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要知道大路,就必须知道先知的历史。”
对历史了解得越多,什么都读、听、看到什么社会现象,抓住重点的能力就越强。
另一方面,对历史熟悉和掌握得多,肚子里的知识和典故自然也就多。
无论是日常的谈吐,还是作文时素材运用,都会更有优势一些。
一部中国史,神秘而悠久。一般的历史书又枯燥,大人孩子都不乐意看。
其实早在十年前,郭志坤和陈雪良就有了解决办法。他俩另辟蹊径,从大家喜闻乐见的成语、典故着手,潜心十年精心设计编写了一部分量很足的通史读物——《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一书3册,足足1200多面,以“天地浑沌”“开天辟地”的远古神话成语故事为始,以“复辟风波”“开天辟地大事变”的清末至近代救国图强成语故事为终。
讲述了近千则耳熟能详的成语以及背后缕连着的历史故事。每则成语故事篇幅适中,别开生面,新颖有趣。
通读这部书,熟识所选成语,说到中国历史你也能如数家珍。
>>>为什么选择这套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成语里,浓缩的是中国上千年的智慧,尽管三言两语,可内容丰富,是浓缩的历史精华片段......看个成语,就懂段历史,这是最赚的阅读技巧。
看完【烽火戏诸侯】【尊王攘夷】【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胡服骑射】【围魏救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相当于看完了春秋战国500年,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
再看【学而时习之】【因材施教】【无为而治】【上善若水】【兼爱天下】,还能了解这一“轴心时代”的中华圣人。
看【合纵连横】【始皇帝】【万里长城】,就会知道中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朝代秦朝,是如何灭六国和修长城的;看【竹林七贤】【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为五斗米折腰】,就会知道魏晋时期,一批文人风骨峭峻;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遗风】【脍炙人口】【风雅比兴】【锦囊佳句】,就会知道大唐盛世,诗的王朝;看【天下虽安,不可忘危】【通使西洋】,就会知道郑和下西洋,背后有明朝科技、经济的支撑。明朝的开放、奋进和变革。
这些成语故事里,既有铁马金戈,又有国计民生,每个王朝有每个王朝的特色或特质。一则则历史成语故事连贯读下来,其实读的就是一部精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通史。
这样读成语学历史,岂不快哉!
以成语故事方式传达历史,大人小孩都能留下深刻印象。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最能激发阅读兴趣。而这部“中国通史”便由一个个成语故事环环相扣串联起来。
书中一环一环地讲故事,大人孩子不仅爱读,历史还会记得非常牢。
比如看到【烽火戏诸侯】,就会知道这是昏庸的周幽王为了博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救的闹剧。
结果这场闹剧直接导致,当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
之后,幽王的儿子虽然在郑、秦、晋、卫等国起兵【勤王救主】下,渡过难关,东迁保住了周王朝,但周天子权威也因此一落千丈,致使之后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
◎书中所有成语都备有原始引文,并注明了文献出处,能边读边查阅。为避免艰涩难懂,引文有白话释义。
◎每则成语前,都简明扼要地叙说了衬托成语出现的景象,增强了成语的历史现场感。成语背后的故事也参考了各种史料。
◎以朝代更迭为时间线,串联起来的成语故事还避免了碎片化历史,读者读起来,也会对历史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成语不仅是文化精华,还蕴含深刻的做人道理。
很多历史成语,就是一面镜子,足以引以为镜。如【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说的就是殷要以夏亡为镜,周要以殷亡为镜。
此外,不乏一些历史成语,也是励志名言,如【厚德载物】【克己奉公】【临危不惧】【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等。
读懂这些成语,大到治国安邦的智慧,小到为人处世的道理,都会全然领悟。
把成语中学到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对成长更是大有裨益。
成语还是提高表达能力的最好工具,是语言使用典范。
掌握一定数量的历史成语,准确的理解其背后的故事并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语言表达技巧和能力。
一个好的历史成语故事,还能为自己提供充分的语言“养料”,丰富自己的语言谈吐。
书中每则成语故事篇幅适中,翻阅方便,循着成语故事,读完一整部中国通史也不会花太长时间。
情节连贯生动,全套近千则成语故事,不知不觉就能轻松读完。
每读完一则成语,历史画面都像印在脑中,随便抛出哪个,都能知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这套典藏版《成语里的中国通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诗词世界×书享联盟联合发售,3册仅售119元,阅读、送礼、收藏都非常合适。
无论大人小孩,这都是一份一辈子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