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描写大海】科普丨身处西南内陆城市,怎么给孩子讲海洋?

文丨团妈

最近一段时间看了航天员们的新闻,孩子们学到了不少太空知识。中国人的梦想不止星辰,还有大海。“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才是我们的浪漫豪情。

最近,有家长向团妈咨询:孩子非常喜欢海洋生物,虽然带孩子去过海边,但鉴于自己的知识有限,孩子看到的、感知到的都比较平面化。看着孩子的兴趣高涨,自己很欣慰,但又担心没有及时地给他科普,反而浪费了他的这种热情。

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所在,作为家长,就应该为他助推一些燃料。在西南内陆城市——成都有哪些方法、哪些渠道可以给孩子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科普呢?

本期,团妈将为孩子们科普一些有关海洋的趣味知识,以及一些相关纪录片和书籍,为心怀大海的孩子们,种下一颗兴趣的种子。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但人类对太空、对月球的了解,都超过了深海区域,万米深渊更是人类科研的“无人区”。鉴于大海的知识浩瀚如海洋,人类对大海的探索仅仅只有很小的一部分。

本期,我们仅选部分简单的科普知识,让孩子对大海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愿意进一步了解海洋。

海底压力有多大?

深海与陆地环境大相径庭,要进入海底,需克服巨大的压力。在300米的深海里,潜水员要承受31个大气压,比在陆地上多30个大气压,相当于人体每平方厘米要承受约30公斤力的压力。潜水员在这种压力下,就会像被挤压住了一样,感觉骨头与骨头贴得很紧,就连抬手、动脚这样简单的动作都会很费力。

全球海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约1.1万米,就是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能露出水面,其水压接近1100个大气压,这个压强足以将一辆坦克压扁,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

目前,潜水器最深能到达哪里?

为了克服水压障碍以潜入更深的海底,只有依靠潜水器。

20世纪50年代,瑞士的皮卡德父子造出了名为“的里雅斯特”号的潜水器。1960年,“的里雅斯特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下潜,成为了世界第一台成功到达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潜水器。皮卡德这样记录海底的景象:“这里有终极的平静,巨大的神秘笼罩四周,鱼类在黑暗中睁着贪婪的双眼。”

2012年3月26日,为了完成深海探险,加拿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潜水艇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卡梅隆则将这里形容为“像月球表面一样荒凉”,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 詹姆斯·卡梅隆驾“深海挑战者”潜入

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后,成功返回海面

我国的深海探险突破万米大关是在2020年10月27日这一天。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达到10058米。

11月10日,“奋斗者”再次向万米发出冲击,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再创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有人形象地将“坐底”形容为“刹一脚”,是指在综合考虑潜水器速度、姿态和海底地质情况下,让“奋斗者”号人为地在海底着陆,以便于接下来在海底进行科考和作业。

此次“奋斗者”号就带回了海沟底部的岩石、海水、生物等珍贵样品。

海洋中,哪些鱼生活在哪个层?

提到海洋,孩子们总是能脱口而出:鲨鱼、海豚、小丑鱼、鲸鱼……那么,这些鱼类是否生活在同一片海域、同一个深度呢?

海洋的水层大致分为上、中、深三层,从海平面至以下约150~200米为海洋上层,又名 “光合作用”层;海平面以下200~1000米之间为海洋中层,又名“微光”层;水深1000 以下,黑暗寒冷,为海洋深层。有些人将深层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水深1000~4000米为海洋深层,水深4000~6000米为海洋深渊层,水深6000~11000为海洋超深渊层。

在海洋上层,阳光中大部分的可见光都可以照射进来,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就生存在这里。我们所熟知的各种海豚、鲸鱼、鲨鱼和金枪鱼等,绝大多数都处在这个水层中。

200~1000米为海洋中层,穿透到这一层的光线已经相当昏暗。从这一层开始,我们能够看到产生冷光的生物发出的闪烁光线;许多相貌奇特,长得奇形怪状的鱼都在这一地带生活。

深海水域的主要鱼类有:鮟鱇鱼、蝰鱼、深海龙鱼、吞噬鳗等等。5000米以下的鱼类大部分都有发光器官,以帮助它们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觅食和行动。

由于海水压力随深度而增加,因此,深海鱼类都对高水压具有适应性,一定的鱼类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生活,不能在整个海洋深度范围内随意游动。深海的一些鱼类无法适应浅海区的低压力。反之,浅海区的一些鱼类亦不能适应深海区的高压力。

深海鱼类为什么长相奇特?

