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立秋怎么发朋友圈】立秋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书法、雪神制度、刘烨

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健志力美月的结束和新月的开始。时间是农历每年7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 • 古诗词赏析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颜如

《歌以咏志》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无论历史对这位丰富多彩的人物如何评价,曹操作为一位力可拨乱世的英雄却是不可否认的。其王者气势发而为诗,悲凉慷慨,气魄雄豪。风格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慷慨悲凉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此诗为《步出夏门行》组诗之一,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观沧海”写的是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诗人正值意气风发之时,眼前所见大海景象极其磅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吞吐日月,心包宇宙,这是何等的胸襟!


伤春悲秋的情绪是天人合一,自然更迭的常态,立秋前后,因炎夏身体能量消耗过多,人容易出现疲软、困乏等不适,由于五脏中的“肺”属金,七情中的“悲”属金,四季中的“秋”也属金。因此秋日里人们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林妹妹在她的秋窗风雨夕里就哀叹“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然而总有些人能超脱这种束缚,秋日的萧杀在曹操笔下俨然展现出大开大合的壮阔,即使是悲情,也是波澜壮阔的史诗,而不是个人的悲剧情感,而他也确实有实现抱负的能力和机遇。曹操之后,再无一人有那么多纷繁争议,再无一个形象有那么多浓烈色彩:枭雄,能臣,奸雄,诡诈,人豪,知人善任,号令群雄,几平海内,“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论诗绝句》)等等评价不一而足。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若孟德公于地下有知,他必然冷冷一笑:江湖庙堂关于我的传说,全都不对。无论如何,曹操真正做到了将自己的欲望契合于动荡的时代,成就了一段精彩的绕不开的历史。




《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白岚

《秋思落谁家》


近立秋,一场大雨,一场凉风。感觉当中天气阴凉十分好,又想想“秋老虎”的天气,“热情”还是会回来的,如同月的阴晴圆缺,十五夜总在循环。

关于诗人:王建,他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一生沉沦下僚,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反应田家、水夫、海人、蚕农、织妇等各方面劳动者的悲惨生活,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爱憎分明。


在我的眼中,此诗描述家苑小景:有树,鸦,露,桂花与明月。少了生活悲惨的画面,但也情中伤。虽然归于乐府诗,“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但小景与大思呼应,并着乐与景的融合。


恰好得友赠桂花普洱茶,铭茶而想,又落入诗中,曾经的古时回到过往。现在想想,历史前食不果腹和今天食品安全处处让人忧虑,是否今人秋思又换上了华丽的“面容”:有时也如城市中,已望不见诗中普通自然而深沉秋思呢?


《一叶落》

唐 白居易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赏析: 梅青

《摇落伊始》


白居易诗妇孺皆知。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念念都能听懂的。这首诗的题目就是这样,说到秋天,必然说道叶落。而第一片叶子是从白居易这里开始的。当然,这是一种意向。


这首诗整个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写来,除了第二句有一种一语双关的意思,将世事变迁,人的无奈和不可抗拒,杂糅在一起,但是点到为止。


第一句他写了人的直接感受,比较口语化和市井交流的口气。直到最后,他也是平淡处理,没有将感慨升华。


这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间,只是底层次的,或许诗人是在浅显的诗句中,将驿动的心绪放在了安静的诗句后面,俨然用白描的手法写了季节交替。一叶落,镜头的寓意却在画面之外,久久回味。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 : 圣诞节

《爱的主题》


纳兰性德是清代三大词人之一,他是入关不久的满清贵族,能把汉族文化和诗词学习到这种程度,也是一个奇迹。纳兰的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笔力惊人。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一首好的词也许就是自然感情最真实的表达和流露,用典故有时是为了增加

浓重感和深深的诉说,让情感更加深沉沉郁。


这首词中用了三个典故,一是秋风悲画扇: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二是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三是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即贵为天子有时也不如百姓家平淡甜美的生活。


这首词率真,充满天性的流露,也许是满族人入关前在白山黑水间生活的写照吧。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愉快的。如果知道此情不可长久,或者富贵权势分离了人心,那么人的初见还有什么意义。放弃了爱,那就放弃了一切,这就是这首词打动人的地方。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莲心儿

