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见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摘要:阴山山脉位于蒙古高原的南缘,东西一千多公里长,靠近南部河流地区农业区的位置决定了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对抗的重要性。由于多条山脉支系的扩张和连接,以及由山区盆地组成的山脉结构和特征,使得山脉内可以利用的以丰富牧场为主的动植物资源,通过往来成为守护它的匈奴等民族物质的补给所用的“意大利”。
在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人的几轮争夺中,前面互相进退,最终匈奴人失去了阴山山脉这一战略要地。阴山山脉具备补充草原生活所需的物质和战略要地,匈奴等游牧民族对这条山脉的依赖最大。
阴山无疑是中国的名山。准确地说,阴山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著名的山脉。秦汉时期有关于阴山的记载,但文章有限。秦汉以后的不同时期,有关阴山山脉的记录逐渐增加,提供最丰富认识的是蒙古人。因为他们自12世纪以来在蒙古草原、阴山山脉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最有资格谈论自己的感情。留下了一些野外工作记录,之后地理学工作方法的明显变化,在实际山川
秦汉时期的地理资料最终很少,很难说明匈奴等民族对阴山山地的熟悉程度。由于记录的捐赠族,本文只能充分利用战后时代的相关资料,进行扩大研究基础的拓展或想象,分析秦汉时期的边防战略和对部分地理的具体认识。
阴山山脉的位置和结构特征
阴山山脉横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上构成内蒙古高原的边缘。由于地质结构的影响和控制,阴山山脉所在地块属于阿尔金和东昆仑(Altun E.Kunlun)的陆际造山型,地势具有南破产陡峭、北坡相对平坦、大致东西向(东段向北延伸的趋势)等特点。北面根据平静的地形分布着宽阔平坦的大草原。事实上,这东西横跨1200多公里,南北宽度在50 ~ 100公里的阴山山脉,由狼山、塞腾山、乌拉山、大青山、灰色野牛山、白桦山、大马山等山组成,与内部的河流平原、外部平坦的草地相比,整体高度上升了约。
单击以查看大图
与本文对阴山山脉结构特征的讨论意图相比,上述资料仍然过于简略,需要在历史文献中寻找。民国时期中抗日战争阶段,由于日本侵略势力对我国蒙古地区的贪婪和潜入活动,出现了非常紧张的边疆危急情况,一些有识之士介绍了蒙古地区的山川形势和时事要闻,引起了国民对这一边疆地区的强烈关注。黄粉生写的《蒙藏新志》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本广为流传的著作中,对阴山的介绍如下。
阴山始于被称为狼山的北邮拉特特长西京,由西向东,水原省境内乌拉特、无名安、托默特、卡尔卡右翼、狮子王部落等旗帜通向大青山,另外东北是省内察哈尔的各旗帜,还有锡林果勒。
对阴山山脉最详细的介绍应该推到清光绪23年(1897年)前后出版的《蒙古山脉志》本书。这本书是陕西新知谷思信写的,书三卷分别在帕米尔(法令)、卷二天山山脉、卷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的内容在卷三。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我国近代山脉著作,录下了关于阴山的记叙文。
阴山山脉源头基哈兰山被黄河中断,现在被隔离,从鄂尔多斯高原向东延伸约500多里,东北行,一直延伸到阿巴哈纳尔旗帜。
东经100八度,118度,山势肆虐时不分优劣,最高峰叫下赖马鲁,海拔8580英尺。该分部分散在内蒙古各部旗,如果继续的话。
第一个鄂尔多斯旗帜左翼后起庆,黄河北岸的乌拉特旗帜南京,加扎勒山(即阴山),东边是居山山(蒙古名字昆都隆)。和东狼山(蒙古地名中央农达拉海);另外,东边是牛头若那山(蒙古名字叫吉兰达拉海)、虎山(蒙古名字叫巴尔图)。另外,东边是宿舍山(蒙古名字查拉)。
7d3?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3" width="640" height="426"/>自老虎山而西有长流水、蒲草泉等险,草木茂盛,昔匈奴依阻其中,以为窟穴。山之向乌拉特旗北凸出者,有阿套山,又北五十里为雪山(蒙古名察苏山),又北四十里为伊克鄂博山,又北五十里为帷山(蒙古名额古特),又北二十里为麦垛山,又向旗西北凸出者,七十里曰大青山(蒙古名漠喀喇),百里曰赤城山(蒙古名乌兰拜星),百二十里曰东德尔山,百三十里曰西德尔山,百六十里曰额博图喀喇山,百七十里曰莫墩鄂博图喀喇山,百八十里曰床山(蒙古名席勒),百九十里曰阿尔柴山、连山(蒙古名和岳尔喀喇鄂博)、马神山(蒙古名翁衮),三百四十里曰巴颜喀山,山高大,东西百余里。二百八十里曰碧柳图山。