深海光线昏暗,食物贫乏,水压压力大。所以,它们的长相都非常奇特。如在半深海生活的巨尾鱼、后肛鱼,长着望远镜式的眼睛,可充分利用这里的一丝微光,以搜寻食物。许多深海鱼都会发光。烛光鱼身体两侧有多排发光器,像一支支蜡烛,可作为异性互相认识的标志。

一些鱼类在黑暗的深渊中,眼睛退化或埋于皮下成为睁眼瞎子,常用触觉器官代替视觉器官,如深海盲帚鱼,其鳍条延长似扫帚。

《深海的鱼》

第一次发现 | 手电筒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适合:0-6岁

这是一本适合低龄孩子的神奇书,书中附带了一个手电筒光线形状的白板,放在纸张下面,仿佛手电筒照进深海。看,鮟鱇头上的“钓鱼竿”挂着发光的诱饵,小丑鱼遇到危险时会藏在海葵里,沙丁鱼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

《揭秘海洋》

作者:[英]阿妮塔•盖恩瑞 / [英]克里斯•奥克雷德

文 / [以]加利亚•伯恩斯坦 图

出版社: 未来出版社

出品方:乐乐趣

适合年龄:3-6岁

这本书讲述的内容很丰富,从海岸边、海洋动物、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到海洋深处、攻击和防御、极地海域、海洋生物之最、人类与海洋8个方面。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可以了解到海洋分为哪些部分、各个部分生活着哪些动物、海洋里最大的动物有多大、人类活动对海洋产生了哪些影响等等。

《海边遇见有趣的科学》

作者:(日)松冈达英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品方: 爱心树童书

适合年龄:5-12岁

这本书的知识非常翔实,故事主线是一对父子搭乘渔船来到海岛,孩子好奇地询问有关海的一切。如何在海边支帐篷?海边沙滩上都有什么植物和生物?岩石上都有哪些藤壶?如何制作观察筒?作品真实再现了海洋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展示了海边、浅海和海底近200种生物。


《DK儿童海洋百科全书》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品方:DK

适合年龄:7-12岁

《DK儿童海洋百科全书》是DK首部海洋百科全书,内容包括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是一本包罗万象的海洋百科全书。与其他绘本中海洋动物都是插画不同之处在于,这本书中的海洋和海洋生物都是超清实拍图片,给孩子呈现真实的海底世界。

《大太平洋》

共4集/每集50分钟

语言:中文

这是中央电视台与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NHNZ)、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台(PBS)、德国电视二台(ZDF)等机构联合摄制的大型自然类高清纪录片,本片拍摄的物种和故事多达近30个,分布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颠覆传统以地区、习性、物种串联故事的方式,一集一个情感主线,一个动物主角,通过它的迁徙,将不同动物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并且每集聚焦于太平洋的某个标志性特色:激情、贪婪、狂暴和神秘,将太平洋上的各色故事交织在一起,刻画出这片海洋丰富多彩的每一面。

《蓝色星球》

共2季

第一季8集/第二季7集/每集50-60分钟

语言:英语

自从《蓝色星球》2001年开播以来,我们对大海之下生命的理解被彻底颠覆了。从北极熊出没的北冰洋到焕发着勃勃生机的蓝色珊瑚环礁,本系列纪录片同大家分享一些令人吃惊的新发现;邂逅在南冰洋深处神出鬼没的奇怪章鱼,观赏巨大的鲹鱼跳出水面,飞跃到半空中捕鱼;骑在虎鲸的背上,同它一起冲向鱼群。

《N帕斯卡》

共4集/每集25分钟

语言:中文

帕斯卡是压强单位,也是水下工作者潜到水下几米甚至几十米深度,所要承受空气压力的强度。他们每下潜十米,就要受到100千帕的压力,这就相当于人的每一块皮肤都要承受1公斤的重量。本片讲述这些水下工作者无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生理的多重压力,为我们揭开这N帕斯卡下的神秘世界。水下摄影——需要摄影师既具备潜水员的技能,同时又拥有一名摄影师独特的美学素养。他们的工作就是用摄影机表现水的美感,营造出影片需要的氛围,提升风格化叙事的效果。

《Life of the Ocean》

共1集/35分钟

语言:无,只有音乐声

这部纪录片展示了近500 种海洋物种,不过,它没有任何介绍,只有真实的海底世界不停地变换,你甚至连鱼的种类和名称都不知道。如果家里是投影仪,投射出来,犹如沉浸式的海底体验。

资料来源: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百科大辞典

央视新闻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