《六棵树》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整首词的起句,而领起了全篇。牵引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此词的环境气氛和它所具有的感情色彩。


这首词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了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不分白日或月夜,无论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难耐相思情愁。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之恨。


做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格调清新静婉,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纯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离愁佳作。

而于我而言,人们大多喜欢春夏的新意瑰丽,我却独独喜欢秋冬的沧桑萧瑟。尤其是落叶满地和大雪飘飞的时节都会令我徜徉在林间或原野,怅然若失而神思遐远。


无论这些年做了多少积极乐观、公益慈善的朝阳工作,其实,我骨子里仍是个悲天悯怀、叹秋殇婉的人。看不得身边的人苦恼艰难,看见大雁南飞的鸣空远去,就会徒生无尽的怅惘凄然。夏日时光不知不觉已然近立秋,残卧病榻数载,看淡了太多激情岁月的澎湃潮汐,看尽了人世间的生死离合如过往云烟。


附上一首拙作可略表心情——


六棵树

在瑟瑟秋风中排列着孤标独步

街灯,凝聚在它们身后的叶落

夜晚似乎已远离白昼的喧嚣

一种莫名的气息

及时莅临在了弦上的月晕

和关于生死的沉思


病床和墙壁上的孱白

还有窗台那一盆盆绿植的倒影

都在循着夜的节奏

与灵魂一起为活而驿动着颤音

又一阵乍起的秋风,从梦乡的心间掠过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唐朝: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赏析:幽月青痕

《南北同声》


白云之下,悠悠终南

松柏弄弦,泉水潺潺

谓之我心,柳丝垂堤

碧绿成荫,哒哒马蹄

谓我心絮?云行千里

烟波写忆,蝉声入耳

思及故人,曲江水映

江陵舟轻,秋风移步

南北同声,同声南北


唐朝诗人白居易一生作诗千余首,流传至今的仍有许多脍炙人口诗词歌赋。他官至翰林学士,但诗词间并没有锦衣玉食,歌功颂德溢美之句而多是生活所见所闻所思。


在他的笔墨之下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的坚韧;也有“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寥寥几句便道出了江南秀美的景致;更有“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对于权贵鱼肉百姓的痛斥。


他的诗词中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儿女情长也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待友热情与洒脱。《立秋日曲江忆元九》虽无精妙绝伦的诗句,但一个“真”足以表明诗人至情至性的人格魅力而他的诗词值得学习,品读。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唐:武元衡

风入昭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赏析:河蟹

《尘聚沙成塔》


初看这首诗,感觉并不惊艳。然而,当我看第二眼的时候,却发现,全诗四句,前后各讲了一个故事和一个史诗。


前两句讲的是一个秋天发生的故事,一位叫作“风”的不速之客闯入了池苑馆舍,它生来就有无形的威慑力,它的来到让“片云”和“孤鹤”二位馆舍座客不得不转身离去、亡命天涯。


后两句中的史诗布景于无数个明朝,寒来暑往,青山永不衰老,往来的无数过客想效仿青山的不朽,却无奈地让蝉吹白了头发;他们好似前仆后继的战士,“青山”的不朽与人事的变幻莫测相对比,形成一部看似极简的史诗,但这部史诗却反映了千百年来无数迁客骚人之哀思,而千百年之后的人们也会如期地将其上演。


作为一首送别诗,它巧妙地道出了人生的存在形态,那就是人生的无根性。片云无根,孤鹤无巢,而青丝也不断枯萎脱落。秋风阵阵,吹得落叶飘零,也把人生起初的愿景吹散成沙尘;这些尘埃如何聚沙成塔?且看尚且未知的明朝。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赏析:雨霁阳光

《慨当以慷》


不日便是立秋了。眼见收获的季节疏忽即至,多豪情的有志之士容易回味自己的志向得失,便也容易忧从中来。有喜忧参半的忧,有壮志难酬的愁,有独自登台的怅然,亦有人不知而不愠的潇洒。今日分享边塞诗人李益的一首身处困顿却豪情万丈的诗《立秋前一日览镜》。