又自旗而东,本脉入于茂明安旗境,曰刻勒峰,爱布哈河出其下。又东为固尔喀喇山,其支阜有亦洛图山、哈拉海图山、和岳尔曰克山、方山(蒙古名和尔和)、察罕鄂博山、褪诺克山、官山、伊克哈达图山、齐齐哈尔察罕齐老山。
本脉自茂明安而东,更延径喀尔喀右翼部归化城、土默特二旗之间,为白云山、辱孤山、岳索山、巴尔加山(一作屋孤)、哈达图山、拜音陀罗山、察尔山。
喀尔喀右翼部之东四子部落旗,山脉经其南境曰得儿岭,锡喇木伦河出其南,曰新妇山、鄂尔多斯山、喀喇和硕山、纳札海山,其支阜曰阿尔哈林图山(一作羖羊山)、独牛山、阳山(蒙古名杜兰)、鹊山(蒙古名沙齐哈图),而本脉极东接苏尼特部右翼界者为什吉冈图山,其中石径崎岖,溪壑幽深,环山树木随地林立,山涧有水之地,蒙民零星而处。又连冈平阜,怪石槎丫,童堆沙碛,地势低凹者亦间有之。
自什吉冈图山而东经苏尼特左旗,山脉陷于沙漠中,若隐若显,绝无峭峰,惟突出余支,散在各地耳!在右翼旗境内,有日月山、布尔色克山、克什克山(一名福山)、和尔和山、察罕波托科山、德林山、双金山、俄尔绰克山、巴伦明陀海山、哈尔巴和山,高者数百尺,低者六七十尺,地多沙泺(砾),产盐质,草木稀少,间有怪石。
在左翼旗境内,有色柯尔山、博锥陀罗山、祥古山、和锡摩克山、巴延特克山、阿鲁克山、喀尔他和硕山。其向东自沙漠中拔高白见者,曰库库勒山、循山,而东入阿巴噶旗右翼境,为碛首之地。群山皆空,弥漫无际,更东则半伏半起,渐行出沙漠中。而散在旗境内者,有朱尔哈尔陀海山、门绰克冈阿珀济哈山、霸特山、色吉库山,地多可耕,湖泊泉流萦绕其间,积沙最厚之地,细柳连生,其色葱郁,夏日遥望,宛如绿纱。
自阿巴噶而东入阿巴哈纳尔部,山脉倾向东南行,曰巴赖都尔山、色尔腾洪果尔山、察罕阿鲁克山、喀喇阿鲁克山,山势或高或低,阴凉川流经其间,塞芦遍生山坡。其散在旗南境者,小阜高坂,以十数计,其最著称者,曰博罗温都尔冈,更南则平坦无峻峰矣。
阴山山脉延户塞外者,自是而终焉。
此篇长达1300余字的阴山山脉专述,是对阴山山系组成(“本脉”及“支阜”)最为完整的介绍,其中提到的山名多达六七十个(兼介绍蒙古语名称),脉络清晰,有条不紊。里面尤其注意民生内容,在地势低缓、河溪流出的地方,即为人民选择居住的处所。
结合现代地理学调查和论述材料,依据上述阴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和构造特点,可以整理出它在地理上的三个结构特点。
1
宽广、深长的山体内部空间,可以对居住者提供丰富的自然物质。
在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上,阴山山地被划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的山麓平缓地带及山间盆地,处于半湿润森林草原地带,年平均降水量达350-40Omm以上,属于内蒙古东部高原与丘陵,与西辽河上游冲积平原相连;西段是与内蒙古高原的西半部相连,已进入干旱荒漠地带,年降水量低于150~2O0mm。总体上气候属于温带干旱地区,热量比较充足,就是干旱缺雨,土壤机械组成较粗(特别是在北部高原上)。植被土壤主要为荒漠草原棕钙土,土壤中矿物养分较多。植被比较稀疏矮小,产草量低,不能用作割草场,只能放牧。代表植物为小型针茅、隐子草、冷蒿、锦鸡儿和小禾草类。在阴山山脉的山间盆地,地下潜水丰富,埋藏较浅(2-5米),水质良好,有利于人畜饮水。历史上进入阴山山地的人们,自然是以山间盆地为首选居住处所。
2
多个山脉支系错开或连接之处,预示着交通上的可通行条件。
既然阴山山脉的整体构造,具有支系错开、彼此连接的特点,客观上就有利于人们对这座山脉的利用,因为它不似高耸的秦岭山脉那样巍峨险峻,绵延不断。在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各个支系之间,都有一些错开低下去的地方,为人们开通交通提供了方便。据包头市文化局文物处苗润华先生介绍,人们在河套平原上的多个沟口,如哈德门沟、昆都仑沟、五当沟、水涧沟、美岱沟、白石头沟等沟道都可以进入阴山里,从事自己的活动。至于较多的大小不一的山间盆地,更是为人们的定居活动提供了便利,东面的武川县(驻可可以力更镇)、中部的固阳县(驻金山镇)就是阴山之中的有名县城,人口都早已超过了十万。
3
南北坡坡降比率的明显差别,自然形成对两侧民族的影响态势。
阴山山地的地貌主要由山地和高原组成,但基岩山地基本集中在南部,脊线清楚,山势比较高,海拔一般在2000米左右,狼山最高峰2364米,大青山主峰2338米。这种南北极不对称的山势,为北坡平缓下去,逐渐倾没于高原之中,南坡则陡峭起来,是以巨大的东西向断层与河套平原截然分开,有人将这一点视之为阴山山脉的最大特点。这条山脉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之间,犹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部分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致使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适宜发展农业。
文:侯甬坚
图:九原发布综合整理
编辑:花小茉