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啊,顺子的学生,里斯同学。
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因口吃,加上不为韩王重视,退而著书,写成《孤愤》、《五蠡》、《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共计五十五篇十余万言,辑为《韩非子》。后来,这些著作传到秦国时,秦始皇嬴政为韩非深邃的思想拍案叫绝。内心钦佩无比的秦王不禁感叹到:不见韩非,死不瞑目。秦王为了得到韩非,便发兵攻韩索要,韩王安只得把韩非送到秦国。这让同在秦国为相的李斯甚是嫉妒,怕韩非得势会对自己宰相的地位构成威胁,便设计害死了韩非子,这样韩非子在秦国不到一年,还没有来得及践行自己的理论,就在践酷的政治斗争中不幸被害。真是防火防盗防同学啊!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的政治韬略成了后世历代君王的治国要略。其实《韩非子》不仅是治国要略,里面也包含大量的寓言故事和成语,其中大家所熟知的“矛盾”便是韩非子发明的,一起学习学习出自《韩非子》的其他成语吧!
日慎一日
读音: rì shèn yī rì
释义: 慎: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出自: 《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用法: 八年于兹,业业兢兢,~。 ◎《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
蚕食鲸吞
读音: cán shí jīng tūn
释义: 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出自: 《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造句: 在乾隆时代,英吉利灭东印度,据孟加刺,渐肆其蚕食鲸吞手段,兼并那东、中、南三印度之地。(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一点一点被吞食
近义词: 鲸吞虎据
比物连类
读音: bǐ wù lián lèi
释义: 连:连缀。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
出自: 《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指进行排比归纳
近义词: 分门别类
法不阿贵
读音: fǎ bù ē guì
释义: 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出自: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造句: 做到法不阿贵可能会遇到种种习惯势力的阻挠,因此,我们一定执法守法,坚决顶住歪风邪气的侵袭。
用法: 主谓式;作分句;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近义词: 铁面无私 法网无情
反义词: 徇私枉法 贪赃枉法
负薪救火
读音: fù xīn jiù huǒ
释义: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自: 《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造句: 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适得其反
以党举官
读音: yǐ dǎng jǔ guān
释义: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出自: 《韩非子·有度》:“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
去甚去泰
读音: qù shèn qù tài
释义: 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出自: 语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用法: 惟静惟默,澄神之极;~,居物之外。 ◎唐·姚元崇《口箴》
一栖两雄
读音: yī qī liǎng xióng
释义: 比喻两雄对峙,势不并存。
出自: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一栖两雄,其斗(喭页)(喭页)。”
唯唯诺诺
读音: wéi wéi nuò nuò
释义: 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出自: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造句: 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唯唯否否 唯唯连声
反义词: 强头倔脑
观貌察色
读音: guān mào chá sè
释义: 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
出自: 《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先意承旨
读音: xiān yì chéng zhǐ
释义: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
出自: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赤地千里
读音: chì dì qiān lǐ
释义: 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出自: 《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造句: 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三)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旱灾、虫灾等十分严重
近义词: 寸草不留 不毛之地
反义词: 郁郁葱葱
靡靡之音
读音: mǐ mǐ zhī yīn
释义: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出自: 《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造句: 从此以后,以管弦的情绪代替了鼓的情绪,结果都是“靡靡之音”。(闻一多《时代的歌手》)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亡国之音
反义词: 钧天广乐
危如累卵
读音: wēi rú lěi luǎn
释义: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出自: 《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
造句: 大名危如累卵,破在旦夕。(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十分危险
近义词: 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
反义词: 安如磐石 稳如泰山
靡靡之乐
读音: mǐ mǐ zhī yuè
释义: 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出自: 《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用法: 三代之衰,邪音间起,则有烂漫~兴焉。 ◎北齐·魏收《魏书·乐志》
亡国之声
读音: wáng guó zhī shēng
释义: 指淫靡的音乐。
出自: 《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用法: 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 ◎《孔子家语·辨乐解》
势不两存
读音: shì bù liǎng cún
释义: 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并存。
出自: 《韩非子·孤愤》:“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用法: 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相与一口
释义: 串通一气,异口同声。《韩非子·孤愤》:“朋黨比周,相與一口,惑主敗法,以亂士民。”
色衰爱弛
读音: sè shuāi ài chí
释义: 色:姿色、容颜;弛:松懈,衰退。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指男子喜新厌旧。
出自: 《韩非子·说难》:“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事以密成
读音: shì yǐ mì chéng
释义: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出自: 《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旷日离久
读音: kuàng rì lí jiǔ
释义: 耗费时日,拖延很久。犹言旷日持久。
出自: 《韩非子·说难》:“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米盐博辩
读音: mǐ yán bó biàn
释义: 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出自: 《韩非子·说难》:“米盐博辩 ,则以为多而交之。”
余桃啖君
读音: yú táo dàn jūn
释义: 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出自: 《韩非子·说难》:“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口:‘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 [下续示例]
用法: [上接出处] 忘其口味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向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清廉正直
读音: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释义: 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出自: 《韩非子·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
用法: 亲自问杀人贼,全不论~,倒不如懵懵遇痴。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
优柔寡断
