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奢侈节俭,听到奢侈节俭是司马光、朱毅教育后代的命门。
而今我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恰恰相反的论调: 由奢入俭易,由奢入俭难。是有点离经叛道。我只好用实例说话。上世纪五十年代,老人多次讲过这样一件事。一财主家有少爷、小姐多人。僱一佣人,负责少爷、小姐衣食起居。财主家中经常吃肉水饺。少爷小姐们常常只吃肉馅,将饺皮扔到院内。佣人见到觉得扔了可惜,收起,洗净,晒干,收藏。有一小姐对被褥要求苛刻。一日,将佣人叫去,说褥子不干净,非常硌人(方言,有东西顶皮肤)。佣人仔细捡查,褥子上确有一根跳丝。
有如此之辈,家境怎么能够长富?若干年后,原来的少爷轮为乞丐。一日讨饭,至一门前,讨得半碗面皮。好久未吃如此美味,狼吞虎咽下肚,犹如吃了滿汉全席。多次向主人致谢。主人轻语: 这是你们以前扔的饺子皮。乞丐抬眼一望,无地自容。
一日,佣人下地干活,见一妇人在耕过的地里拾柴禾。日头己高,天暖人乏,睡在地里。佣人见之,恐其受凉,将其叫醒。一见,乃原来的小姐。佣人劝道: 你怎么在这睡?别着凉感冒了,也不怕硌着?小姐羞愧低下了头。
上面之事,是故事,有演义,不可信。说一现实的。我老家背靠山丘,盛产大理石,是烧石灰的绝佳材料。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修公路,搞基建大上其上,热气腾腾。于是建起好多石灰窰,贩卖石灰成了一夜暴富的首选。我们村有一人,确实赚得腰包满满。这时,同学,朋友,乡邻趋之若婺,每日都有好几个人鞍前马后。他也来者不拒,你们几人去某某旅舍住,由我结算;又某某几人你们去某某饭店吃喝,由我买单。他本人也包了二奶三奶。好景不长,贩卖石灰生意终有竟时,矿山开采被紧急叫停,断了财路。结果是树倒猢狲散,只有他落得一身债务。债主上门,他东躲西藏,最后跑去南方隐姓埋名,替人开挖掘机维持生计。
诸位,由奢λ俭易不易?
现在来说说 由俭入奢难。这是由人的经历,品德,修养决定的。中华民族就是勤俭的民族,这也是中华民族能屹立世界东方之根本。
我曾观察过,吃自助餐的人,可随意挑拣,饭后所剩基本没有,尤其是上了年岁的人。可以设想,让老年人到超市随便拿,不要付钱,真正满载而归的几乎没有。在绝大多数老年人心里,是饭充饥,是衣遮体。铺张浪费,何必呢?
我有邻居,六个女儿,无子,老伴早去。女儿都成家,都过得不错。都想接去奉养,不从。女儿轮流看望,次次带给吃穿用品。每次每人都被其母批评一顿,不该花的钱不要花,有饭吃,有衣穿就行了。给钱,更是不要。我什么都有,要钱做什么?过俭朴的生活,她心安理得;叫她去奢侈,不可能。
这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缩影。
春节后常在村里溜达,欣尝各家春联。经常能看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唯艰”;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这就是本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