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描写秋天的一段话】武汉宝通禅寺:在千年皇家寺院赏秋,是什么感觉?

有人说武汉没有秋天。

今年秋天特别武汉偏爱,冬天已经到了12月,嗯,意思是下个月就要过年了。(大卫亚设)。

但武汉,仍是处处一片灿烂与金黄,秋意浓浓,令人感到心情愉悦,时光美好。

在这8569.15平方千米的土地之上,“赏秋”也就在武汉开启了“无限延期”。

最是浪漫迷人的风光一定是在东湖,最是惬意舒适的时光一定是在大大小小的市民公园内,但最是幽深禅意的赏秋,一定少不了宝通禅寺。

在武汉的城市中心,最为繁华处,延绵着一座山和寺。山因寺闻名,寺因山而灵,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血脉和风骨。

初来武汉时,听的话是“武汉人最爱去的古寺是归元寺”,为此我也去过一趟。但我还是更喜欢宝通禅寺多一些,大抵是因为有山、有林吧。

走进洪山脚下的千年古寺,武汉的秋冬渲染了一种禅意与秘境般的色彩。这座位于繁华闹市的古寺,因为“一山、万林”而显得格外幽深,隐现于山岚林烟之中。

整座寺庙依山而建,层叠有致,隐现自然,古朴庄严。

自南朝刘宋年间就已坐落在洪山南麓(初名东山寺),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是武汉市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寺,有“三楚第一佛地”之说,是武汉市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同时,它也是武汉市区极为罕见的皇家寺院(民间有说法归元寺也是皇家寺院,也有说法宝通禅寺是武汉市唯一的皇家寺院,或称它算不上皇家寺院等)。

据史料考证,宝通禅寺曾得到十位皇帝和六位王侯的大力护持。

这十位皇帝分别是唐文宗、唐武宗、宋理宗、元世祖、明太祖、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明神宗和明光宗,以及明昭王、庄王、靖王、康王、瑞王、璧山候六位王爷的关心和护持。可以说这是一座得到过历代皇帝重视的皇家寺院。

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本就金碧辉煌的古寺显得更为气派,掩不住的皇家气势于浓浓秋意中也显得那么庄严、古朴。

据《宝通禅寺志》载,清康熙年间,寺前有碧琉蚊龙,佛殿大柱上金龙盘绕,生动逼真。《广阳杂志》称整个庙宇,金碧辉煌,为天下少有。

但由于历史上的宝通禅寺屡毁屡建,今天的它所留给世人的古迹并不多,现存古迹有宋代古钟,明代石狮,南宋摩岩石刻,元代石刻须弥座,清代藏经和血书华严经等文物珍品。

只不过,山上的一座宝塔更是远近闻名,塔高45.6米,七级八面,内石外砖结构,塔内有螺旋石级,可直达顶层。

此塔名为洪山宝塔(原名宝通塔、灵济塔),为纪念开山祖师慈忍法师募建,有“数峰天外塔上塔”之誉。而这塔的“出名”就在于宝塔左下方的一块菜田,名为“塔影田”。

此菜田所种植的菜薹俗称“洪山菜薹”,价值不菲,有说50元一斤、有说100元一斤、有说上千元。

看来,这洪山宝塔下的菜薹非同一般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我近期发布的洪山宝塔相关文章,讲的就是洪山菜薹的传奇故事)。

菜薹虽贵,但不是古寺赏秋的好去处。有山有林,自然就会有秋。

宝通寺的历史因洪山而上溯,延展……龟山、蛇山、东边的珞珈山、桂子山、南望山、磨山、喻家山等相连形成一条绵延不断的山脉。

航拍之下,城市的繁华处,武汉有这样的一片幽静壮美的山林,真是教人感到惊艳。

而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峰一石都大有来历。置身于山上的这一片林子叫做“岳松”。1134年—1141年,岳飞投身于抗金战争,曾在这里种植一棵松树,明末被砍伐。

当地老百姓为纪念岳飞,于清同治年间在原地又植松树多株,仍称“岳松”。

久之,就变成了今天的这一大片郁郁苍苍的松林,枝叶繁茂,浓荫蔽日,林木深处更藏有摩崖石刻,供游人寻宝探幽。

但游人最喜欢的地方还是大雄宝殿那一块。殿外的几棵银杏树可谓”树下众生皆繁华”,来此打卡拍照、摄影的善男信女非常多。

有穿汉服的、有穿明服的、有穿裙子的、有穿复古风的,有拿定焦的、有拿长焦的、有带打光板的、有扛三脚架的…… “山林幽深”之外也是十分热闹,恰好应了那一句话——“大隐隐于市”。

对此,有的人不乐意了,称这些人惊扰了佛门之清净。有的人倒是很欢喜,称年轻人给佛门之地带来了朝气。

只能说,时代在变,佛门也在变。佛门并不完全是心中有苦、有怨、有求之人的“栖身地”,它也可以是心中有甜、有乐、有喜之人的“世外桃源”。

而我作为拿器材的一员,在赏秋、拍照的同时,也于人群热闹中寻得了一份清幽,相信也有人在这繁华里找到了归宿。而寺院,本身就承载着我们所有人的悲欢。

当我站在山门之外,城市的车水马龙带来的就是繁与闹,以及万物之诱惑。

当我进入了山门,我的世界就是简与静,以及万物之空无。寺内寺外,空无与万物的替换并不矛盾,相对顿悟倒是令人愈加清醒。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