、很现实的问题,这就免不了要借钱。而借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部电影——《飞驰人生》。由沈腾饰演的张弛,是一个曾经在赛车界叱咤风云的赛车手,为了自己“儿子”(其实是被人陷害放在他车上的孤儿)的户口还有上学的问题被迫参加非法飙车而被禁赛五年。五年后,年近四十的他决定重返车坛挑战年轻一代的天才冠军,却遭遇重重障碍——没钱没车没队友,甚至驾照都得重新考。为了拉赞助,他四处找人,但是却没人肯借钱给他。无奈和无助之下,他参加了“助你圆梦六十秒”的电视节目。登上舞台的那一刻,他说出了下面的话:都说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这句话,对于每一个有过借钱经历的成年人来说,想必深有感触。

说起借钱,先跟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差序格局。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差序格局:中国人传统的社会网络是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人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一圈的波纹。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并向四周扩散,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体现出社会关系的亲疏。

为什么要跟大家介绍“差序格局”,因为我们在借钱的时候,就是按照差序格局的规律来进行的。借钱的时候,我们大概会有几个步骤,尤其是借钱的金额比较大的时候,这种步骤尤为明显。

首先,列名单。在借钱之前,我们会想哪些人可能会借钱给我们,然后把这些借钱的对象列一个名单,这个名单可大可小。我们会根据需要借钱的金额多少来确定名单的大小。一般会优先列出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然后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

其次,排序。名单出来之后,我们会按照能借到钱的可能性进行排序,其实就是按照关系的亲疏远近进行排序。优先找谁借钱,如果钱不够的话再依次找谁借钱。遵循差序格局,一般会先找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借,然后再找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借。当然也有例外,如果不想让至亲的人知道自己借钱的话,可能会倾向于找关系不那么亲近的人借钱。这个关系的远近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比如有的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长大的,他就会认为与爷爷奶奶的关系比与父母的关系更亲近。总之,这个顺序是处于差序格局中心的人根据自己认为的亲疏远近进行的排序。

第三,借钱。名单出来并排完顺序之后,接下来就是借钱了。借钱一般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借钱的金额,另一个是借钱的理由。先说借钱的金额。借钱的金额是有讲究的。关系近的人,一般借钱的金额会比较大,有时候会在万元以上。关系比较远的人,借钱的金额一般在万元以下。这是因为,关系近,意味着信任程度高,能够承受的风险等级高,因此借钱金额会比较高。相反,关系远,借钱金额相对比较低。除了借钱的金额,借钱的理由也是很有讲究。我们比较熟知的借钱理由不外乎买房、买车、子女教育、生病住院、做生意等,这些理由一般被认为是正当理由、正常行为,容易被大家接受和理解。另外,还有一些借钱理由,比如赌博输了、炒股亏了等等,这种借钱理由一般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导致的,是借钱人咎由自取,因此不容易借到钱。可以看出,有些借钱理由是符合社会期待,也是大众能够理解和体谅的。

同样,有借钱的理由,就有不借的理由。中国人碍于面子,一般不会直接或者直白的拒绝,总会找一些理由来明示或暗示不借。和常见的借钱理由一样,不借的理由也很类似,大致上有最近刚买了房,买了车,还房贷/车贷,小孩上学/上培训班花钱,家人生病住院,报读了MBA/EMBA等等,这些理由的确挺花钱,也的确是必须要花的钱。借钱人在听了这些理由之后也的确不好再说什么,只好说理解理解。其实,不借的理由有很多,有些是真的,有些就是假的,怎么判断呢?一般来看,那些说自己家人生病住院的,大概率是真的,因为没人会诅咒自己的家人生病住院,都希望家人健健康康的。但是为什么是大概率而不是全部呢?因为有些人会拿自己已故的家人来说事,这个就很难辨别了,除非你很了解对方家人的情况。有些人是真的愿意借钱给你,只是当时真的没多少钱,他可能会很不好意思,搞得好像是他在向你借钱一样。总之,借钱和不借,双方都会尽可能的以一种符合社会期待、公众都能理解的理由来应对,最终达成的效果就是相互理解,理解万岁。

当你开口向对方借钱时,对方的反应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这里以微信上借钱举例。

第一种:不回复微信,干脆不搭理你,或者假装没看见。虽然没有回复,但是他的行为其实已经回复了。都是成年人,不用什么事都要说得那么直白,你要明白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第二种:直接回复当下没钱。一般都会找一些理由来说明。有些理由冠冕堂皇,一听就是假的,但也不好意思戳穿,毕竟还要留几分情面;有些理由可以理解,可能确实是当下没钱。

第三种:先了解借钱的原因,考虑之后再决定。有人会像警察审问犯人一样问你为什么要借钱,问完还不一定借给你。至于考虑,可能是与家人商量,也可能是自己独自权衡。考虑后的结果,可能是借,也可能是不借,不借的话肯定会说一些委婉的理由,还有可能就是不回复考虑的结果,与第一种情况同理。

第四种:借钱的原因问都不问,直接问借多少,甚至干脆向你要银行卡号。这种情况下两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已经非常高了。更有甚者,对方可能还会多问一句“够吗”,遇到这种人你就庆幸吧。

高晓松曾经在一期《奇葩大会》上谈到他找朴树借钱的事。当年高晓松经济困难,向朴树借钱,朴树二话没说,直接来了一句“账号”,然后就把钱打到高晓松的卡里了。后来朴树需要用钱的时候,他直接给高晓松发了两字——还钱。两人的关系要好到什么程度,才会省略借钱过程中的铺垫、说明和解释,直接跨越到借钱/还钱的地步。由此可见,高晓松和朴树的的关系非同一般。

既然有借钱,就会有还钱。还钱的顺序,与借钱的顺序恰好相反:先还钱给那些关系比较远的人,再还钱给关系比较近的人。咋一看,似乎跟差序格局的顺序不一样。有人说,这是一种逆差序格局。其实深究一下就会发现,这恰恰是差序格局的体现。怎么说了?在借钱这种行为中,隐藏着一种信任程度,尤其是被借钱人对借钱人的信任程度。信任程度越高,对方越倾向于借钱给你,也越倾向于借大钱给你。关系远的人,信任程度较低,因此先还钱给他,可以巩固这种信任程度,甚至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近的人,信任程度较高,因此可以承受较长时间的还钱周期。所以,从还钱的角度来说,先还差序格局中关系较远的人,再还关系较近的人,是个人相对理性选择后的结果。当然,并不是每个借钱的人都能按照约定的时间还钱的。对于不能按时还钱的人,可能也要分情况。一种情况我称之为主动拖欠,就是明明有钱可还,但是就找各种理由拖着不还;另一种情况是被动拖欠,就是手头上真的没钱可还。

小学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造句,比如用“虽然……,但是……”造句。在借钱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造句,比如“我以为……,没想到……”。我以为我们关系很近,他会借钱给我,没想到他居然没有借给我;我以为我跟他关系不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碰碰运气,没想到他竟然借钱给我了……凡此种种。有人说,借钱是检验人际关系的试金石。通过借钱,你可以纠正或者重新认识你与对方的人际关系处于怎样的亲疏远近程度。当然,这里并不是提倡大家为了检验人际关系而去找人借钱,按照咱们中国人的习惯,“能自己解决的事情尽量不麻烦别人”,如果能自己解决钱的问题,就尽量不要找人借钱了。如果实在要借钱,建议先掂量掂量你和对方的关系远近,考虑清楚了再开口。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