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滚开。以“书有黄金屋,书有玉一样的脸”为由,通过读书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认识,增强才能,扩大人脉,对我们的慢慢人生大有帮助。(莎士比亚)。
但读书不是简单的拿来就读,读了就懂,懂了就会,会了就用的简单过程,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于如何读书是有误区的。
首先,对于速读就有误区,需要重新定义的。
因为我们现在大多是利用碎片时间去看书和阅读,因而总想“读快点”,总想快速的把一本书读完。但往往事与愿违,不管怎么快,看完一本书都要三四个小时,这还算快的,有时被其他事情耽搁一下,可能一本书更读不完了,所以很多人觉得自己是一个“不适合读书”的人。其实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不适合读书,而是把“读快点”理解错了。大多数人的理解是很快地把整本书内容读完,也就是高速阅读,但我们所说的“快”不仅仅是速度快,还要效率高,效率高才是核心。
掌握这个核心点,就是要明白,我们刚拿到一本书的时候,是不可能把这本书给完全“读透”的,我们要学会筛选信息,毕竟不是书里所有的内容都对我们有用,不去记“无效”信息,这样抱着“了解”这本书,而非“读透”的目的去阅读,这样不仅记住了有价值的内容,效率也更高了。
知道了如何快速的阅读方法了,那如何才能去“认识一本书”呢?那就是要去了解一本书的“外在”与“内在”,从而认识这本书,读懂这本书。
给大家推荐一个新的读书方式:像认识人一样认识书。
通过四个方面就可全面认识一本书:
1、了解一本书的“外在”。
你可以理解为看这本书的“穿着打扮”。那“图书”的“穿着打扮”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它的封面,包括书名、腰封、封面的图片等。像书名和封面的图片都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其中的信息。而对于腰封,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书腰,又称腰封,它就是图书中像是腰带的这一部分,往往是图书策划为了宣传这本书,让更多人愿意买它而设立的东西,是把书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书腰这里。
知道了一本书的“外在”内容,那如何去判断这本书“外在”的好不好呢?在给大家一种方法--“一不看、一看”。
“一不看”就是不看比较夸张、比较浮夸的表述。“一看”就是看腰封、序言、目录等内容,是否表达出这本书的主题、核心观念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了解了一本书的“外在”,也决定了你是否有兴趣更想探究这本书的“内在”了。
2、了解一本书的“内在”。
虽然通过“外在”的表现能了解一本书的概况,但有的“外在”也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时候,所以,更要深究其“内在”表现,看看这本书到底值不值得读,它的内容能不能帮助到我们,成为我们的“智慧插件”。
那怎样去了解这本书的“内在”呢?简单来说,就是先粗略看章节大意,再仔细看各章内容。
可以先从目录入手,看看哪个章节是你感兴趣的,然后翻到对应的章节页,看看这一章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就对这本书有了“初识”的认识。但是有些书是值得多次学习“再相遇”的,那怎样去又好又快地“再相遇”呢?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个“思维导图”,按照四个步骤操作,就可以又快又好地重读一本书了。
第一步:阅读图书,了解图书内容确定中心主题。确定了核心主题之后,开始搭建框架。
第二步:搭建框架,通过框架快速找到需要的内容,然后对内容进行一个分类。分类1是可以按照“黄金圈理论”的思路填充内容。“黄金圈理论”简单来讲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分类2是按照图书的目录,即图书本身的讲述顺序来归纳总结框架。
3、提炼内容,利用关键词概括图书重点。
提炼关键词的方法,一是根据回忆提炼关键词。二是寻找图书的特别之处。用这二种方法,就可以轻松找到关键词。
4、调整框架,按需增加或删减内容。
这样就基本能够做出一份完整的思维导图了,但还不够完美,我们还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思维导图的篇幅,这就是“根据自身调整知识框架”,因为思维导图是没有固定模板的,要“因人制宜”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效。
总之,按照以上的步骤进行不断的学习、练习和操作,那么,又快又好地阅读一本书,把书中的知识为我所有,就不算是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