读音: yōu róu guǎ duàn
释义: 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出自: 《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造句: 他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犹豫不决 举棋不定
反义词: 当机立断 斩钉截铁
生杀予夺
读音: shēng shā yǔ duó
释义: 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出自: 《韩非子·三守》:“使杀生之机,予夺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王制》:“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造句: 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的亲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差不多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夏衍《包身工》)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草菅人命
反义词: 壮烈牺牲
鬻宠擅权
读音: yù chǒng shàn quán
释义: 凭借宠幸以卖弄权势。
出自: 《韩非子·三守》:“鬻宠擅权,矫外以胜内,险言祸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恶。”
变古易常
读音: biàn gǔ yì cháng
释义: 改变过去的法制和习俗。
出自: 《韩非子·南面》:“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常。’”
尽智竭力
释义: 用尽心力。《管子·君臣下》:“羣臣盡智竭力以役其上。”《韩非子·饰邪》:“至夫臨難必死,盡智竭力,爲法爲之。”
万全之策
读音: wàn quán zhī cè
释义: 策:计策、办法。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出自: 《韩非子·饰邪》:“而道法万全,智能多失。夫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万全之道也。”
造句: 必思一万全之策,方可无虞。(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最好的解决办法
近义词: 锦囊妙计 万全之计
凿龟数策
读音: záo guī shǔ cè
释义: 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出自: 《韩非子·饰邪》:“赵又尝凿龟数策而北伐燕,将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盖世无双
读音: gài shì wú shuāng
释义: 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出自: 《韩非子·解老》:“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
造句: 这么大的钻石,真是盖世无双。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独一无二
近义词: 举世无双 绝无仅有
反义词: 无独有偶 屡见不鲜
根深柢固
读音: gēn shēn dǐ gù
释义: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出自: 《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根深蒂固
读音: gēn shēn dì gù
释义: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出自: 《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造句: 但我总还想对于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将来有万一之希望。(鲁迅《两地书·十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基础牢固
近义词: 坚不可摧 积重难返
反义词: 摇摇欲坠
和璧隋珠
读音: hé bì suí zhū
释义: 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出自: 《韩非子·解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之美,物不足以饰之。”
轻举妄动
读音: qīng jǔ wàng dòng
释义: 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出自: 《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造句: 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读音: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释义: 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出自: 《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
用法: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若烹小鲜
读音: ruò pēng xiǎo xiān
释义: 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出自: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子·解老》:“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用法: 夫百姓,鱼兽之类也,上德治之,~,与天地同操也。◎汉·王充《论衡·自然》
万不失一
读音: wàn bù shī yī
释义: 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同“万无一失”。
出自: 《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用法: 舵工素以海习,虽卒遇飓母浮椒,亦~云。 ◎清·龚翔麟《珠江奉使记》
莫辨楮叶
读音: mò biàn chǔ yè
释义: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出自: 《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目不见睫
读音: mù bù jiàn jié
释义: 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出自: 《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造句: 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宋·王安石《再寄蔡天启》诗)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读音: qiān lǐ zhī dī,huǐ yú yǐ xué
释义: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出自: 《韩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象箸玉杯
读音: xiàng zhù yù bēi
释义: 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出自: 《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史记·宋微子世家》:“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一飞冲天
读音: yī fēi chōng tiān
释义: 鸟儿展翅一飞,直冲云霄。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出自: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
读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释义: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自: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造句: 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病入骨髓
读音: bìng rù gǔ suǐ
释义: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出自: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不耻最后
读音: bù chǐ zuì hòu
释义: 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出自: 《韩非子·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造句: 记得韩非子曾经教人以竞马的要妙,其一是‘不耻最后’。(鲁迅《华盖集·补白》)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病入骨隨
读音: bìng rù gǔ suǐ
释义: 骨隨: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出自: 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无请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
近义词: 病入膏肓
反义词: 手到病除
羣蚁溃堤
释义: 喻小患酿成大祸。语本《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熛)焚。”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始皇 雖神聖,國民即微小,準諸足寒傷心,民怨傷國之理,能無有羣蟻潰堤之日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读音: qiān lǐ zhī dī,kuì yú yǐ xuè
释义: 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出自: 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见微知著
