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语言:孩子一出生,就离不开家长,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到,铭刻在心里。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有好的言行,首先要从自己开始,用言行教导孩子们,让他们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城市的夜不暗,有着淡淡地嘈杂和温温润润,看不到天空的颜色,却见霓虹灯闪闪烁烁,锻炼过后被汗水浸湿的身体瘫坐靠椅,呼吸间但见一群里得信息闪亮,一条一条看完,忘了疲惫杀身,只觉得那一条条幼稚而又可爱的关联词造句让全身都没了瘫痪的理由,笑意涌上唇齿间,是叹息亦是沉思。是什么让爸妈的形象在孩子眼里如此?
最近播放的《爸爸去哪儿》镜头里面的小小春显得非常懂事,抖土豆游戏环节,他二话没说第一个上场。结束后,他想捡一个李子带回家吃,乖巧地跑去征得了村长的同意,却被陈小春一把抢走放了回去,小小春居然也没哭没闹,只说:“那好吧”。最经典的还是这一幕,父子俩一前一后走着,陈小春嫌儿子走得慢,吼了好几句 “hurry up”(快点!),隔着屏幕都被吓一跳。结果小小春忍着情绪,超级理智地问他爸:“what's wrong with you?Can you stop angry now?”(你怎么了?可以不生气了吗?) 本来暴怒的陈小春瞬间熄火道歉。
人们都说小小春如此懂事肯定在于他们家教好。这观点我举双手赞成。毕竟孩子都善于模仿,你教给他/她什么,他/她便学什么,家长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他/她们的眼里,心里。
我小孩1-3岁时我在家带她,我们是农村,当时农村里面一般家庭里都不会备用垃圾桶,忘了当时的我是怎么想的,可能是觉得因为家里去玩的人比较多吧,整天打扫卫生麻烦,便上街买了两垃圾桶回家放着,每次吃了东西的果皮纸屑或不要的东西便往垃圾桶里放,同时也要求家人如此。小孩见我如此,有时见她爷爷奶奶乱丢她都会奶声奶气地说他们乱丢垃圾,“不是好孩子,”乐得我们哈哈大笑。
记得有一次带她去外婆家,吃了东西半天找不到垃圾桶,硬是不敢把手里的纸往地下丢,后来还是我妈给她找了一个烂桶她才把东西小心丢下。因为我不喝茶,都是喝白开水,家里也很少备茶叶什么的,她也没见过杯里飘着茶叶的茶水,而我爸妈他们是一年四季都是喝茶,到我娘家,她要喝水,于是我妈边给她倒了一杯茶,她没想她左看右看看了好一会才小声地跟我说:“妈妈,外婆家的水怎么那么脏啊?你看,颜色不对,而且上面还飘着东西。”我一看,不由得笑着摇头,原来是茶是红的茶水上还飘着茶叶,额…瞧,这就是小孩。你们的一举一动,平时的习惯不用教,便早已印在了他/她们的脑海中。所以说,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们来说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榜样呢?
在家庭教育中,最需要教育的是家长——包括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作为最疼爱、最关心孩子的这个特殊小团体,他们无一例外都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
6岁以前的孩子“自我发展”靠的就是模仿。孩子的大脑在快速发育中,空白处很多,吸收性很强,纯洁度很高,富于模仿性。他们无法对环境中遇到的一切进行辨析,会照单全收地刻进心灵—看到好的举动无形之中就得到好的影响,反之就吸收坏的,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做到: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应当合乎道德规范,不要出现我们不希望他们模仿的行为;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让他们毫无防备的身心成长空间充满真善美。
孩子的价值观的根基来自父母的榜样示范,以后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对孩子的调适需要经过孩子内在的对抗乃至革命, 才会发生重大的改变。影响孩子的除了权威的父母和老师外,他们的小伙伴,特别是中学前后的同学,因不同的教养环境所呈现的不同行为举止,会相互影响,成为孩子很容易吸收和接受的部分。
做好你自己,孩子自然会好。做好你自己,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最佳范本。我们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是在向父母学习,孩子的教养不够,显然是父母自己教养不够的体现。
有人会说,我也知道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可是我生来就喜欢玩,不愿意读书;我就是一个运动狂人,当然坐不住,这可如何是好?
了解了自己的特点,然后去选择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方式养育孩子,大家都轻松。玩也好,运动也好,并不是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只要你能带着孩子在你最熟悉的领域从广度和深度上慢慢发展就好。
当然,其他被家长们认同的发展方向,我们也可以尝试“做”,比如读书这事。可能你不喜欢,但你希望孩子能有阅读的习惯,那很简单,在你要求孩子看书前,你先找出书来阅读。想想你喜欢过的金庸、古龙、莫言,或是琼瑶、亦舒、张爱玲,哪怕只是图画书、学生时代的《读者》……找出来,希望孩子做到的同时,也需要求自己做到。
可能有些事情也未必需要家长亲身去做,有些兴趣爱好显然不是家长能实践的,比如女孩的舞蹈,但家长的态度要积极向上,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叶圣陶说过这样的话:“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就是强调榜样的力量。
为孩子提供一个值得模仿的环境家长除了要提供合适的机会让孩子模仿,还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在提醒我们要这么做。因为幼儿真实地与周围的世界“长在一起”,感觉不到自身和外部世界到底有多大的区别,环境中的一切都是学习、模仿、吸收的对象。不仅仅是居住的小区,父母之外的代养人,亲子教育机构,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家长应负责任地加以选择,并且应该教育孩子养成适应环境的基本能力,比如遵守秩序、尊重他人。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而且是不可替代的,有时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只是自己的一言一行,也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影响。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注意
夜色朦胧,望每一次闪烁,都有着明亮的方向。祝愿每个家庭和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