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带有节日气氛。清明扫墓是中国的传统习俗,通常在清明7天到清明后3天内。
由于这期间又有寒食节,故两个节日的活动就同时进行。宋吕希哲《岁时杂记》云:“清明节在寒食第二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除了扫墓外,还有游春、踏青、插柳、荡秋千等。
这一天,也催发了文人雅士诗情诗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闾门即事
(唐 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清明日
(唐 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温庭筠的诗以辞藻华丽、风格浓艳著称。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个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写出了人们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
长安清明
(唐 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诗人用冷峻的目光,看似闲淡地刻画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实则暗含,来透露出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朝野状况的失望。
郊行即事
(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诗人描写了清明节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将追逐落花的小游戏写进了诗里,在平添几许稚趣的同时,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
清明日对酒
(宋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南北山上有很多的墓地,清明时节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痛哭而流出的血泪染红了满山的杜鹃。人生有酒须当醉,百年之后就连一滴也带不到地底。
喜迁莺·清明节
(唐 薛昭蕴)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
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此词写举子得意的情景,描绘了举子们于清明雨后,骑马踏青,花光映人,绿草如茵,写得较为清丽。汤显祖评说:“此首独脱套,觉腐气俱消。”
鹊踏枝·清明
(五代 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此词是拟写闺情之作,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蒙。”(谭献《谭评词辨》)全词在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此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宋 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
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此词借写海棠,抒发自己心忧国事的悲慨和壮心不已的豪情。“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红颜皓首,两相对待,在这“无语”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自怜衰疲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