读音: jiàn wēi zhī zhù
释义: 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自: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近义词: 原始见终
老马识途
读音: lǎo mǎ shí tú
释义: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 识途老马 驾轻就熟
反义词: 不知所以
识途老马
读音: shí tú lǎo mǎ
释义: 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出自: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造句: 你也不用发忧,还有你老子是“识途老马”,慢慢地来指拨你罢!(茅盾《子夜》四)
用法: 你也不用发忧,还有你老子是“~”,慢慢地来指拨你罢! ◎茅盾《子夜》四
远水不解近渴
读音: 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
释义: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出自: 《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远水不救近火
读音: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释义: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出自: 《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造句: 为今之计,到临安取救是远水不救近火。(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用法: 为今之计,到临安取救是~。 ◎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管仲随马
释义: 《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 、 隰朋 從於 桓公 而伐 孤竹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 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后以“管仲隨馬”谓尊重前人的经验。
见微知萌
读音: jiàn wēi zhī méng
释义: 微:细微;萌:发生。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
出自: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见微知着
释义: 谓看到事物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语本《韩非子·说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知著者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弭兵》:“上揆天道,下察民情,酌古準今,見微知著。”
佩韦佩弦
读音: pèi wéi pèi xián
释义: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出自: 《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韦弦之佩
读音: wéi xián zhī pèi
释义: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出自: 《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眉睫之祸
读音: méi jié zhī huò
释义: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
出自: 《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断手续玉
读音: duān shóu xù yù
释义: 断:砍下;续:接上。砍下手来再接上一块玉。比喻得不偿失。
出自: 《韩非子·用人》:“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德迫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祸。”
以德追祸
读音: yǐ dé zhuī huò
释义: 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出自: 《韩非子·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孤掌难鸣
读音: gū zhǎng nán míng
释义: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出自: 《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造句: 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有心要救他,史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只报得他一个信。(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九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势力单薄
近义词: 难鸣孤掌 孤家寡人
反义词: 众志成城 众擎易举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读音: yòu shǒu huà yuán,zuǒ shǒu huà fāng
释义: 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出自: 《韩非子·功名》:“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读音: 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
释义: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出自: 《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吹毛求疵
读音: chuī máo qiú cī
释义: 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出自: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造句: 若吹毛求疵,天下人安得全无过失者?(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用于指故意挑剔为难人
近义词: 洗垢求瘢 无中生有
反义词: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滥竽充数
读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自: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造句: 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邹韬奋《抗战以来》)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名不副实 掩人耳目
反义词: 货真价实 名副其实
如出一口
读音: rú chū yī kǒu
释义: 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出自: 《韩非子·内储说下》:“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如出一口也。”
造句: 杀伤疾患,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近义词: 众口一词 异口同声
狡兔死,良狗烹
读音: jiǎo tù sǐ,liáng gǒu pēng
释义: 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自: 《韩非子·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南郭处士
读音: nán guō chǔ shì
释义: 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同“滥竽充数”。
出自: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一颦一笑
读音: yī pín yī xiào
释义: 颦:皱眉。指忧和喜的表情。
出自: 《韩非子·内储说左上》:“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造句: 金门玉堂临水居,一颦一笑千万余。(南朝梁·萧统《龙笛曲》)
用法: 金门玉堂临水居,~千万余。 ◎南朝梁·萧统《龙笛曲》
尘饭涂羹
读音: chén fàn tú gēng
释义: 涂:泥。尘做的饭,泥做的羹。指儿童游戏。比喻没有用处的东西。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道不拾遗
读音: dào bù shí yí
释义: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造句: 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 路不拾遗
反义词: 打家劫舍
更令明号
读音: gēng lìng míng hào
释义: 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良药苦口
读音: liáng yào kǔ kǒu
释义: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造句: 夫良药苦口,惟冼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三国志·吴志·孙奋传》)
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规劝
近义词: 忠言逆耳
反义词: 口蜜腹剑 笑里藏刀
路不拾遗
读音: lù bù shí yí
释义: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造句: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
用法: 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
