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人生活-
今天是我一个人生活的第24天。
尤其是在学校宿舍、家里一个人生活还是第一次。
我是个女孩子。女生一个人住的担忧比男孩子多,所以,也因为这些,我一直不被允许搬出去。直到后来,我偷偷地在外面找好了房子,先斩后奏,用一番道理和自我的坚持和家人对峙。
我知道这样的做法不对,后来其实也没有完全的成功,只是我终于开始独居了。
对于某些人可能会不屑,也会觉得住在家里多好,有人照料、有可以说话的人。
有时候其实也会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渴望可以搬出去。
也许是因为即便是家人,也并不会设身处地地理解各自的心情与想法;打着“为我好”的招牌,会不断劝说我去做比起我的喜好更不如现实利益的事情;许多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
所以我大概是从毕业前开始实习的时候就有的这个念头,由于种种原因,经不起家人的劝说,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踏出这一步。
前面好像不小心碎碎念了很多。接下来开始说一下独居这段时间的感受——
1/ 与想象中不太一样
我以为的一个人住的场景:养盆花闲时浇浇花,不出门的时候就学习、看书,在晚上吃点美食看部电影犒劳一下自己。在想出远门的时候收拾好行李就可以出发。也许偶尔会感到无聊,在这样的生活里大部分时间充实而满足。
事实上的一个人住:几乎不自律,甚至连最基本的吃饭睡觉都十分不规律。确实十分自由,一切安排都由自己决定。部分时间确实十分享受,做一顿好吃的、安静看一场电影,因为一个人碗筷不多衣服不多也可以把衣服和碗筷及时快速地收拾干净。
只是孤独感来临的时候也十分难受,会急切地进行某些可以快速愉悦心情的活动(刷抖音、玩游戏等),这些事情结束后我都会面临更大的空虚。
尤其是心情糟糕的时候,一个人实在很难振作起来去积极地面对生活,于是失眠陷入恶性循环,熬夜到很晚睡眠时间不够,睡醒已经很晚了可状态还是很差,又进入新的一轮熬夜。
这是自由所带来的的懒惰和拖延,一个人的自律比在群体里面更难。
2/ 我的心情是这个小空间的气场
按正常来说,一个人住的空间总不会太大。这偌大的地方能装载的无非是在里面的人的情绪,心情好,那空气也是快乐的;心情糟糕,那沮丧会藏匿在每一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击溃人的心理。
人前二十年的性格由家庭、社会环境等影响,二十五岁以后,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慢慢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坏习惯的。
记得小时候家里因我和哥哥的学费与亲戚借钱,我妈总是告诉我家里条件紧张,花钱不要大手大脚。也告诉我做人不要出风头,要稳重。
于是我活成了一个克制的人,遇到事情尽量不显露内心,更愿意粉饰太平。但也因被不同的观念影响,我会让生活尽可能舒适,不会过于节约,但内心对高消费依旧怀有畏惧。
这些特质,都在独居生活里显得尤为突兀。
它们没有让生活有变得更好的倾向。
所以我会在未来慢慢改掉它。就像遇到事情我总想自我否定,告诉自己得过且过,不要追求太多。但后天接受的另一种思想,也会让我不要轻易放弃,佛系也有佛系的坚持,尽管做不出成绩,只要一直坚持,肯定会有收获。
人总是期待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我相信这是天性。
3/ 只是为了取悦自己罢了
据统计,2018年就有超过7700万独居状态的“空巢青年”,预计2021年“空巢青年”的数据会上升到9200万。(“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的年轻人。)
现在有没有到达9200万我也不知道,但是空巢青年的增多是新一代青年的生活趋势,更好的就业资源、条件设施集中在一线城市。
并且90后、00后这一代,在我看来,是基本跳脱的一代。
他们既上进又躺平,既创新也迷茫,既能踏实地承担起很多领域的重担,同时大部分人还能接受自己是个“废物”的观念安心享受生活。
空巢青年这批人也同样如此。
大部分年轻人在一线城市独自漂泊,不是没有与他人合住的机会。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合租,既省了租金还有同伴可以在平日里说说话。
可是我其实是比较害怕与陌生人相处的类型,在同一屋檐下,很容易考虑太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也害怕不合群,不擅长拒绝和与人直面对峙;和熟人同住,会担心打破彼此相处最舒适的距离。
我承认自己不太擅长与人亲密相处,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要熟知彼此的心性、互相为彼此考虑、懂得适时的退让、同时也有着互不相斥气场的。
我很喜欢看独居青年花一个月去改造出租房,或者是独居生活下班后的每日晚餐等等类型的视频。
所以选择一个人居住,即使简单,也可以过得舒适,吃喜欢的食物、看喜欢的电影、只需要考虑自己,也只取悦自己,没有“一个人就应该过得随便”这种说法,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是完整的,生活的所有细节,也完全可以由一个人来决定。
选择独居,只因为这样令我最舒服。
我会开始养花的,条件稳定了之后也养一只可以陪伴我的小可爱,也会早睡早起、好好吃饭。
不管是独居、还是与人合住,我都希望能把取悦自己放在前排,会令自己变得更好的生活方式,才是好的生活方式。
以上配图均来自麦兜系列动画电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