遇见镜中的自己,才记起明日便是立秋了。疏忽间已是半生,鬓丝如雪;世事曾那么骄傲地纷然入怀,塞我心绪;失志而躁动而愤懑而茫然,终然过往,不过水镜中事物,显见却难触摸。“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长风既然要来,且来好了,吹我鬓发,却再难伤我心。


贤士能日三省其身,窃以为更重要的却应是三省吾心:是否为人而欺我心,是否从事而乱我心,是否从情而输我心。


那天我写了一句状态,“父亲走了,秋天来了。”如若不是心路经历,确也很难理解会意此诗境界。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谓“放下”;看平淡了纷争与角逐,反而更加地从容面对,不再迷失自我;而这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因专注而从未被留意过的美丽,或者否极泰来。


人生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生命偏易逝、青春难再回,倾尽全力地经历挫折、悲痛,或者面对危机、挑战,无论结果,人生而无憾矣。此当是“朝闻道夕死可也”的道吧。


附今晨新觅小诗一首:

层雷惊宿梦,骤雨落窗棂。

云重天微亮,长风送晴明。

《秋风辞》

汉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赏析:雅丽

《八月七日立秋》


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当时场面热闹,气势恢弘,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还下令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来祭祠大地。身为大汉天子的刘彻,一生享尽荣华,又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衰老和死亡。宴尽之余,遂作此篇:


盛夏尾,溪小小,

荔树林,夜悄悄,

闲荡秋千兮烟袅袅。

月之小,何皎皎,

星之明,数了了,

苍穹无尽兮人渺渺。


草木未黄渔于海,

鸿雁归来蝉鸣消。

娇娥有梦在心兮

男儿有志待破晓。

半载前行半载汗,

八月七日将立秋。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全浩

《秋暝》


立秋物为: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自古多悲秋之句,“秋”往往引发出风月俱冷人渐老的况味。


《山居秋暝》,此诗标题又是点明作者正处于寂寥深山的黄昏时分,然而王维这首诗没有雷同这些哀怨之音,写出了秋的开阔辽远,怡然安详和果决志气。整首诗体现出王维一贯给我的风格印象,也符合我对秋的理解,即恰如其分,简洁舒朗,清新自然,和成熟明智。


前四句由远及近,从天上的雨,崇高的山,山外的晚霞,落到了身边的松树和脚下的溪流。诗人在安静地观察,时间如由浓转淡的泼墨,渐渐到了日落月升的时刻。雨滴滋润山谷,晚霞配合秋意,月光抚慰松柏,溪水拥抱石块, 在王维的眼里,世界是多么的和谐友爱,甚至还有阳光返照青苔。溪流好似乐谱线条,而月光是一颗颗的音符,万物关照的自然圣境如绝美的琴曲,让诗人醉然忘我,读者也沉浸其中泯然忘忧。这前四句本可以独立成诗,并不会输于他著名的《鹿柴》、《竹里馆》和其他辋川诗。然而,本诗更妙的正是后面又展开的四句。别开生面,不仅仅是延展了作者的思绪和见闻,细细琢磨,更是获得了一种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古今印证。宇宙完整的境界是天地人合一,最后的四句就是加上了人。类似一个哲人说“如果静心够久,你将会很惊讶的发现,在死亡的中心,生命升起。”


这首以“空”字开始的诗,忽然被竹喧莲动打破空无,也许新雨让他想起渭城的故人。而这山居相伴的浣女和渔人是淳朴的,与“春芳”所隐喻的城里宫中人士对比,王维果断地选择了留下。


从秋暝到夏莲,再到春芳,诗人在听闻人语响起的一瞬间,似乎是快速地倒带,回忆了往昔,他并没有“念往事,怯流光” ,而是如同梭罗 《瓦尔登湖》里的:“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摇过市,我也不愿---我不愿生活在这个不安的、神经质的、忙乱的、琐细的世纪生活中,宁可或立或坐,沉思着,听任这世纪过去。”

责 编丨高思佳

审核丨赵梓希 吴汉兴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 End >

文化艺术报社

——新媒体矩阵——

文化艺术网 数字报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搜狐号 企鹅号

网易号 大风号 趣头条 澎湃号

刊号:CN61—32 邮发代号:51—20

合作、转载等事宜联络

微信:Christine121baby

投稿邮箱:whysbbjb@126.com

-89370002

专注|深度|权威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