近义词: 夜不闭户
买椟还珠
读音: mǎi dú huán zhū
释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造句: 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买椟还珠,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
反义词: 去粗取精
食不重味
读音: shí bù chóng wèi
释义: 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
视死如归
读音: shì sǐ rú guī
释义: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造句: 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用法: 我们已经是~,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手足胼胝
读音: shǒu zú pián zhī
释义: 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荀子·子道》:“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辛勤劳动
提纲挈领
读音: tí gāng qiè lǐng
释义: 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宋史·职官志八》:“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
造句: 因此便想到一个提纲挈领的法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近义词: 纲举目张 一针见血
反义词: 不得要领 言不及义
信赏必罚
读音: xìn shǎng bì fá
释义: 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造句: 诸葛治蜀,赏信必罚,彭羕、李严,皆纵横之魁杰,故羕诛而严流。(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用法: 诸葛治蜀,赏信必罚,彭羕、李严,皆纵横之魁杰,故羕诛而严流。 ◎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一夔已足
读音: yī kuí yǐ zú
释义: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造句: 昔尧作《大章》,一夔已足。(《后汉书·曹褒传》)
用法: 昔尧作《大章》,~。 ◎《后汉书·曹褒传》
郢书燕说
读音: yǐng shū yān shuō
释义: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造句: 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
玉卮无当
读音: yù zhī wú dàng
释义: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为人主而漏其君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
造句: 不涉笔,则通篇之文如玉卮无当,玉盘缺角。(清·恽敬《答伊扬州书三》)
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含贬义
郑人买履
读音: zhèng rén mǎi lǚ
释义: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生搬硬套 死搬教条
郑人争年
读音: 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释义: 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忠言逆耳
读音: zhōng yán nì ěr
释义: 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造句: 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却是忠言逆耳,哪里听得。(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常与“良药苦口”连用
近义词: 良药苦口 持平之论
反义词: 甜言蜜语 花言巧语
邹缨齐紫
读音: zōu yīng qí zǐ
释义: 比喻上行下效。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上行下效
坐不重席
读音: zuò bù chóng xí
释义: 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不劳而成
读音: bù láo ér chéng
释义: 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故兹郑之踞辕而歌以上高梁也。”
用法: 任骨鲠正直,与之修复故事,以兴大化,可以~也。◎《新唐书·李翱传》
犯颜极谏
读音: fàn yán jí jiàn
释义: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犯言直谏
读音: fàn yán zhǐ jiǎn
释义: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出自: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酒酸不售
读音: jiǔ suān bù shòu
释义: 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而狗迎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苦口恶石
释义: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季孫 之愛我,疾疢也; 孟孫 之恶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后因以“苦口恶石”比喻逆耳而中肯有益的规劝。《周书·萧詧传》:“苦口惡石,想勿余隱。”
屈谷巨瓠
读音: qū gǔ jù hù
释义: 比喻无用者。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
手胼足胝
读音: shǒu pián zú zhī
释义: 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荀子·子道》:“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用法: 我等虽肝脑涂地,~,亦所甘心。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食不二味
读音: shí bù èr wèi
释义: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出自: 《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用法: 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 ◎《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
以肉去蚁
读音: yǐ ròu qù yǐ
释义: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以鱼驱蝇
读音: yǐ yú qū yíng
释义: 鱼腥能招来苍蝇,用鱼驱赶苍蝇,苍蝇更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鱼驱蝇,蝇愈至。”
岩穴之士
读音: yán xué zhī shì
释义: 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君见好岩穴之士,所倾盖与车以见穷闾隘巷之士以十数,伉礼下布衣之士以百数矣。”
用法: 圣祖皇帝诏求~,九卿公举九人。 ◎清方苞《张朴村墓志铭》
彼众我寡
读音: bǐ zhòng wǒ guǎ
释义: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出自: 《韩非子·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兵不厌诈
读音: bīng bù yàn zhà
释义: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出自: 《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造句: 若说兵不厌诈,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用于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战胜敌人
近义词: 兵不厌权
反义词: 先礼后兵
焚林而猎
读音: fén lín ér liè
释义: 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出自: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淮南子·主术训》:“故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读音: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释义: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出自: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造句: 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
用法: 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 ◎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
自相矛盾
读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自: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造句: 这些理论自相矛盾。
用法: 这些理论~。
一时之权
读音: yī shí zhī quán
释义: 暂时的权宜。
出自: 《韩非子·难一》:“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淮南子·人间训》:“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
寡不敌众
读音: guǎ bù dí zhòng
释义: 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造句: 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近义词: 众寡悬殊
反义词: 旗鼓相当 势均力敌
为虎添翼
读音: wèi hǔ tiān yì
释义: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出自: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韩非子·难势》:“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为虎作伥 为虎傅翼
抱法处势
读音: bào fǎ chǔ shì
释义: 比喻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
出自: 《韩非子·难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把法和势结合起来
国富兵强
读音: guó fù bīng qiáng
释义: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出自: 《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国富民强
循名责实
读音: xún míng zé shí
释义: 循:依照;责:要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出自: 《韩非子·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谓语;指要名实相符
近义词: 顾名思义 实事求是
反义词: 徒慕虚名 名实不符
临难不惧
读音: lín nàn bù jǔ
释义: 临:到;难:灾难;惧: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出自: 《韩非子·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用法: 世之议公者才气各有高卑,然皆以~,谈笑就死为雄。◎宋·苏轼《孔北海赞》
临难不恐
读音: lín nàn bù kǒng
释义: 临:到;难:灾难;恐: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出自: 《韩非子·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用法: 见危致命,~。 ◎《旧唐书·郗士美李鄘等传》
言听事行
读音: yán tīng shì xíng
释义: 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出自: 《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
岩居穴处
读音: yán jū xué chǔ
释义: 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出自: 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穴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用法: 遇暗长吏,转移俗吏超在贤儒处,受驰走之使,至或~,没世不见。 ◎汉王充《论衡·状留》
计功行赏
读音: jì gōng xíng shǎng
释义: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出自: 《韩非子·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按功劳的大小颁发奖赏
近义词: 论功行赏 按劳计酬
论功行赏
读音: lùn gōng xíng shǎng
释义: 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出自: 《韩非子·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造句: 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三国志·吴书·顾潭传》)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赏罚分明
反义词: 赏罚不明
离世遁上
读音: lí shì dùn shàng
释义: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出自: 《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不法常可
读音: bù fǎ cháng kě
释义: 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出自: 《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墨守成规
反义词: 墨守成规
不期修古
读音: bù qī xiū gǔ
释义: 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出自: 《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近义词: 墨守成规
反义词: 墨守成规
长袖善舞
读音: cháng xiù shàn wǔ
释义: 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出自: 《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造句: 李春山长袖善舞,当时的一班名公巨卿,甚至连醇王都被他巴结上了。(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多财善贾
读音: duō cái shàn gǔ
释义: 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出自: 《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造句: 他这次下来是越有越有,以后水大舟高,多财善贾,更是无往不利了。(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十一)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近义词: 长袖善舞 多钱善贾
汗马功劳
读音: hàn mǎ gōng láo
释义: 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出自: 《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造句: 将俺丞相汗马功劳一旦忘了,贬在济南府闲住。(元·王实甫《丽堂春》第四折)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形容战功
近义词: 丰功伟绩 劳苦功高
反义词: 一事无成
守株待兔
读音: shǒu zhū dài tù
释义: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造句: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反义词: 通达权变
短褐不完
读音: duān hè bù wán
释义: 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完:完整。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衣衫破烂。
出自: 《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汗马之劳
读音: hàn mǎ zhī láo
释义: ①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
出自: 《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用法: 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不费~。 ◎《战国策·楚策一》
以文乱法
读音: yǐ wén luàn fǎ
释义: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出自: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以法为教
读音: yǐ fǎ wéi jiào
释义: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出自: 《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百岁千秋
读音: bǎi suì qiān qiū
释义: 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出自: 《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造句: 明·康海《王兰卿》第三折:“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个身计。”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岁月漫长
近义词: 千秋万代
冰炭不投
读音: bīng tàn bù tóu
释义: 比喻彼此合不来。
出自: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造句: 今日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千秋万代
读音: qiān qiū wàn dài
释义: 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出自: 《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 天长日久 世世代代
反义词: 弹指之间 指日可待
千秋万岁
读音: qiān qiū wàn suì
释义: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出自: 《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造句: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误羡门子,噭噭今自蚩。(汉·阮籍《咏怀诗·十九》)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形容岁月长久
近义词: 千秋万代
以容取人
读音: yǐ róng qǔ rén
释义: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出自: 《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